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2讲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一、单项选择题(2019·淮安联考)光伏农业是光伏发电与农业生产相结合,棚顶太阳能发电、棚内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型光伏系统工程,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如图为我国某地光伏农业大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表形态B.风速大小C.天气状况D.土壤性质2.光伏农业大棚内太阳能LED灯的主要作用是()A.提高大棚夜间温度B.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C.捕杀棚内农作物害虫D.方便农民夜间劳动解析:第1题,光伏发电主要是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大棚农作物的生长也要依托太阳能,二者都与太阳能密切相关,故影响光伏农业大棚生产效益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天气状况。第2题,光伏农业大棚内使用太阳能LED灯,可以在夜间对农作物实施照明,延长农作物受光时间,缩短农作物生长周期,促使大棚内农作物提前上市。答案:1.C2.B(2019·镇江模拟)下表为某年五国农产品自给率统计表(单位:%)。据此回答3~4题。麦米薯类砂糖肉类丹麦107124103110351法国1474010314062德国8799829287俄罗斯112571009099日本91049712893.丹麦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乳畜业D.混合农业4.根据表格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日本农业以商品农业为主B.法国和德国的砂糖以蔗糖为主C.俄罗斯的农业主要集中在亚洲部分D.法国的农业集中在巴黎盆地解析:第3题,丹麦肉类自给率最高,以畜牧业为主;丹麦人多地少,经济发达,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适合发展乳畜业。第4题,日本多数农产品自给率不足100%,商品率低;法国和德国位于温带,不产甘蔗;俄罗斯的农业主要集中于东欧平原。答案:3.C4.D(2019·无锡模拟)下图表示的四个区域均是世界上著名的农业生产区。读图回答5~6题。5.四个区域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的是()A.甲B.乙C.丙D.丁6.关于四个区域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粮食商品率高B.乙—机械化水平低C.丙—水利工程量大D.丁—市场适应性强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甲为恒河平原,为水稻种植业;乙为密西西比平原,为商品谷物农业;丙为拉普拉塔平原,属于以牧牛业为主的大牧场放牧业;丁为墨累—达令盆地,为混合农业,故本题选C。第6题,从农业地域类型来看:甲为水稻种植业,粮食商品率低;乙为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丙为大牧场放牧业,水利工程量大是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丁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可根据市场的需求选择多种小麦或者多牧羊,具有很强的市场适应性,故本题选D。答案:5.C6.D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图。读图,完成7~8题。7.有关三地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A.①为混合农业B.②为商品谷物农业C.③为水稻种植业D.三地均为传统农业8.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①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恢复地力B.②生产规模小,单产高C.③专业化程度和技术水平低D.①③生产规模大解析:第7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地种植业比重约50%、畜牧业比重约50%,商品率高,应该是混合农业;②地种植业比重约85%、畜牧业比重约15%,商品率低,应该是水稻种植业;③地种植业比重约10%、畜牧业比重约90%,商品率高,应该是大牧场放牧业。第8题,①地混合农业能够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种植或者养殖的类型和规模,市场适应性强,种植与放牧轮作,利于恢复地力;①③两地的农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专业化水平高;②地为水稻种植业,生产规模小,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答案:7.A8.C(2019·徐州模拟)下图为某农业生产模式图,读图回答9~10题。9.该农业最可能是()A.人工草地畜牧业B.粮草结合混合农业C.多元开发立体农业D.热带地区迁移农业10.该生产模式会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影响,下列说法最可信的是()A.改变自然带类型B.保持土壤肥力C.增大气温日较差D.增加原生物种解析:第9题,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有复合牧草、干饲料、畜、禽、土壤等元素,可判断出是人工草地畜牧业,故选A项。第10题,自然带类型与所在地的气候有关,该模式无法改变,A项错误;由于将落叶和畜、禽的排泄物进行了还田,故可以保持土壤肥力,B项正确;人工草地改变了下垫面的物质,可以减小局部气温日较差,C项错误;原生物种无法增加,D项错误。答案:9.A10.B二、双项选择题(2019·镇江模拟)下图为某设计师设计的“蓄水菜棚”工作原理示意图。“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据此回答第11题。11.蓄水菜棚主要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A.水源B.热量C.土壤D.光照解析:选AB。从材料中可知,“蓄水菜棚”和普通大棚相比,可以将地面蒸发掉的水分收集再次利用,因此可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中的水源,其次大棚都可以改变热量条件。(2019·苏锡常镇调研)精准农业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根据地理环境和实际需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农业操作技术与管理系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下图为信息技术支持精准农业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12.精准农业的实施,可以()A.改良农产品品种B.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C.改变农业生产地域性的特点D.充分挖掘农田最大的生产潜力解析:选BD。精准农业旨在利用高科技手段,充分开发农业生产的潜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2019·苏北四市一模)江苏省东海县黄川镇十公里草莓观光带上的游客络绎不绝,“拖家带口”的游客走进温室大棚采摘无公害草莓,赏田园风光,体验农家之乐。下图是东海县黄川镇地理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13.黄川镇发展草莓观光农业的有利条件有()A.全年温和湿润,适合草莓生长B.种植规模大,草莓品质优良C.紧邻沪宁杭地区,市场距离近D.靠近公路,交通运输便利14.该地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A.增施农药和化肥,提高草莓单产B.丰富绿色农业内涵,提高观光农业品质C.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D.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大型机械化水平解析:第13题,黄川镇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离沪宁杭地区较远;由题干和图中信息可知,该地种植草莓规模大,草莓品质优良,靠近公路,交通运输便利。第14题,丰富绿色农业内涵,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有利于观光农业的发展。答案:13.BD14.BC三、综合题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河流沿岸平原是我国小麦重要产区,也是北方著名的水稻生产区,所出产的稻米品质优良。近年来该地“深水淹灌”的稻田面积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分析该平原稻米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2)有专家对该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表示担忧,请阐释其理由。(3)请为该地区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从地理位置、气候、水源和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2)“担忧”说明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根据我们对水稻生产的了解,水稻生长需要高温多雨的条件,结合当地降水少、水源不足的现实与水稻需水量大的矛盾,从大面积种植水稻对河流、生态环境及其他农作物生产带来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即可。(3)基于上题的分析,水源是该地水稻生产的限制性因素,解决这一矛盾可从控制水稻种植面积、改进灌溉技术、增加科技投入、改良水稻品种等方面提出建议。答案:(1)该地区纬度较高,水稻生长期较长;夏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土壤肥沃,)灌溉水源较充足。(2)该区域降水少,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因水稻耗水量大,)过度扩大水稻的种植面积,会造成河流水量减少,引发水荒和土地荒漠化;与小麦争夺水源,危及国家粮食安全;不合理的灌溉还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渍)化。(3)依据水资源的承载力,控制水稻的种植面积;改进灌溉技术和种植方式,节约水资源;增加科技投入,提高水稻的单位面积产量等。16.(2019·江苏四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要求。中国对虾主要分布在黄海和渤海,以浮游生物为食,生活在松软沉积物海底、水温10℃以上的水域,是长距离洄游、经济价值高的一年生大型虾类。在“渤海沿海至黄海南部深水区”之间洄游。洄游对虾在渤海沿海产卵繁殖,黄河三角洲沿海幼虾成活率高;20世纪80年代渤海对虾资源几乎衰竭,90年代随着人工繁育虾苗放流的快速发展,中国对虾产量有明显的增加。下图示意渤海西南部及黄河三角洲地区。(1)分析黄河三角洲沿海水域适宜幼虾生长的条件。(2)指出黄河三角洲沿海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的最主要原因并说明理由。(3)推测虾苗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原因。(4)针对渤海对虾资源减少的现状,请你说出促进渤海对虾发展的措施。解析:(1)河流入海口附近,多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2)秋冬季节,渤海与黄海相比,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大陆性强,水温降温快。黄海纬度低,水深的海区散热慢,水温高。秋冬季节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所以对虾秋季向黄海南部深海区迁移。(3)随着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4)渤海对虾的可持续发展,要进行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在沿海地区做到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答案:(1)河流入海口附近,河流携带大量无机盐注入,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三角洲海域海底平坦,海水浅,光照好,水温适宜;入海口附近软泥沉积有利于对虾的栖息与自身保护。(2)原因:黄海南部深海区水温较高。理由:秋冬季节,与黄海相比,渤海海域纬度较高,昼更短,夜更长,海水热量散失多;渤海沿海水域较浅,受大陆影响(或大陆性较强),降温快,水温低;此季节多吹偏北风,使高纬冷水南下加剧渤海水温降低。(3)对虾消费量增加,虾苗需求量增大;过度捕捞使对虾自然繁育量减少;虾苗培育繁殖技术日渐成熟。(4)夏季休渔,合理捕捞;人工繁育虾苗并放流;污水达标排放,保护海洋环境。
本文标题:(江苏专用)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七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22讲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600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