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阅读 第2课时 散文习题
1第二课时散文贵阳中考备考攻略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哲理散文。散文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整体感知,理解内容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答题指导】1.概括要素法概括要素法,就是提炼概括文章的各要素,也就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或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发生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具体概括时,可适当省略时间和地点。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采用提问法:人物(主要人物)?皇帝、两个骗子;地点?皇宫,大街上;什么事?两个骗子骗皇帝说他们能织出世界上最美丽的衣服,皇帝穿上新衣举行游行大典。据此,这篇童话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一个愚蠢的皇帝被两个骗子愚弄,穿上了一件看不见的——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举行游行大典。使用概括要素法,需要注意把主要内容概括成一句意思完整的陈述句。此方法适用于对简单记叙文的主要内容的归纳。2.串联组合法当一篇记叙文里,所记的事不止一件时,就需要运用串联组合法来归纳其主要内容了。所谓串联组合法,顾名思义,就是把几件不同的事或几个不同的人,有机地组合在一起。3.中心事件提炼法有的记叙文所记的事比较复杂,不仅不止一件,而且比较零碎(当然这是表达中心的需要),但其中必有一件是中心事件。这时,就需要以中心事件为材料来归纳主要内容了。如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小说写了“我”上学途中的见闻(普鲁士兵在草场操练、人们看镇公所前面的布告牌、铁匠华希特对“我”的态度),韩麦尔老师上课的情况,学生们在课堂上的表现等。这些事件中,只有韩麦尔老师上课是中心事件,归纳主要内容当以此为材料。据此我们可以把小说主要内容归纳为: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上,要求小弗朗士和被德国普鲁士军队占领的阿尔萨斯人民,牢牢记住祖国的语言与侵略者抗争。4.题目扩展法即对题目进行扩展充实。如《散步》一文,主要内容就是:祖孙三代一家在田野里散步,展示了这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和生活情趣,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答题格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题型2根据行文思路补全故事情节或人物、作者的情感变化。【答题指导】1.按照开端(起因)、发展、高潮、结局的过程,理清文章思路,弄清情节的构成。要关注核心事件、核心人物、核心话语,关注作者的情感或行踪等线索,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关注表示时间和地点的词语,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对主要事件进行概括。2.明确已给出的情节(情感)相对应的段落,弄清“空格处”相对应的具体段落,然后概括即可。要填写的情节(情感),要和“空格处”前后已给的情节(情感)的短语形式、字数一致。2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题型3理解标题含义。【答题指导】1.分析标题的关键字词。就是从理解标题关键词的本义、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或作用。2.分析标题的指代义。标题的指代内容一定在文中。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人物特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等,提取整合分散在各段的有用信息,归纳为一个短语或一句话。3.分析标题的修辞义。有些文章的题目运用了修辞手法,要先将标题运用的修辞还原后再作分析,从而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4.分析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5.分析标题的象征义。如高尔基的《海燕》以“海燕”为题,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答题格式】标题的表层意思是……,深层含义是……题型4分析标题作用。【答题指导】1.交代文章写作对象。如《藤野先生》。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如《散步》《智取生辰纲》。3.交代行文线索,文章的情节都围绕此展开。如《背影》。4.点明或暗示文章主旨。如《秋天的怀念》。5.运用修辞,形象而又有诗意,更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6.奠定感情基调。如《秋天的怀念》。7.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8.点明中心事件(关键人、物),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题型5分析标题妙处。【答题格式】含义+作用题型6补写标题。【答题指导】要求:新颖、简洁、凝练、概括、个性,能吸引人的眼球。(有字数限制)1.找文章线索,以线索为题。2.明确中心,以点明中心的短语为题。3.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用其关键短语为题。4.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选择重要短语为题。5.抓住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以核心人物、核心事件、核心事物为题。6.把握作者情感,用表达作者情感的短语为题。品析词语题型7句中的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含义及作用)?【答题指导】1.根据语境,准确理解词语语境义。3词语的本义即其原意,词语的语境义是在其本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形容、比喻产生出来的,词语置于特定语句或语境中,通常与作品的整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态度相一致。理解了词语的本义,也就可以借助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推断其在文中的含义。(方法:看语境)【答题格式】××词原指……,这里指……,起到(表达)了……的效果(感情)。2.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义。词语所指代的对象一般出现在上文,扣住上文,由近及远地顺藤摸瓜,就能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方法:看位置)3.分析比喻、借代、拟人等修辞,准确理解词语的修辞义。对于此类词语,要从分析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本体是关键,同时要找准原句,在该词语出现的前后找答案即可。(方法:看本体)【答题格式】该词运用了××(修辞)手法,在这里指……,起到(表达)了……的效果(感情)。4.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由于文章内容的需要或是情感表达的需要,作者会使用一些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时会反用其表达效果。如《藤野先生》一文中“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实在标致极了”。这“标致”究竟是褒还是贬?联系作者的思想感情,可知作者绝非赞赏清代留学生的风度,而是讥嘲其丑态。(方法:看效果)5.理清段落层次关系、把握段落语脉,准确推断词义或表达效果。有些词语在文中的跨度大,仅仅依靠前后句所述内容无法准确判断其意思,这就需要理清段落层次关系来做具体分析。这类词语的作用一般有:(1)精确性作用。指词语在词类选取、表达概念上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精确、严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2)形象性作用。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起到使文句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一般都会采用修辞或者一些动词来体现。(3)情感性作用。指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唾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用。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关义。(4)结构性作用。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答题步骤】(1)理解词语的本义。(2)揣摩词语的语境义。(3)分析词语在此处的表达效果。题型8句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删去?【答题格式】(1)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2)结合句子分析该词强调突出(限制/说明/修饰)了……,更能形象(恰如其分)地表现某物某特点。(3)删去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形象性(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题型9句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换成另一词?【答题格式】(1)回答“可以”或“不可以”(一般情况不可以,特别是书上的原文)。(2)解释词义,比较两个词含义上的差别:原词准确、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换了后就变成……。(3)原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或形象性,替换后,不能体现语言的准确、严密、生动或形象性(或与事实不符或太绝对等)。题型10某两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答题格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规律不一致。(2)这两个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两个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赏析句子题型11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品析下列句子的含义。)【答题指导】1.从结构上看作用。处在文章不同位置的句子,其作用不同,一般情况下:(1)统领句起总起下文的作用。(2)过渡句起前后照应、承上启下的作用。(3)结尾句起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开头)、首尾呼应的作用。42.从内容上分析含义。紧扣文章主旨、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倾向来理解语句: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揭示文章主旨,因此应在整体感知全文、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结合文章主旨对表达作者感悟的句子进行拓展,明确表述所透露的意思。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可以从它带给你启迪的角度来品味。3.从艺术手法上看表达效果。可以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句式等角度入手去分析句子。【答题格式】结构上的作用——内容上的作用——艺术手法散文中常用来赏析的句子一般有:(1)运用修辞的句子。(2)人物描写的句子。(3)景物描写的句子。(4)富有深意的哲理句、主旨句。对句子的赏析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从修辞角度赏析。【答题步骤】(1)判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写出该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3)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含义。(4)表现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感情/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如朱自清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这段话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新、美、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修辞格作用)地刻画(表现/描写)了……,表现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对某某事物的……的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修辞作用比喻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拟人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把……写活了,使……富有人情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排比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写出了……,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句式整齐,音律和谐,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反复这句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强调了……,突出表达了……的感情。夸张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突出了……,表达了……的感情,启发读者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对偶这句话运用了对偶的修辞,写出了……,表达了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感情,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对比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把……与……作对比,突出强调了……,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反语这句话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显得幽默风趣,讽刺了……,流露出作者……的感情,增强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引用这句话运用了引用的修辞,引经据典,含蓄典雅,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形象性。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答题步骤】(1)判断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2)结合具体句子分析其内容。(3)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心情)。(4)突出了人物的什么性格(精神品质)。(5)揭示了文章的什么主旨。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这句话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的描写,写出母亲确认那个水手就是于勒后的愤怒,突出了母亲冷酷、唯利是图的性格,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答题格式】这句话是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了……(内容),表现了……心理(心情),突出了人物……(性5格、精神品质),揭示了……(主旨)。3.从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入手,通过对其语境意义的把握来理解句子的含义。如鲁迅的《孔乙己》:“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中的“大约”与“的确”是关键词。“大约”是一个表推测的词语,文章结尾处,即小伙计叙述故事的时候,一直没有再见到孔乙己,也没有人谈起孔乙己死的消息,孔乙己是社会上可有可无的人,他的死当然无人知晓,只能靠推测;“的确”表示肯定的语气。用“的确”来表示“我”猜测的结论。因为世态炎凉,孔乙己无人照料,而“我”又长久没有看见他,在那样冷酷无情的社会
本文标题:(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2部分 阅读 第2课时 散文习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730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