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梅岭三章课件 新人教版
2梅岭三章毛主席和陈毅在一起(1958年)陈毅手迹:《冬夜杂咏》之一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大元帅朱总司令和陈毅在研究我军的作战方针(1948年5月)周总理和陈毅出席万隆会议归国后在成都合影(1955年5月)陈毅简介:1901年生于四川省乐至县。曾留学法国。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解放后,第一任上海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红军开始长征时,陈毅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后来突围到江西、广东交界的梅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1936年冬,由于叛徒告密,敌军得知这里有一个“大人物”,就派重兵围山、搜山和放火烧山。陈毅在几十天里,隐藏在山林草丛之中,大腿上的枪伤发了炎,又化了脓,还发着高烧,又没有医药,只好用刀子把伤口拉开,挤出脓血,然后用盐水洗一洗。他已经做好了死的准备──不是被敌人搜出杀头,就是因伤病折磨而死。在这种情况下,他写了《梅岭三章》,准备留做“遗诗”。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崭阎罗。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梅岭三章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来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典故:取义成仁舍生取义出自《孟子·告子上》:“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此头须向国门悬典出《史记·伍子胥列传》。春秋时期,吴越争雄。楚人伍子胥,为吴将,屡建战功。后来吴王夫差举兵攻齐,子胥认为吴的敌人是越,而不是齐,多次提醒夫差,要警惕越国报仇。夫差听信谗言,疑子胥谋反,逼他自杀。伍子胥临死时,对身边的人说:“抉吾眼悬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灭吴也。”后来吴国果然被越国灭掉。1、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2、每一首诗“炼字”地方在哪里?有什么艺术手法?表达怎样的感情?《梅岭三章》中显示的为民族解放、为理想和自由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在古今许多诗作中都有所体现,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乌江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布置作业、归纳练习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我眼中的陈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500字左右,写完后发到班级博客。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梅岭三章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75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