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2章 证明 12.1 证明课件 苏科版
第十二章证明12.1证明教学新知证明:根据已知的真命题,确定某个命题真实性的过程叫做证明.定理:经过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1.经历探索些问题时,由于“直观判断不可靠”、“直观无法做出确定判断”,但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可以确定个数学结论的正确性的过程,举反例说明结论的错误性,初步感受说理的必要性.。知识要点2.尝试用说理的方法解决问题,在交流中发展有条理思考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图12.2-8知识梳理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事件的判断.【例】如图12.2-8,假如用一根比地球赤道长1m的铁丝将地球赤道围起来,那么铁丝与地球赤道之间的间隙能有多大(把地球看作球形)?能伸进一根小手指吗?能放进一只拳头吗?知识梳理【讲解】解:设地球赤道的周长为c,半径为R1,铁丝的半径为R2,则R2−R1=𝑐+12𝜋−𝑐2𝜋=12𝜋≈0.16(m)显然,这样的间隙不仅可以伸进一根小手指,而且也能放进一只拳头.【方法小结】不能仅凭表面直觉去判断,计算是检验数学结论常用的方法.【小练习】如图12.2-9,两个大小相同的大圆,其中一个大圆内有10个小圆,另一个大圆内有2个小圆,你认为大圆内的10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与另一个大圆内的2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哪一个大一些?知识梳理图12.2-9【参考答案】直觉上判断第二个大圆内的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大一些.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证明.设原来大圆的半径为R,则第一个大圆内的每个小圆的半径为𝑅10,则第一个大圆内的十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为10×2𝜋×𝑅10=2𝜋𝑅;第二个大圆内的两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为2×2𝜋×𝑅2=2𝜋𝑅;所以它们的周长一样长.知识梳理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证明与定理.【例】如图12.2-20,已知AB∥EF,CD∥EF,AB⊥BC,说明CD与BC的位置关系.图12.2-20知识梳理【讲解】∵AB∥EF,CD∥EF(已知),∴AB∥CD,∠ABC+∠B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BC(已知),∴∠ABC=90°(垂直的定义).∴∠BCD=180°-90°=90°(等式的性质),∴CD⊥BC(垂直的定义).【方法小结】根据已知条件,再结合要证明的,由果索因,综合推理.【小练习】知识梳理1.在小括号里填写证明理由:已知:如图12.2-21,点A、O、B在一直线上,OM平分∠AOC,ON平分∠BOC,求证:OM⊥ON.图12.2-21知识梳理证明:∵OM平分∠AOC()∴∠1=12∠AOC()∵ON平分∠BOC()∴∠2=12∠BOC()∴∠1+∠2=12∠AOC+12∠BOC=∠MON()∵A、O、B在一直线上()已知角平分线定义已知角平分线定义等式性质已知知识梳理∴∠AOB=180°()∴∠1+∠2=12×180°=90°()∴OM⊥ON()平角定义等量代换垂直定义2.如图12.2-22:已知BC平分∠ACD,且∠1=∠2,求证:AB∥CD.图12.2-22知识梳理【参考答案】证明:∵BC平分∠ACD(已知),∴∠1=∠BCD(角平分线定义),∵∠1=∠2(已知),∴∠2=∠BCD(等量代换),∴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知识点梳理知识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例】如图12.2-40,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O,求证:∠BOC=90°−12∠A.知识梳理【讲解】∵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已知),∴∠ABC=2∠OBC,∠ACB=2∠OCB(角平分线定义),又在△BOC中,∠BOC+∠OBC+∠OCB=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BOC+12∠ABC+12∠ACB=180°(等量代换),又∵在△ABC中,∠A+∠ABC+∠ACB=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BOC=12∠A+90°(等式性质).ABCO图12.2-40知识梳理【方法小结】紧扣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并能把∠OBC与∠OCB的和视为整体处理.【小练习】已知:如图12.2-41,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求证:∠P=90°.【参考答案】证明:∵AB∥CD(已知),∴∠BEF+∠DF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图12.2-41知识梳理又∵∠BEF的平分线与∠DF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已知),∴∠PEF=12∠BEF,∠PFE=12∠DEF(角平分线定义),∴∠PEF+∠PFE=12(∠BEF+∠DFE)=90°(等式性质).∵∠PEF+∠PFE+∠P=180°(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P=90°(等式性质).图12.2-42知识梳理知识点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例】已知:如图12.2-42,AM,CM分别平分∠BAD和∠BCD,试说明∠M=12(∠B+∠D).知识梳理【讲解】证明:∵AM,CM分别平分∠BAD和∠BCD(已知),∴∠BAM=∠MAD,∠MCB=∠MCD(角平分线定义),∵∠ANC=∠B+∠BAM=∠M+∠MCB、∠AEC=∠MCD+∠D=∠MAD+∠M(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M=∠B+∠BAM-∠MCB①,∠M=∠MCD+∠D-∠MAD②(等式性质),∴①+②得:2∠M=∠B+∠D(等式性质),∴∠M=12(∠B+∠D)(等式性质).知识梳理【方法小结】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推论来转化。【小练习】已知如图12.2-43,在△ABC中,CH是外角∠ACD的平分线,BH是∠ABC的平分线.求证:∠A=2∠H.图12.2-43知识梳理【参考答案】证明:∵∠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已知),∴∠ACD=∠ABC+∠A(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是△BCD的一个外角(已知),∴∠2=∠1+∠H(三角形的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CH是外角∠ACD的平分线,BH是∠ABC的平分线(已知)∴∠1=12∠ABC,∠2=12∠ACD(角平分线性质)∴∠A=∠ACD-∠ABC=2(∠2-∠1)(等式的性质)而∠H=∠2-∠1(等式的性质)知识梳理中考在线考点:简单的证明、推理.【例】(2015台州)某班有20位同学参加围棋、象棋比赛,甲说:“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大于14人.”乙说:“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小于5人.”对于甲、乙两人的说法,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是()A.若甲对,则乙对B.若乙对,则甲对C.若乙错,则甲错D.若甲粗,则乙对D知识梳理【讲解】假设甲说的对,则参加两种比赛的人次大于28,因为共有20位同学,因此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大于8人次,故乙说的错误;假设乙说的对,则参加两种比赛的人次小于25,因为共有20位同学,因此只参加一项的人数不大于12人,故甲说法错误;故选:D.【方法小结】分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推理与论证.【实战演练】1.(2014河北)如图12.2-44,平面上直线a,b分别过线段OK两端点(数据如图),则a,b相交所成的锐角是()。B知识梳理A.20°B.30°C.70°D.80°2.(2014•永州)小聪,小玲,小红三人参加“普法知识竞赛”,其中前5题是选择题,每题10分,每题有A、B两个选项,且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三人的答案和得分如下表,试问:这五道题的正确答案(按1~5题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BABBA知识梳理题号答案选手12345得分小聪BAABA40小玲BABAA40小红ABBBA303.(2014年湖北随州)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12.2-45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度.75知识梳理图12.2-454.(2014年福建厦门)A,B,C,D四支足球队分在同一小组进行单循环足球比赛,争夺出线权,比赛规则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小组中积分最高的两个队知识梳理(有且只有两个队)出线,小组赛结束后,如果A队没有全胜,那么A队的积分至少要几分才能保证一定出线?请说明理由.[注:单循环比赛就是小组内的每一个队都要和其他队赛一场].【参考答案】A队的积分至少要7分才能保证一定出线。课堂练习1.今年五一节期间,王老板在其经营的服装店里卖出两件衣服,其中一件是裤子售价为168元,盈利20%,一件是夹克衫售价也是168元,但亏损20%,问王老板在这次的交易过程中是赚了还是亏了,().A.赚了B.亏了C.不赚不亏D.无法确定B2.如图12.2-46,在△ABC中,∠B=67°,∠C=33°,AD是△ABC的角平分线,则∠CAD的度数为()A.40°B.45°C.50°D.55°A课堂练习图12.2-463.(2013•泉州)在△ABC中,∠A=20°,∠B=60°,则△ABC的形状是()A.等边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D课堂练习4.你认为图12.2-12中,大圆内的10个小圆的周长之和与另一个大圆内的2个小圆的周长之和哪一个大一些?请你猜一猜,并用学过的知识和数学方法验证你的猜想.图12.2-12【参考答案】周长相等。课堂练习5.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能被8整除吗?请说明你的理由.【参考答案】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能被8整除.理由:设这两个连续奇数分别为:(2n+1)与(2n-1),∵(2n+1)2-(2n-1)2=(2n+1+2n-1)(2n+1-2n+1)=4n×2=8n.∴两个连续奇数的平方差能被8整除.6.如图12.2-24,若∠3=∠4,你能说明AD∥BC,AB∥DC吗?小亮回答:都行,∵∠3=∠4,∴AD∥BC,AB∥DC.课堂练习图12.2-24小亮错在哪里,请指出错因,并改正.【参考答案】1.解:∵∠3=∠4,∴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由于没有其它条件不能识别AD∥BC课堂练习7.根据提示,同桌合作,完成括号内的依据.如图12.2-25,四边形ABCD中,∠A=∠C=90°,BE平分∠ABC,DF平分∠ADC,则BE与DF有何位置关系?试说明理由.图12.2-25课堂练习证明:BE∥DF.理由如下:∵∠A=∠C=90°(),∴∠ABC+∠ADC=180°().∵BE平分∠ABC,DF平分∠ADC,∴∠1=∠2=12∠ABC,∠3=∠4=12∠ADC().∴∠1+∠3=12(∠ABC+∠ADC)=12×180°=90°(等量代换).又∠1+∠AEB=9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已知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角平分线的定义课堂练习∴∠3=∠AEB(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BE∥DF8.如图12.2-49,已知AB∥CD,求证:∠B+∠D=∠BED.图12.2-49课堂练习【参考答案】(方法不惟一)如图12.2-50,过E点作EF∥AB,(已作),∴∠1=∠B,(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AB∥CD,(已知),∴EF∥CD,∴∠2=∠D,∴∠B+∠D=∠1+∠2,∴∠BED=∠B+∠D.(等量代换)图12.2-50课后习题1.图12.2-13中,有两个完全重合的矩形,将其中一个始终保持不动,另一个矩形绕其对称中心0按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每次均旋转45.,第1次旋转后得到图(1),第2次旋转后得到图(2),…,则第10次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图(1)~(4)中相同的是().图12.2-13B课后习题2.对于图12.2-27中标记的各角,下列条件能够推理得到a∥b的是()A.∠1=∠2B.∠2=∠4C.∠3=∠4D.∠1+∠4=180°图12.2-27D课后习题3.(2012•长春)如图12.2-51,在Rt△ABC中,∠C=90°.D为边CA延长线上一点,DE∥AB,∠ADE=42°,则∠B的大小为()图12.2-51A.42°B.45°C.48°D.58°C课后习题4.观察后测量图12.2-14中a,b,c,d四条直线,。图12.2-14a∥c课后习题5.如图12.2-28,AB∥CD,∠B=∠C,求证:AC∥BD.图12.2-28证明:∵AB∥CD(),∴∠A+
本文标题: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2章 证明 12.1 证明课件 苏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422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