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俄国十月革命原因俄国十月革命1、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2、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继续实行反动政策。开始标志1917.11.7.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意义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的探索一、经济:新经济政策(1921)二、政治:建立苏联(1922)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内容: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的探索二、政治:(1936)通过新宪法,苏联建成社会主义,标志斯大林模式一、经济:实行工业化(两个五年计划)、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功绩: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弊端:第一、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第二、只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阻碍农民生产积极性;第四、经济效益低,浪费能源;特点:经济政治高度集中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斯大林模式斯大林的探索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东欧剧变1、根本原因:2、实质:3、启示: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社会制度发生改变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健全民主和法制③坚信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俄国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斯大林模式斯大林的探索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的挫折•材料一社会主义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1)材料一“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2)邓小平在“列宁的思路”的启发下,在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改革开放•材料二罗斯福在1933年3月4日的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严重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3)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当时遇到什么情况?罗斯福上台后,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采取了什么措施?经济危机,调整工业,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这两个国家实施上述政策有何相似的地方?都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同程度的经济困难,根据本国国情探讨发展道路。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政权。(5)从苏俄和美国的改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只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材料一】从1921年开始,在列宁的领导下,国家停止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大力发展商品经济。(1)1921年列宁领导哪个国家实行什么政策巩固了政权?该经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苏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材料二】194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2)苏联在谁的领导下取得材料二中的成就?形成的这种模式又称什么?该模式的特点及其形成标志是什么?斯大林、斯大林模式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1936年《新宪法》(3)从材料二看,这种模式有什么弊端?第一、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第二、只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阻碍农民生产积极性;第四、经济效益低,浪费能源;•材料一:1991年12月25日晚,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同时,苏联国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俄罗斯国旗。至此,存在七十年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最终解体。(1)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什么时候成立的?1917年11月。(2)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僵化阻碍生产力发展。•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不少国家外债负担沉重,通货膨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材料三:东欧各国的经济建设,大多照搬苏联的模式和管理体制。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束缚了地方和企业积极性的发挥。(2)根据两段材料回答80年代以来东欧各国经济每况愈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管理体制束缚了企业的积极性的发挥。(3)这种经济困难导致了哪些危机的爆发?这些危机直接导致了哪些事件的发生?①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②1989年的东欧剧变,南斯拉夫解体,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1991年苏联解体。(4)你认为东欧剧变的实质是什么?社会性质发生变化(5)从东欧剧变可以吸取什么教训?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②健全民主和法制③正确处理好民族关系;材料一: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停泊在俄国首都彼得格勒附近的军舰“阿芙乐儿”号上突然发出了几声炮响。……起义者冲进和占领了冬宫。材料二:根据新经济政策,农民向国家交粮食税以后,余粮归自己支配;除大型企业仍然由国家管理外,允许私人和外国资本家经营一些中小企业;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恢复自由贸易。•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1、材料一所提到的是指什么起义?•2、依据材料二概括,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开始实施于何时?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材料三所说“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这个模式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材料一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推出了新经济政策: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在一定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允许商品生产,恢复商品货币关系。•材料二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美国推出的“新政”有如下措施:(1)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2)恢复工业,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强化国家对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1)苏俄和美国推行上述经济政策的国家领导人分别是谁?(2)依据材料一,苏俄政府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什么?(3)依据材料二,美国新政的核心是什么?(4)苏俄和美国的这些经济政策,给中国的改革开放带来了哪些启示?•13.(1)列宁、罗斯福。•(2)实行粮食税,农民纳完税后的余粮可以在市场上自由买卖。•(3)《全国工业复兴法》。•(4)建设社会主义也需要运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等经济手段;国家干预经济是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要关注民生。(其他言之有理也可•31.①(2分)俄国1861年改革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②(1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③(2分)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④(1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32.①(3分)破坏性特别大美国:罗斯福新政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②(1分)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③(2分)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或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材料一不是发展任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来,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斯大林材料二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苏联工业化首先发展的是什么工业、2、苏联工业化的结果怎样?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苏联在经济建设中导致了什么后果、1913-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苏联增长66%德国增长31%美国增长6620%英国增长13%法国不到7%1、此表现出苏联经济建设方面出现怎样的状况?2、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3、与此同时,苏联的政治体制出现了哪些变化?如何评价斯大林模式、?•(1)1917年11月。•(2)七十年的历史中,你所了解的著名领导人有哪些?他们各有哪些主要作为?•(2)列宁贡献: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917年——1920年领导苏俄人民巩固的社会主义政权。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斯大林贡献: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二战期间,他领导苏联军民抗击法西斯的侵略,为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的重大的贡献。••(3)苏联政治、经济体制僵化阻碍生产力发展。•(2009·攀枝花)1917年,迫使沙皇专制统治退出历史舞台的俄国革命史()•A.十月革命B.二月革命C.十一月革命D.三月革命•.(2008威海市)俄国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并立的政权是(B)••①沙皇政府②人民委员会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④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09·山东威海)有一场革命,“它为无产阶级以武力夺取政权提供了光辉范例: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在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中首创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这场革命是()•A.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B.俄国的二月革命•C.俄国十月革命D.巴黎公社革命•(2009·湖北荆州)史学界认为,1917年是对世界历史发展具有划时代影响的一年,主要依据是这一年()•A.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B.诞生人类第一次社会主义国家•C.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D.俄国建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2009·内蒙赤峰)与右图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英国宪章运动•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C.巴黎公社的成立•D.俄国十月革命(2009·攀枝花)下图中领导俄国人民发动十月革命并取得最后胜利的人是()•(2009·江苏盐城)有一本书记述道:1917年俄国……,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冲击下被缓缓打开……。这个历史事件是()•A.萨拉热窝事件B.巴黎公社•C.彼得格勒起义D.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2009·乐山)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导致下表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斯大林模式的推动D.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实施时间(年)192119231925粮食产量(亿普特)23.1334.5544.24•■(2009·福建晋江)1936年,假如你踏上苏联的国土,不能看到的是()•A.农民在集体农庄的田间用餐•B.农民用大量机械在耕作•C.书店里有新出版发行的新宪法•D.大量离开城市前去垦荒的人们•(2009·江苏宿迁市)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所作的成功探索是()•A.实施新经济政策B.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颁布1936年宪法D.大力倡导“民主化”和“公开性”•(2009·福建泉州南安市)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C.二五计划完成,实现工业化D.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2009·汕头)列宁说,新经济政策是用一种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指的是()•A.农民向国家交纳固定的粮食税B.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C.实行余粮收集制D.建立集体农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009·山东滨州)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使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就•B.它对苏联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起了积极的作用•C.重视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D.它后来严重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和其他领域的发展•(2009·达州)20世纪20年代,体现苏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是()•A.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斯大林的两个“五年计划”D.新经济政策•(2009·四川南充)沙俄、苏俄、俄罗斯是以当今俄罗斯为主体的不同时期的国名,下列事件发生在“
本文标题:一、社会主义发展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7306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