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41∕T 1475-2017 黄秋葵生产技术规程
ICS65.020.20B05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1475—2017黄秋葵生产技术规程2017-09-30发布2017-12-30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1475—2017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尚光贞、吴荣平、晋四清、汪醒平、吴明、苗亚波、蒋艳芬。DB41/T1475—20171黄秋葵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黄秋葵生产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种苗培育、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本标准适用于黄秋葵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使用准则通则NY/T2118蔬菜育苗基质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产地环境宜避免与茄科作物接茬,产地环境符合NY/T5010的规定。4品种选择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市场需求、产品利用方式选择优质、抗性强、丰产性好的优良品种。种子纯度≥95%、净度≥97%、发芽率≥85%、水分≤7%。5种苗培育5.1用种量每667m2育苗用种量为250g~300g,直播用种量为500g~600g。5.2直播时间因地制宜,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以上为宜。5.3育苗棚育苗棚一般宽3.3m,高1.8m,长18m,大小可根据育苗规模和场地进行调整。育苗棚结构采用膜网结合的拱棚形式,顶部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用60目防虫网覆盖。5.4育苗基质DB41/T1475—20172选择质量符合NY/T2118的蔬菜育苗基质;或使用草炭、蛭石、珍珠岩按3:1:1的比例混合,每立方米基质另加含氮、磷、钾各15%的三元复合肥2kg,充分混匀拌水,使含水量达到30%~40%时装规格为50孔穴盘,如果重复使用穴盘用0.3%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晾干后装盘。5.5种子处理将种子浸于50℃~55℃温水中搅拌,持续15min~20min,然后在25℃~30℃条件下继续浸泡12h左右,用清水洗净粘液后即可催芽。用湿毛巾包裹置于25℃~30℃环境下催芽48h,待一半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5.6穴盘播种在穴孔中间压深2cm播种穴,每孔播种1粒,覆盖基质或蛭石1cm厚,摆放到育苗棚中。5.7苗期管理5.7.1温度管理白天适宜温度为25℃~35℃,夜间温度13℃以上。5.7.2水分管理播种后浇透水,保持基质含水量达到70%~80%。5.7.3施肥出苗后根据苗情长势喷施叶面肥1~2次。5.7.4炼苗移栽前7d~10d控水、通风、见光、适温进行炼苗,保持基质含水量50%~60%。苗龄30d~35d,3~4片真叶,株高在10cm~15cm,根系包裹基质,可移栽。6定植6.1整地播种或定植前,将土地深耕20cm~30cm,结合整地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鸡粪、羊粪、牛粪等)1500kg~2000kg、复合肥50kg,过磷酸钙25kg,施用肥料应符合NY/T496的规定。而后耙平作垄,70cm宽起一垄,垄高15cm~20cm。6.2直播与移栽6.2.1密度单行种植,株距40cm~50cm,行距70cm。每667m2种植2000~2500株。6.2.2直播种子处理参照5.5的要求,按规格开穴,浇窝水,每穴播种2粒,覆土1cm~2cm。6.2.3移栽DB41/T1475—20173幼苗3~4片真叶时移栽,带基质定植,覆土以不超过子叶为宜。如采用地膜覆盖,可按照株距打孔,孔的直径为8cm~10cm,定植后浇足定根水。6.2.4间苗补苗直播苗在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第一次间苗,去掉病残弱苗,2~3片真叶展开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移栽田缓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7田间管理7.1肥水管理7.1.1施肥采取少量多次追肥的原则。移栽缓苗或直播齐苗后10d~15d每667m2追施复合肥(15-15-15)10kg,尿素5kg;开花座果后每15d追肥一次,每667m2施复合肥10kg,尿素5kg,硫酸钾6kg,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采收期每667m2施复合肥15kg,尿素7.5kg,硫酸钾6kg,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7.1.2浇水移栽缓苗或直播齐苗后保持土壤含水量60%左右,开花结果期宜保持土壤含水量80%左右。7.2中耕培土适时中耕除草、培土。7.3整枝单杆整枝,及时打掉侧枝。开花结果期间应及时剪除已采收过嫩果的各节老叶。7.4清洁田园采收结束后,将植株连根拔起,并运出田外集中无害化处理。8病虫害防治8.1防治原则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措施,科学合理的使用化学农药防治,达到生产安全、优质的目的。8.2农业防治选择无病虫种子,培育无病虫壮苗。加强中耕除草,清洁田园,减少病虫害传播和发生。8.3物理防治悬挂黄板诱杀蚜虫、叶蝉等,悬挂蓝板诱杀蓟马等,使用杀虫灯诱杀鳞翅目、鞘翅目害虫。8.4生物防治DB41/T1475—20174宜使用害虫天敌、病毒制剂、植物源农药和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8.5化学防治农药使用按GB/T8321规定执行,应注意施药的安全间隔期。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9采收根据不同品种特性,嫩果采收为宜。收获初期与后期每隔2d~3d采收一次,收获盛期每天或隔天采收一次。采收时宜用剪刀,戴手套,保留1cm左右果柄。DB41/T1475—20175A附录A(资料性附录)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参见表A.1。表A.1主要防治对象农药使用方法安全间隔期≥d猝倒病72.2%霜霉威水剂15%恶霉灵400倍液喷雾450倍液喷雾73病毒病1.5%植病灵乳剂20%病毒A粉剂20%盐酸吗啉呱铜1000倍液喷雾500倍液喷雾500倍液喷雾773蚜虫、烟粉虱、棉铃虫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顺式氰茂菊酯乳油2500~5000倍液喷雾2000~3000倍液喷雾3000~4000倍液喷雾777蓟马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2.5%溴氰菊酯乳油2500倍液喷雾1000~1500倍液喷雾7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41∕T 1475-2017 黄秋葵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93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