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2 新人教版
20创造宣言陶行知泰戈尔曾经说:“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说说你有哪些具有“创造性”的事一、导入新课,学生思考字词积累中伤遁词懦夫豢养灌溉繁殖zhòngdùnnuòhuànzhígài二、积累常识,夯实基础【画龙点睛】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哑口无言】像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自暴自弃】自己瞧不起自己,甘于落后或堕落。暴:糟蹋、损害;弃:鄙弃。【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陷入绝境,没有出路。【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叛:背叛;离:离开。【陶行知】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推行平民教育。“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创办晓庄师范。1934年7月,正式宣布将自己的名字由“知行”改为“行知”。走近作者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一生著作宏富,论述精当,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知识链接八大山人—朱耷朱耷(1626-约1697),清初画家。南昌(今属江西)人。明宁王朱权后裔。明亡,一度为僧,又当道士,在南昌建青云谱道院。有雪个、个山、人屋、八大山人等别号。擅画水墨花卉禽鸟,笔墨简括凝练,形象夸张;亦写山水,意境冷寂。所画鱼鸟每作“白眼向人”的情态,署款八大山人。他的绘画技法,对后来的写意画影响很大。工书法,行楷学王羲之,纯朴圆润,自成一格。《安魂曲》安魂曲作于1791年,是莫扎特最后的作品。直到去世,莫扎特也没能完成这部富于人道主义色彩的作品,最终由他的学生苏斯迈尔根据他留下的手稿续完。莫扎特一生直到穷极潦倒之时,在他的音乐中也一直没有痛苦,而只有纯净的欢乐。这部临终前的作品仍是如此,只有那种天国的光芒照耀着他的感觉。曾参曾参(前505年一前463年),字于舆,生于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人)。曾参16岁拜孔子为师。由于他刻苦好学,造诣很深,成为孔子的得意门生。他著有《大学》,《孝经》两书,被后世视为儒家经典,尊其为“宗圣”,“述圣”。曾参传业于子思,子思传业于孟子,形成著名的“思孟学派”。本文批驳的论点是什么?作者的论点是什么?这篇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三、整体感知,把握内容给文章分层,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3段):由艺术家造石像谈起,引出教育家的创造不同于前两者,“所要创造的是真善美的活人”。第二部分:(4—10段):作者罗列出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以一连串的不可争辩的实例,一一予以反驳,从中确立起“人人是创造之人”的观点。第三部分:(11—15段):以东山樵夫的故事为喻,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第四部分:(16)作者以排比的手法,鲜明地指出“死人才无意于创造”,只要你是一个“活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这样的结尾富有感召力。阅读第一部分,思考:第一部分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作者认为教育的最大成功是什么?研读分析四、研读文章,合作探究作者借美术家罗丹创造自己崇拜的石像,明确创造的实质就是“创造出自己的崇拜者”,并以教育者要创造出真善美的活人,创造值得自己崇拜或互相崇拜的人为例说明“创造”的实质。思想者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涉及的人和事有哪些?文中批评了哪五种“不能创造”的错误观点?阅读第二部分,思考:【学生回答1】八大山人朱耷挥毫画几笔便成为一幅名贵的杰作;【学生回答2】法国企业家雷塞布竟能在沙漠中造成苏伊士运河;【学生回答3】不识字的惠能据说本是目不识丁的樵夫,偶听人讲经,顿悟佛理,后来成为禅宗的南宗开创者;这说明处处都需要创造,天天都有创造的机会,人人都可以创造。作者用这些例子来驳斥五个错误观点:1.环境平凡不能创造。2.生活单调不能创造。3.年纪大小不能创造。4.太无能了不能创造。5.陷入绝境不能创造。作者主要运用了典型事例与结合名言警句讲道理来进行反驳。列举的典型事例具有说服力,道理又讲得充分,澄清了人们的错误认识,自然驳倒对方观点。结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哪些句子明显表明了作者的感情?作者渴望创造,热切呼唤“创造之神,你回来呀!只要你肯回来,我们愿意把一切——我们的汗,我们的血,我们的心,我们的生命——都献给你。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阅读第三、四部分,思考:东山樵夫的故事是怎样的?这个人物还让你想到谁?这个故事说明什么?东山樵夫只见茅草,不见树苗,把树苗与茅草一起焚烧,毁掉了原本能长成参天大树的树苗。这是比喻论证,说明丧失创造力的可悲下场,从反面论述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这一观点。文章题为《创造宣言》,那么作者的宣言是什么呢?作者在文章结尾,充满激情地道出:“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陶行知用生动的事例证明了创造是人类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懒惰者、平庸者却不屑于创造,还为自己找出种种借口。先生用教育家的口吻告诫我们:“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让我们至少走两步退一步,向着创造之路迈进吧!五、写法探究,总结全文我们再来看一下文章的写作特点,请同学们说说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请结合课文加以分析。写作特点文章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记叙主要指文中摆出具体事例时所运用的表达方式。议论则是对事例进行分析或表达观点时采用的表达方式,如批驳了第二个错误观点后的简单总结,又如批驳了第五个错误观点后的分析。写作特点同学们,大家看到了,也听到了许多环境不如我们,健康不如我们,或者和我们一样平凡的人,都创造出了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只要我们有勇气,有自信,敢创造,同样也能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精彩的人生篇章。当然,正如陶行知先生在文中所言,除了勇气、自信之外,要创造还得有智慧。而智慧,主要就来源于学习。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努力,为将来更好地创造奠定厚实的基础。教师小结了解陶行知先生创造精神的现实意义究竟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有关创造思维、创造精神的资料,开阔眼界,扩大信息量。作业
本文标题: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创造宣言》课件2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78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