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 新人教版
16驱遣我们的想象1.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理解课文内容。2.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培养严密的思维能力。3.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提高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审美能力。4.理解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学习目标疑问激趣,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可染大师的《山水画的意境》,文章论述有了关意境的问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和意境有关的课文——《驱遣我们的想象》。知识积累,走进作者•叶圣陶,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政治活动家。原名叶绍钧,笔名叶、圣陶、斯提等。江苏苏州人。早年当小学教师,并参加新潮社和文学研究会。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小说《隔膜》、《线下》、《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整体感知,把握观点文中认为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是怎么样的?作者写出文字,读者读文字,作者想做到的是,写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读者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也就是读者要欣赏作者写出的文学作品。读完全文后,你认为作者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欣赏文艺作品,要学着驱遣自己的想象力,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理清思路、探究方法阅读第5—7自然段,说说作者是如何论证欣赏文艺作品需要驱遣想象力的,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作者以赏析王维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入手,首先以纯理性思考的方式对诗句进行赏析,如“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这样的赏析全然得不到诗句中所蕴藏的壮景与情感,换句话说,这是不驱遣想象力的结果;同时又论述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画面,便能感受到诗中静寂的境界。作者通过举例论证与对比论证,得出了结论:“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本文的论证思路作者首先通过论述作者、读者以及文字之间的联系来明确读者欣赏文艺作品的本质,即:“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然后以赏析王维的诗句为例,从正反两个角度论述了驱遣想象力的重要作用。品读积累,领悟内涵文中有许多句子,都有十分深刻的内涵,请找出来进行赏析。请同学们先读课文,进行圈点批注,然后先把自己批注的句子在组内交流、完善后,准备全班交流。1、文艺的创作决不是随便取许多文字来集合在起。这句话告诉我们任何一篇作品都是文字集合起来的,但是绝不是随意拼凑,必须是作者有意识、有目的、有逻辑的创造。告诉我们写作的时候一定要进行构思才能写好。2、作者着手创作,必然对于人生先有所见,先有所感。作者在创作之前一定要先思考,对所写的问题有了一定的见解后,才能写出自己的感悟,由此才能写出优秀的文章。驱遣想象,鉴赏作品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这就是古代黄河象骨骼的化石。刘后一在参观了这头黄河象化石后,写了一篇文章《黄河象》,这篇文章大家在小学的时候都学习过,你认为文中关于黄河象失足落水的原因分析,合理吗?为什么?拓展延伸请展开想象分析《天净沙·秋思》的意境。马致远的,曲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写的是落寞单调的秋景,这种秋景,创设的是沉郁悲凉的意境,浸透的是羁旅断肠的情怀。布置作业,巩固提升请分析《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段话的意境。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驱遣我们的想象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76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