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6∕T 632-2018 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ICS67.140.10X55DB36江西省地方标准DB36/T632—2018代替DB36/T632—2011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Shangyougreentea—Technicalproceduresforproduction2018-07-03发布2019-01-04实施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6/T632—2018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DB36/T632-2011《有机食品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与DB36/T632-2011相比,附编辑性修改,主要变化如下:——标准名称更改为《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本标准由原来的上犹县茶果局、上犹县梅岭有机茶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起草改为由上犹县茶果局、上犹县茶叶技术推广站共同起草;——删除了农药使用标准的规范性引用文件;——删除了第六章树冠管理;——删除了附录A、附录C、附录D,将附录B变更为附录A;——修改了标准文本格式。本标准由赣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上犹县茶果局、上犹县茶叶技术推广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均华、刘知远、黄瑞煜、伍厚银、钟明修、郭起忠、彭德财、王雪峰。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6/T632-2011。DB36/T632—20181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上犹绿茶的基地规划与建设、种苗、栽种要求、树冠管理、土壤管理和施肥、病虫草害防治、茶树修剪与采摘、转换期、平行生产。本标准适用于上犹县行政区域内的上犹绿茶的生产管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11767茶树种苗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T19630.1有机产品第l部分:生产GB/T20014.12良好农业规范第12部分:茶叶控制点与符合性规范NY/T5197有机茶生产技术规程3基地规划与建设3.1生产基地应选择GB/T3095和GB15618的相关要求。3.2基地规划、道路和水利系统、茶园开垦、茶园生态建设均应按NY/T5197的有关要求执行。3.3每隔2hm2~3hm2茶园设立一个地头积肥坑,并提倡建立绿肥种植区,尽可能为茶园提供有机肥源。3.4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土壤培肥,病、虫、草害防治和生态改善计划等。3.5建立完善的农事活动档案。4种苗4.1茶树苗木应符合GB11767规定。4.2新发展茶园应选择适应性和抗逆性强、适制性广的优良品种。4.3优先选择采用有机生产方式培育的种子或种苗。当从市场上无法获得有机种子或种苗时,可以选用未经禁用物质处理过的常规种子或种苗。4.4苗木质量应符合表1要求。DB36/T632—20182表1苗木质量要求级别苗高(cm)茎粗(cm)根长(cm)着叶数一级分枝数检疫性病虫害一级300.31281不得检出二级20~300.18~0.34~126~8O~l4.5禁止使用转基因繁育的种子和苗木。4.6从国外或外地引种时,必须进行植物检疫,不得将当地尚未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随种子或苗木带入。5栽种要求5.1基肥茶行确定后,按茶行开种植沟深50cm、宽60cm,种植沟内施足底肥,每1hm2施无害化处理后的厩肥或青草等有机肥25t以上,施后覆土,3个月后种植。5.2栽种5.2.1定植时间:当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底。5.2.2采用单行或双行种植,行距150cm~180cm,株距30cm~33cm,双株种植,栽后盖土。6土壤管理和施肥6.1土壤管理6.1.1每两年对土壤肥力水平和重金属元素含量检测一次。根据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土壤改良措施。6.1.2采用地面覆盖等措施提高茶园的保土蓄水能力。覆盖材料应无污染。6.1.3采取合理耕作,施用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结构。每年7月浅耕除草一次,冬季清园一次。6.1.4提倡放养蚯蚓和使用有益微生物等生物措施改善土壤的理化和生物性状,微生物不能是转基因产品。6.1.5行距较宽、幼龄和台刈改造的茶园,间作豆科绿肥,以培肥土壤和防止水土流失。但间作的绿肥或作物必须按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栽培。6.1.6土壤pH值控制在4.5~6.0之间。6.1.7茶园宜节水灌溉.灌溉用水符合GB5084的要求。6.2肥料种类允许和限制使用的土壤培肥和改良物质参照执行GB/T19630.1附录A表1的要求。6.3施肥方法6.3.1基肥一般每1hm2施有机农家肥15t~30t,或用有机饼肥3t~6t,必要时配一定数量的矿物源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于当年秋季开沟深施,施肥深度20cm。DB36/T632—201836.3.2追肥可结合茶树生育规律进行多次。采用腐熟后的有机肥,根际浇施,或有机肥lOOkg/667m2,开采前30d~40d天开沟施入,沟深lOcm左右,施后覆土。6.3.3叶面肥根据茶树生长情况合理使用,使用的叶面肥必须获得有机认证机构的认证。叶面肥在茶叶采摘前1Od停止使用。7病虫草害防治7.1总体原则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从整个茶园生态系统出发,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综合运用物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孽生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进生物多样性,保持茶园生态平衡。7.2农业防治7.2.1选用当地主要病虫害抗性较强的品种。7.2.2分批多次采摘,采除病虫危害的芽叶,抑制其种群发展。7.2.3通过修剪,剪除分布在茶丛中上部的病虫枝叶。7.2.4秋末结合施基肥,进行茶园深耕,减少土壤中越冬的鳞翅目和象甲类害虫的数量。7.2.5将茶树根际落叶和表土清理至行间深埋,防治叶病和表土中越冬的害虫。7.3物理防治7.3.1人工捕杀、灯光诱杀、色板诱杀、性诱杀或糖醋诱杀。7.3.2采用机械或人工方法防除杂草。7.4生物防治7.4.1保护和利用茶园中的草岭虫、瓢虫和寄生蜂等天敌昆虫,以及蜘蛛、捕食螨、蛙类、蜥蜴和鸟类等有益生物。减少人为因素对天敌的伤害。7.4.2允许使用GB/T19630.1附录A表A.2中的物质进行防治。7.5药剂防治方法7.5.1禁止使用和混配化学合成的杀虫剂、杀菌剂、杀螨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7.5.2植物源农药宜在病虫害大量发生时使用。8茶树修剪与采摘8.1茶树修剪8.1.1根据茶树的树龄、长势和修剪目的分别采用定型修剪、轻修剪、深修剪、重修剪和台刈等方法,培养优化型树冠。8.1.2每年进行茶树边缘修剪,保持茶行间20cm左右的间隙。8.2采摘8.2.1应根据茶树生长特性以及成品茶对加工原料的要求.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树制宜的原则,按标准适时采摘。DB36/T632—201848.2.2手采采用提手采,保持芽叶完整、新鲜、匀净,不夹带鳞片、茶果与老枝叶。8.2.3采茶机应使用无铅汽油,防止汽油、机油污染茶叶、茶树和土壤。8.2.4盛器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器,防治污染。8.2.5采摘的鲜叶应有规范的标签,注明品种、地块、采摘时间及操作方式。9转换期常规茶园培育为有机茶园需要转换,转换期按GB/T19630.1的有关规定执行。10平行生产如果在一个茶场内同时生产有机茶和常规茶,应制定和实施平行生产、收获、储藏和运输的计划,具有独立和完整的记录体系,能明确区分有机茶与常规茶。DB36/T632—20185AA附录A(规范性附录)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表A.1有机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病虫害名称防治时间防治措施叶蝉类(小绿叶蝉、假眼小绿叶蝉)5月至6月,8月至9月若虫盛发期,百叶虫口:夏茶5~6头、秋茶10头时施药防治。1.分批多次采茶,发生严重时可机采或轻修剪;2.发生严重时,施用GB19630.1规定的农药;3.秋末采用石硫合剂封园;茶毛虫各地代数不一,防治时期有异。一般在5月至6月中旬,8月至9月。幼虫3龄前施药1.人工摘除越冬卵块或人工摘除群集的虫叶:结合清园,中耕消灭茧螨;灯光诱杀成虫;2.幼虫期喷施茶毛虫病毒制剂;茶尺蠖年发生代数多,以第3、4、5代(6~8月下旬)发生严重,每平方米幼虫数7头即应防治。1.组织人工挖蛹,或结台冬耕施基肥深埋虫蛹;2.灯光诱杀成虫;3.1~2龄幼虫期喷施茶尺蠖病毒制剂;茶橙瘿螨5月中下旬、8月至9月发现个别枝条有为害状的点片发生时,即应施药。1.勤采春茶;2.发生严重的茶园,可喷施矿物源农药,秋末使用石硫合剂、矿物油封园。茶丽纹象甲5月至6月下旬,成虫盛发期。1.结合茶园中耕施基肥,消灭虫蛹;2.利用成虫假死性人工振落捕杀;3.幼虫期喷施白僵菌制剂或成虫期喷施白僵菌制剂。黑刺粉虱5月中下旬,7月中旬,9月下旬至10月上旬。1.及时疏枝清园、中耕除草,使茶园通风透光;2.湿度大的天气喷施粉虱真菌制剂;3.喷施石硫合剂封园。茶黑毒蛾3月下旬至5月上旬,6月、7月至8月中旬,8月下旬~10月,3龄前幼虫期施药。1.人工摘除虫叶或利用假死性振落捕杀;2.其它防治措施同上。茶云纹叶枯病6月、8月至9月盛发期,气温>28℃,空气相对温度>80%或叶发病率10%~15%施药防治。1.秋季结合深耕施肥,摘除病叶,将根际枯枝落叶深埋土中,减少翌年发病率;2.加强茶园肥培管理,提高茶树抗病力;3.非采摘期和喷施(0.6%~1%)石灰半量式波尔多液。茶白星病春茶期,气温在16℃~24℃,空气相对湿度>80%;或叶发病率>6%,施药防治。同上。茶树根腐病类(紫纹羽病、红根腐病等7种)发病初期,挖除病根后开深沟施药,每6个月1次,共施4次。茶树根际土壤开沟,喷施矿物来源的0.5%硫酸铜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36∕T 632-2018 上犹绿茶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896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