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阅读组合增分练6(含解析)
阅读组合增分练6小说+论述类+传记(时间:60分钟满分:56分)一、小说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刀笔先生①当梅玉山笔走龙蛇,为“景茂泉”写下一纸诉状后,他成了东安村家喻户晓的人物。②“景茂泉”的当家人张殿一,双手执状,眼睛眯缝着,随字游走,脸上慢慢就开出了一朵颤抖的花。“好啊!好啊!端得一纸好状!”字,是一笔遒劲飘逸的行书,结体沉熟,骨力深蕴。上只一句话,却一语中的。“井在园中,草屋、辘轳、树亦在园中,不涉草屋,不涉辘轳,不涉树,单涉井,所在何哉?”③“景茂泉”凭这纸状子,打赢了与刘家混混的一场官司闹剧,店面门前复归往昔。④第二天,张殿一着青布大襟长衫,后面跟着提食盒的伙计,顺田间阡陌,一路打听,找到梅玉山的家。⑤小东屋有一盘炕,炕上摆着一张掉漆的小炕桌。张殿一令伙计把食物摆上炕桌,没等梅玉山让,就不客气地盘腿坐在炕上,与梅玉山对面而坐,两人相劝饮酒。酒,正是“景茂泉”的小烧锅。⑥“好酒啊!味儿醇!有劲儿!”⑦梅玉山的话从小烧锅入题。⑧“老弟文采卓绝,一笔好字,如今怎落得街巷贩卖鱼虾?”⑨张殿一的话绕过小烧锅,直抵心中疑问。⑩“兄长的小烧锅,名震京西。寒天雪地,拉骆驼、运煤、贩果子的伙计,怀里揣着小烧锅,就敢往前走。”⑪梅玉山的话尾音高亢,但话题仍围着小烧锅,不离左右。⑫当年张殿一独闯京城,怀揣家传酿酒技术,想以酒在京城立足。酿酒需好水。张殿一见京西一带山青林秀,认定必有上乘水质,四方游走后,果真就打听到东安村刘家菜园里有口好水井,托人花重金买下。“景茂泉”自此一路高歌。没想十几年后的今天,刘家的孙辈出了一个混混,非说当年卖菜园可没说卖水井。不但成日寻衅滋事,还将“景茂泉”告到了县衙。⑬“老弟词锋就邪论邪,让混混的歪心思昭然若揭,才赢了这场官司。”⑭“岂敢,岂敢,是兄长生意做得实在,酒醇价实,天理公道自在人心。”⑮……⑯话,说得对脾气;酒,喝得通心扉。外面,河风渐渐吹暗了天幕,吹亮了星辰。⑰第二天,天未破晓,梅玉山照例很早起身,梳洗清爽,来到河边。⑱两年前,他离开山东曲阜,且住且行,到了东安村,已身无长物。在河边盖了两间东倒西歪的屋,在河里放了十几个虾篓,暂且安顿下来。⑲今天,梅玉山的生意格外好做。鱼虾被一抢而空。他的字,他的状子,成了街巷上热议的话题。⑳开始有不认识的人敲他的朽木糟门,都是为打官司的事来。他一一拒却。锦衣长袍的,他直来直去,蔽衫褴褛的,他多少带些不忍和愧疚。时间长了,碰壁的人多了,就没人再找他了。只是都认为他是个有来历的,所以他的鱼虾每天都是一抢而空。○21梅玉山在东安村写下第二张状子时,已是来东安村的第五个年头了。状子是为一个小寡妇写的。○22当小媳妇用颤抖的手敲开梅玉山那扇朽木糟门,站在屋里时,身体还是颤抖的。随着小媳妇的叙述,看到小媳妇眼中的惊恐,梅玉山仿佛看到一只洁白的小羊,瑟缩在一角,旁边两只狼,垂涎着,窥伺着。○23笔走龙蛇,一挥而就。字,仍是一笔遒劲飘逸的行书,结体沉熟,骨力深蕴。状子言简意赅:“夫死后,翁无姑,年不老,叔无妻,年不小,欲回归娘家,全守节之事。”○24小媳妇打赢官司的第二天。梅玉山手提自己烹制的鱼虾,来到张殿一住处。酒,还是“景茂泉”的小烧锅。这一次,梅玉山直陈往事:“弟,本是衙门书记官,兼为人写状子。”一支笔,为无数乡里百姓赢了官司。一次,为一老农打赢官司,却结仇于富户,富户勾结军阀,是夜,杀了他的夫人和孩子,他脸上挨了一刀,所幸逃了出来。○25梅玉山的虾篓好几天没人动了,里面的鱼虾越来越多。一天,几个男人举着锄头叫嚣着来到他的小院,让他赔人,发现里面早空了。○26几年后,日本侵略中国。京西群山里活动着一支游击队。游击队神出鬼没,打鬼子,贴标语。“景茂泉”手下有个伙计,运酒途中,走在山道上,看到岩壁上一张标语,伙计看了很久,将标语揭下来,拿回来给张殿一看。张殿一手颤抖着,看那字,分明是一笔遒劲飘逸的行书,结体沉熟,骨力深蕴。(有删改)1.请简要赏析第②段的画线句。(4分)答:解析:分析画线语句可知,语句写的是张殿一看到状子时的情态,表达方式是描写,那么要先看具体是什么描写手法。“双手执状”是动作描写,“眼睛眯缝着,随字游走,脸上慢慢就开出了一朵颤抖的花”是神态描写。再看有没有使用修辞手法,“脸上慢慢就开出了一朵颤抖的花”,将张殿一的笑容比作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联系后文以及“颤抖”一词可知,张殿一在看到状子时是激动兴奋和赞叹的。状子写得好,是对梅玉山个人才华的侧面表现。参考答案:通过动作、神态描写,(1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张殿一的笑容比作花,(1分)写出张殿一看到状子时的激动喜悦和敬佩之情,(1分)侧面表现了梅玉山的才华。(1分)2.小说第⑫段运用了什么叙述手法?这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答:解析:第⑫段前后的内容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第⑫段回忆的是张殿一初到京城买下水井的事,这一段明显属于插叙。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要看交代了什么,说明了什么;结构上要看这一段与上下文的联系。参考答案:插叙。(1分)交代了张殿一买下“景茂泉”的经过以及与刘家混混产生矛盾的原因,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2分)突出张殿一为人实在的品质,引出下文梅玉山与张殿一相谈甚欢这一情节。(1分)3.请简要分析文中梅玉山的形象特点。(6分)答:解析:人物的形象特点,主要包括才能、品质、性格等方面。具体分析时,要重点把握情节,从情节中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如他曾为无数乡里百姓打赢了官司,尤其喜欢帮助弱者,并且参加游击队打鬼子等,体现了他正直善良的一面。他的状子简洁有力,且一笔遒劲飘逸的行书,结体沉熟,骨力深蕴,表现出他富有才华。他拒绝了很多来请他写状子的人,尤其是锦衣长袍者,隐居时靠卖鱼虾度日,体现了他对名利的淡泊。参考答案:①正直善良。他曾为乡里百姓打官司,又帮助孤立无援的小寡妇写状子打赢官司,后来参加游击队打鬼子。②富有才华。他写得一手好字,给张殿一和小寡妇写的两份状子,更表现出他不凡的笔力和文采。③不慕名利。他对来请他写状子的锦衣长袍者一一拒绝,隐居时靠卖鱼虾度日。(每点2分)4.结合全文,探究小说结尾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答:解析:解答此题,可从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主旨的表达等方面入手。如从情节结构看,小说结尾画波浪线的语句再次写了梅玉山字的特点,而前文有两处也提到了“一笔遒劲飘逸的行书,结体沉熟,骨力深蕴”,这样就照应了前文,表达效果是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据此依次分析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达文章主旨方面的作用即可。参考答案:①照应前文,使小说行文严谨,结构完整。②突出强调了梅玉山的才华,暗示此时梅玉山的身份是游击队队员,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③说明梅玉山是一个具有民族大义的人,升华了文章主旨。(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二、论述类文本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7题。汉简无零0这个整数是否属于自然数,这在现代数学界仍有争议。从西汉中晚期至东汉早期的简牍中可以看到,至少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算术中还不存在“整数零”这个数学概念。1970年代,甘肃肩水金关遗址出土了万余枚简牍。其中编号为“73EJT23:54”的一枚木简,简首题有“第三”,下面分十二栏记录了如下一些数字:负十五、负十三、负十一、负九、负七、负五、负三、负一、得二、得四、得六、得八。这些木简应该是用于考核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的。简首的“第三”指考核等第为第三等,后面十二栏的数字,表示每月考评中第三等对应的“算”数。“负二、负一、得一、得二、得三”,用现代数学常识来看,这种计数方法显得十分别扭。但对于西汉中晚期的西北边陲的戍卒而言,这样计数再平常不过了。他们眼中整数的序列,就像现代部分电梯的设置一样——从一楼往下一层,不是零楼,而是负一楼。当时人的整数概念,与现代人大不相同。抽象地说,在他们看来,整数不是现代定义中数轴上的点,而是数轴上的线段:正整数线段缺少左端点,负整数线段缺少右端点。通俗地讲,他们的整数计算就是“囫囵数字,论个儿数”。这种原始朴素的数学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传统,直至今日仍有痕迹可循。比如中国人举办传统典礼,无论红白喜事,不管是从第一天的何时开始,只要经过午夜进入第二天的凌晨,就算满两天了,不必满48小时。从数轴的角度理解中国式的计时方法,所谓“两天”,只需要起点终点分别为第一天、第二天这两条线段的任意点,而不必积累满两个整天的长度。这就是说,正整数的概念均为缺少左端点的线段,且没有零的概念,自然计数的起始点就是一而非零。这种原始朴素的计数方法,在“0”被发明之前的各大文明中应该普遍存在。又因为这种计数方式本质上是“以段代点”,所以在可以“成段数数”的时间计算的领域常有存古现象。由于罗马数字中同样没有零,因此使用这种数字的东罗马帝国僧侣在创制“公元纪年”时,规定“公元1年”的前一年是“公元前1年”,没有设置“公元0年”。尽管整数的概念是数轴上的线段而非点,古代中国人仍在很早的时候就发明了分数。出土的先秦秦汉数学文献中频频见到发达的分数计算。古代中国发达的分数计算与相对落后的整数观念并存了至少几百年,迟迟不产生“零”,尽管很难想象,却偏偏就是事实。数学界对0是否属于自然数的争论,当然都是从数学理论的角度出发的。不过,如果改从历史的角度看问题,根据汉代出土简牍所见的情况,“零”的确既不能说是“自然产生的数”,也不能说是“数起来很自然的数”,确实一点也不“自然”。(有删改)5.请简要归纳文章第二段的论述层次。(6分)答: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细读文段,看文段共几句话,每句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然后合并同类项,进行层次划分;接着抓住每个层次中的关键语句,如“这种原始朴素的数学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传统,直至今日仍有痕迹可循”等,将每层的大意概述出来;最后用“首先”“其次”“最后”等词语将其连缀成答案。参考答案:①首先介绍“73EJT23:54”木简上数字的有关情况,展现无零的事实;②然后揭示无零整数观的实质,说明当时中国人的整数不是现代定义中数轴上的点,而是数轴上的线段;③最后说明这种整数观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风俗传统的影响。(每点2分)6.请结合文章,阐释“以段代点”的内涵。(6分)答:解析:本题答题区间为第二段。作答本题,首先要指出这是对中国古代整数观的形象概括;然后根据第二段中“在他们看来,整数不是现代定义中数轴上的点,而是数轴上的线段”进行概括,指出这种整数观的实质,即整数不是数轴上的点,而是数轴上的线段。参考答案:这是对古代中国朴素的整数观的形象概括,这种整数观不是把整数看作现代定义中数轴上的点,而是看成数轴上的线段,一个整数代表一段。(6分)7.中国人习惯计虚岁,除夕出生,大年初一就是两岁。请以此为例阐述中国人的整数观念。(6分)答:解析:作答本题,首先要明确中国人的整数观念的内涵,这里需要指明两点,一是中国人的整数观念产生于自然计数,二是这种计数方法起点是一,不是零。其次要说明计虚岁如何体现这种观念,可结合第二、三段中关于“两天”的说法的说明,整合语言,组织答案。参考答案:中国人的整数观念产生于自然计数,起点是一而不是零。按虚岁计算,出生就算一岁,过了一岁所在年的终点(除夕),进入下一年的起点(大年初一),就算两岁。所谓两岁,就是起点、终点分别为第一年、第二年这两条线段的任意点,而不必积累满两个整年的长度。(6分)三、传记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8~10题。骑自行车买菜的村山富市①电话打过去,是村山先生亲自接的,一听说我去看他,很是高兴,约好第二天上午在他家见面。②第二天一早,车开到村山前首相的家门口,刚好遇到老先生骑了自行车从家里出来。我问他骑车去哪里,他说:“家内(妻子)一直腰疼,我去超市买点菜。”③老先生请我们进屋。屋子与两年前我第一次来看望他时的情景没有什么变化。门口依然整洁,屋内依然狭小。村山先生说,这房子是明治时代的建筑,已经有130年了。1945年,美军轰炸大分市,这一带的房子都被毁了,就剩下这一栋房子还在。“这是一栋幸运的房子,于是就把它买下来了
本文标题:(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阅读组合增分练6(含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687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