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5古代诗歌阅读600分基础考点&考法应试基础必备1.古代诗歌的形象2.古代诗歌的的语言3.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4.古代诗歌中常考的思想内容5.八大类型古诗备考要点古代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意象意境主人公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孔雀东南飞》刻画了同封建家长制作斗争的刘兰芝、焦仲卿的形象。例1例2诗人形象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戍守边关、反对征战的形象怜才惜贤的形象儿女情长的形象《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李白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不慕权贵、豪放洒脱的形象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杜甫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展现的是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陶渊明归隐田园、安贫乐道的思想。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悠悠,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才能却不得施展的艺术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人在醉里挑灯看剑,在梦中驰骋杀敌,在醒时发出悲叹。全词生动地刻画了一个意气昂扬、抱负宏大却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塑造了一个思念故乡亲人的诗人形象。戍守边关、反对征战的形象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达了将士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豪情。杜甫《兵车行》“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塑造了一个体察人民疾苦、反对征伐的诗人形象。怜才惜贤的形象《己亥杂诗》:“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体现在字里行间。儿女情长的形象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作抒发了清秋时节词人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伤感和别后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意象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即融入了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客观事物。商山早行温庭筠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例1.意境概述“意”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由景物构成;“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在创设的意境上,其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清幽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意境2.意境和意象的关系境生于象而超乎象鉴赏意象的关键在于把握“象”,鉴赏意境的关键在于把握蕴含其中的“意”。捕捉“意”“象”的能力在诗歌鉴赏中居于核心地位。3.古代诗歌常见意境特点意境特点举例雄浑壮丽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壮阔苍茫李白《忆秦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苍凉悲壮杜甫《旅夜书怀》:“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意境特点举例闲适恬淡陶渊明《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幽明净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丽清新刘禹锡《竹枝词(其一)》:“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意境特点举例萧疏凄寂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安谧美好王维《辛夷坞》:“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高远深邃晏殊《蝶恋花》:“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境特点举例淡雅幽远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清冷幽静王维《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古代诗歌的语言古代诗歌中的炼字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古代诗歌中的炼字动词形容词虚词数量词叠音词颜色词拟声词动词一个好的动词,能够点燃整个诗句。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月本是相对静止的,用一“破”字,写出明月冲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字,便将花写得摇曳多姿起来,似乎花在月的映照下摆弄出娇羞柔美的倩影。形容词形容词的重叠运用。如王驾《晴景》:“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蝴蝶飞来过墙去,应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后两句为“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除了易“蝴”为“蜂”,易“应”为“却”之外,炼字的关键就在于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情景,才能动情地表现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形容词的活用。如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虚词虚词的锤炼恰到好处时,可以获得疏通文气、开合呼应、悠扬婉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着一“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们无一例外的、不尽的思乡之情。数量词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事明理等如齐己《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把诗中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因为改后的“一枝”细腻而准确地表现出了早梅“早”的特点。叠音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6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修长,“札札”写机杼之声,“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颜色词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映衬,物象的色相、明度、彩度之间是那么协调,整个画面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色彩感。拟声词使诗文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诗中用了“嘈嘈”切”“间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古代诗歌常见的语言风格平实质朴含蓄隽永清新明丽形象生动绚丽飘逸沉郁顿挫婉约细腻豪放旷达雄浑开阔慷慨悲壮幽默讽刺·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语言力求平淡,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现出朴实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如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1.平实质朴·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语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诗人往往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将感情深藏在形象中,让读者自己展开想象,思而得之。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含蓄隽永4.形象生动·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既是词又是画,有形有声有色地展现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气势雄伟,境界开阔。·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表达怡然喜悦的感情。如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3.清新明丽5.绚丽飘逸·用华丽的辞藻、多变的修辞、神奇的想象进行细腻生动的描绘。李白的诗大都写得色彩缤纷、景象绚丽、变幻莫测,具有绚丽飘逸之美。如《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6.沉郁顿挫·“沉郁”是指其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顿挫”是指其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如杜甫的“三吏”、“三别”、《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显示其沉郁顿挫的力作。7.婉约细腻·体现出“曲、细、柔”的特点,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如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8.豪放旷达·豪放即豪迈奔放,狂放不羁;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浩荡,一泻千里;《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是典型的代表作品。9.雄浑开阔·骨力挺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代表诗歌如王之涣的《出塞》、王维的《使至塞上》、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代表人物有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10.慷慨悲壮·情感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心中郁结,愤慨不已。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诗人怀着壮志难酬的极度悲愤,登上城楼,泫然泪下,感慨万千。11.幽默讽刺·多用诙谐、风趣或辛辣的笔调,运用夸张、反语、仿词、双关等手法,突出事物特征,揭露事物本质,富有讽刺意味,令人忍俊不禁。如章碣《焚书坑》:“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现手法:起兴渲染烘托衬托用典象征抑扬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以小见大借古讽今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比设问反问双关反复结构技巧:开门见山曲笔入题铺垫伏笔照应起承转合卒章显志画龙点睛浑然天成表达方式记叙单一的叙述较少,它往往与描写相结合。诗歌中所记叙的事情包括诗人的现实生活和典故两大类,其中常常隐含着诗人的思想感情。描写根据描写角度不同1.正面描写如《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湘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这里直接描绘了秦罗敷的发型、耳饰和服饰。2.侧面描写如李贺《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诗句并没有直接描写音乐旋律本身的跌宕起伏,而是从侧面写李凭弹奏箜篌时所产生的动人心弦的效果,以此表现其音乐的优美。根据描写手法不同1.细描如《孔雀东南飞》:“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里由整体到局部,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的细腻描写,旨在突出刘兰芝的美,更表现出她的从容镇定。2.白描如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苍山、白屋、柴门、犬吠、风雪、归人,层次分明,有远有近,有声有色。诗人运用了白描手法,描绘出“风雪夜归人”的画境。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通过写景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景结情借助某物来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助某事来抒情即事抒怀用典抒情借助议论来抒情抒情议论所谓议论,就是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达的意见。如王安石《登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当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表现手法1.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如《孔雀东南飞》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2.渲染对环境做多方面的描写,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如《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3.烘托(1)以人烘托人。(2)以物烘托物。(3)以物烘托人。如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
本文标题:山东省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2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5 古代诗歌阅读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22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