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专题六语文知识(时间:20分钟)1.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A.“跑”“公里”“非常”“哪里”“关于”等词语的词性,依次是动词、量词、副词、代词、介词。B.“道德高尚”“拨动心弦”“中国方案”“打扫干净”四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C.“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D.“他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而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这是一个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2.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B)A.“他委屈地离开教室”中的“委屈地”在句中作状语。B.“我悲伤着你的悲伤”中的“悲伤”依次是动词和形容词。C.“我难道就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我不是常常让你们丢下功课替我浇花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D.“天气晴朗”“晴朗的天”“洗衣服”“洗干净”四个短语结构各不相同。3.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A.“不忘初心”“热爱生命”“敬畏自然”“难忘今宵”四个短语都是动宾短语。B.“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中的“哎呀”二字是叹词,表示对美的感叹。C.“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在“人境”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淡远。D.“贵州的美食有哪些?你一定会说出一大串:什么羊肉粉啦,臭豆腐啦,荞凉粉啦……”句中逗号应改为顿号。4.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A.诗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赴汤蹈火、抗击风浪、孜孜不倦、魅力四射”这四个短语的结构都不相同。C.“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个句子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D.“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埋下了隐患?”句中逗号应改为问号。5.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A.“他们”“判断”“哗啦啦”“崇拜”的词性分别是代词、动词、名词、动词。B.“缩短差距”“共同努力”“舌尖上的中国”“完美邂逅”这几个短语分别是动宾短语、偏正短语、偏正短语、偏正短语。C.“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和远方的蝉声、近处的蛙鼓一起奏起夏天的雨的交响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D.“我之所以热爱自己的家乡,是因为那是我生长的地方。”这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复句。6.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A.“清镇打造茶马古镇,再现昔日魅力。”句中“打造”和“魅力”依次是动词、形容词。B.“中国崛起”“畅游花溪”“观山湖灯会”依次是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偏正短语。C.“全世界从贵州感受到了中国西部古老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句中的“底蕴”是宾语。D.“2017年8月23日至27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以《创新创业创造,迎接智能社会》为主题。”句中书名号应改为引号。27.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A.“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B.“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莫言把中国农村生活的现实写得非常到位。”这个句子中的“非常到位”作补语。C.“我家住在小船上,漂流停泊芦花丛。”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D.“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句中“梦想”和“活力”依次是名词、名词。8.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A.“天真快乐”“我的成绩”“他辛苦了”这几个短语的结构都不一样。B.“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火炬传递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个单句。C.“贵阳市的市民2011年初又遭遇了一场凝冻灾害。”句中的“贵阳市”是主语。D.“尊重人才,才能更好地集纳人才,推动发展。”这是一个条件复句。9.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A.“制造”“报答”“维护”“沸腾”这几个词词性相同。B.“我的老师”“完全相信”“非常坚强”“多么可爱”这几个短语与“一位顾客”短语结构完全相同。C.“‘听着,朋友,’他们说,‘你丑的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句中逗号应改为冒号。D.“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这个句子是假设复句。10.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A.“美丽”“端庄”“晶莹”“沸腾”“特别”都是形容词。B.“红色记忆”“大别神韵”“振兴老区”“医圣遗风”这几个短语的结构相同。C.“那又浓又绿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山水绿画。”这句话没有使用修辞手法。D.“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句中句号应改为分号。11.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A.“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这句话中加点的词语依次是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B.“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C.“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句中的“高兴”和“尴尬”是一组反义词。D.“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这个句子中的“中国”和“自己”是定语。12.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A.“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句中加点的词语依次是名词、动词。B.“你这些话,我们已经听得耳膜起了茧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句中加点词语“汲取”是贬义词。D.“正确答案”“渔舟唱晚”“完成任务”三个短语的类型依次是: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13.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A.“可爱的人”“敬畏生命”“雄伟壮丽”“打量一番”这四个短语分别是动宾短语、主谓短语、并列短语和后补短语。B.“愚蠢是一种天生的无奈,是一种后天的懒惰,是一个自己种下的恶果,是一条好果实中的蛀虫。”这个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C.“从那以后,我常在这棵月桂树下玩耍。”句子的主干是“我玩耍”。D.“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这个句子是一个因果复句。14.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C)3A.“悬崖峭壁”“铜墙铁壁”“和风细雨”三个短语的结构相同,都是并列短语。B.“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句中加点的词是褒词贬用。C.“我仿佛能看到富士山的雪峰,听到恒河里的涛声,闻到牛津的花香。”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教材向学生推荐了一些自主阅读的书籍,如《基地》、《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创业史》等。”句中的顿号应去掉。15.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A.“眼前的环境好像是一个梦。”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B.“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句中顿号都应改为逗号。C.“呼吁”“程序”“和平”“动态”“平静”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看,属于中性词。D.“这朦胧的月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与“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两句中“朦胧”一词从词性上看都是形容词。16.下列语文知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D)A.“荷塘的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句中“蓊蓊郁郁的”是定语。B.“袅袅烟云”“繁荣富强”“热爱劳动”依次是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动宾短语。C.“人生能从自己的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是条件复句。D.“她就好似夜明珠一般,在暗夜里发出璀璨的光芒。”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本文标题:(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1部分 积累与运用 专题6 语文知识习题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730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