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关注产妇健康-预防产后抑郁症
关注产妇健康,预防产后抑郁症让我们先看一个真实的案例。2001年6月20日,美国休斯敦的一名结婚已8年的36岁妇女AndrenYates亲手杀死了自己的5个孩子,其中最小的Mary只有6个月大,最大的Noah也只有7岁。AndrenYates在事后主动打电话报警自首,在接受警方调查时,也很合作,交代了用洗澡盆溺死5个孩子的经过。AndreaYates在两年前生下第四个孩子后就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症,此后一直在接受药物治疗。他的丈夫,美国航空航天局的电脑工程师LotheYates在得知这一惨剧后表示自己仍深爱着妻子,他说妻子是爱孩子的,只是由于受到了严重的产后抑郁的影响才会淹死孩子。LotheYates说,他沉浸在夜不能寐的痛苦中,他说“这是她干的,但又不是,因为那个人已不再是她自己。”(摘自NewsWeek,2001年7月2日:MotherhoodandMurder)我相信,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案例时,你的感觉一定是震惊、难以置信或者愤怒。中国有句俗语“虎毒不食子。”这样的犯罪行为在中国传统道德与伦理规范中显得格格不入。愤怒也好、震惊也罢,让我们先放下道德与法律的屠刀,先从产后抑郁症这个疾病说起。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depression)是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属于抑郁症中比较重的一种病症。我国有关产后抑郁症发病率的报道为7.3%~37.14%。妊娠和分娩使妇女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分娩后由于激素水平波动、社会角色改变以及身体的变化等,有的产妇表现为心情压抑、情感淡漠、与人沟通困难、睡眠障碍、精神紧张、无端恐惧,严重者还会出现绝望、离家出走、自杀或发生伤害孩子的行为。产后抑郁症患者一般在产后24~36h出现明显症状,妊娠后1~2周或4周内发病。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DSM-IV):在产后4周内出现下列症状中的5条或5条以上且持续两周以上,但至少有一条为情绪抑郁或缺乏兴趣或愉悦:①情绪抑郁;②对全部或多数活动明显地缺乏兴趣或愉悦;③体重显著下降或增加;④失眠或睡眠过度;⑤精神运动性兴奋或阻滞;⑥疲劳或乏力;⑦遇事皆感毫无意义或有自罪感⑧思维力减退或注意力涣散⑨反复出现死亡的想法。研究表明,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大抵如下:1.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更高。2.分娩因素: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是产后抑郁症的病因。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而出现滞产、难产时产妇的心理准备不充分,紧张、恐惧的程度增加,产程持续时间更长,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3.激素变化:分娩后雌、孕激素急速降低,3~5d内逐渐降至基础水平,雌、孕激素的降低、波动及持续的缺乏对产妇心情、情绪的影响较大。此外,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的分泌在产后也急剧下降,从而导致产妇出现情绪低落现象。4.心理因素:妇女的心理动力学是其生育过程反应中最重要的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产妇的个性特征。产后抑郁症多发生于以自我为中心、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固执、认真、保守、社交能力不良、内向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5.社会因素: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及产妇、家庭对婴儿性别的反感等,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孕期应激压力越大、孕期发生不良事件越多,患产后抑郁症的可能性越大。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居住环境恶劣、家庭经济条件差以及产后亲属冷漠等都是引发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当今的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相应地,人们的健康观也发生了变化:“健康是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功能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残疾。”因此,产后抑郁症的预防或治疗除了应用适量的抗抑郁药(丙咪嗪、阿米替林、吗氯贝胺、氟西汀等),更重要的是心理认知治疗和社会支持。1.医学预防:①做好产前保健工作,对孕妇及家人宣教,使其正确认识妊娠、分娩生理、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减少孕妇的各种压力;②医务人员服务时使用语言技巧,避免医源性负面影响。如不宜安排正常产妇与生育畸形儿、死胎、死产的产妇同住;③分娩过程及疼痛对产后抑郁影响较大,对分娩过程给予充分的关注,在生理上、心理上全力支持,如开展陪伴分娩及分娩镇痛,重视丈夫的参与对产妇的积极作用;④对具有高危因素(孕前情绪异常、手术产、难产、滞产等)者进行干预,及早进行心理咨询与疏导。2.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信息支持、物质支持和评价支持等。良好的人际关系(如婆媳关系、夫妻关系、朋友关系等)对产妇来说至关重要,良好的社会支持不仅能够为产妇的生活提供相应的保障,也能为产妇的心理带来慰藉。3.社会认识:“重男轻女”的观念在我国尤为严重,这也是导致我国(尤其是农村地区)婆媳关系等家庭关系紧张,进而导致产后抑郁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普及男女平等的观念,提高产妇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社会认知,是预防产后抑郁症的“一剂良药”。参考文献:崔才三,隋京美.产后抑郁症病因、诊断及防治的研究进展.现代妇产科进展.2005年7月第14卷第4期.钱怡铭主编.变态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高宝娟.产后抑郁症病因分析(综述).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1年12月第6期.本文版权属于康知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标题:关注产妇健康-预防产后抑郁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722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