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3T 2066-2017 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
ICS65.020.01B05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T2066—2017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CulturetechniqueregulationsofQuasipaaspinosa2017-12-05发布2018-01-05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2066—2017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的规则编写。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浙江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师范大学、金华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遂昌山泉石蛙养殖专业合作社、建德市鑫泉金石蛙生态养殖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荣泉、郑善坚、李明、胡有恩、鲍强明。DB33/T2066—20171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棘胸蛙(Quasipaaspinosa)养殖的术语和定义、环境与设施、人工繁殖、蝌蚪培育、幼蛙和成蛙养殖、越冬管理、运输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棘胸蛙养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T5361无公害农产品淡水养殖产地环境条件SC/T9101淡水池塘养殖水排放要求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幼蛙蝌蚪变态后,个体体重≤100克的蛙。3.2成蛙个体体重>100克的蛙或性成熟的蛙。3.3种蛙已经达到性成熟并用于繁殖的亲本,蛙龄3龄~4龄,雌蛙体重≥150克,雄蛙体重≥200克。4环境与设施4.1环境条件DB33/T2066—20172养殖场地环境要求符合NY/T5361的规定,水源充足、空气洁净、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交通便利、排灌方便,常年水温不高于28℃,没有污染源。溪涧山泉水、水库水、江河水、地下水都可作为水源,水源水质应符合GB11607的规定,pH值为6~7。4.2养殖设施4.2.1基本要求室内养殖为养殖车间或大棚,要求通风、采光,室外养殖要求搭设遮阳棚。养殖蛙池应符合棘胸蛙不同阶段的生活习性,应有水面、陆地、栖息、防逃等设施要求。4.2.2方形蛙池方形蛙池适用于棘胸蛙产卵、孵化、蝌蚪培育和幼蛙养殖。建在地面上,水泥砖砌。面积以6平方米~2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1米,水深在10厘米~30厘米,池底呈锅底形或向排水口一侧倾斜,水陆面积比为3:1。4.2.3养殖沟渠养殖沟渠适用于幼蛙、成蛙和种蛙养殖。建在地面下,水泥抹面。狭长形或“U”形,面积50平方米~100平方米,长度宜10米~20米,宽度3米~5米,水深在20厘米~40厘米,底部向出水口倾斜,水陆面积比为1:1.5~2。1个大棚可建3条~4条沟渠。4.2.4栖息设施在蛙池、沟渠的水陆交接处搭设石棉瓦、木板或石穴等供蛙栖息。4.2.5防逃设施养殖场四周设置1米~1.5米高的防逃墙或者防逃网,蛙池的四角上檐做压板或贴瓷片,进排水口加过滤防逃网。4.2.6蓄水池蓄水池水体为养殖水体的1%~2%。位置高于养殖池,水源经沙滤进入蓄水池。4.2.7尾水处理池尾水处理池为养殖面积的2%~5%。池内放养彩鲤等鱼类,种植美人蕉、狐尾草、水浮莲等水生植物,沙石过滤。经处理的尾水符合SC/T9101的排放规定。4.3养殖池消毒新池需先脱碱处理。放养前7天~10天用漂白粉30毫克/升~50毫克/升进行全池浸泡消毒,放养前3天再冲洗干净。5饲料5.1饲料种类DB33/T2066—20173棘胸蛙饲料分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人工配合饲料。动物性饲料主要为黄粉虫、蚯蚓等。植物性饲料为苦荬菜、莴苣叶等。人工配合饲料蛋白含量为32%~35%。饲料质量应符合NY5072的规定。5.2黄粉虫培育5.2.1饲养条件饲养室要透光、通风,冬季需取暖保温。温度应保持在25℃~30℃,室内相对空气湿度以50%~60%为宜。采用塑料盘架养。塑料盘高为15厘米,内壁光滑。5.2.2放养密度黄粉虫幼虫根据大小及时分养,放养密度见表1。表1黄粉虫幼虫放养密度规格/厘米放养量(万条/平方米)规格/厘米放养量(万条/平方米)小于0.5101.5~2.03~40.5~1.07~82.0~2.52~2.51.0~1.55~62.5~3.01~1.55.2.3投饲管理投喂麦麸、米糠、豆饼粉以及菜叶、瓜果皮等。塑料盘底部铺上5厘米饲料,当饲料逐渐减少时,先筛掉虫粪,再添加新饲料。规格达到2厘米~3厘米时,过筛收集。6人工繁殖6.1种蛙的选择经良种场人工选育的健康种蛙,符合本标准3.3的要求。6.2雌雄鉴别雄蛙胸部布满大刺疣,前肢第一指基部有膨大的婚垫,咽侧有声嚢孔。雌蛙胸腹光滑,仅在体背、体侧、四肢背面有分散状的小圆疣,咽侧无声嚢孔。6.3种蛙培育6.3.1性比雌、雄种蛙的放养比例以1:1为宜。6.3.2消毒放养前进行蛙体消毒,用3%~4%氯化钠溶液或10%聚维酮碘溶液20毫克/升浸浴3分钟~5分钟。6.3.3放养密度6只/平方米~10只/平方米。6.3.4饲养管理DB33/T2066—20174水温14℃~25℃,每天傍晚投喂黄粉虫、蚯蚓等活饵料,饵料中拌加1%复合维生素、1%~2%鱼肝油。日投饲量为蛙体重的3%~5%,以30分钟摄食后略有剩余为宜。6.3.5水质管理长期保持微流水,水温不高于28℃,溶氧在5毫克/升~8毫克/升。每隔15天~20天用10%的聚维酮碘、20%戊二醛溶液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用量为0.5毫克/升~1毫克/升。6.4产卵水温18℃~26℃,将雌雄种蛙合池放养,蛙池水位10厘米~20厘米。种蛙一般在清晨4时~7时产卵,每年4月~9月为产卵期,高峰期为5月~6月。6.5收卵蛙卵产出1小时~2小时内不要搅动,产出3小时~4小时及时用光滑的捞勺轻轻地将卵块捞出;或在产卵前将平板(泡塑板或杉木板)置于产卵池内,待平板附满蛙卵后,移入孵化池。6.6人工孵化6.6.1孵化框孵化将捞出的蛙卵平铺在孵化池木质孵化框内,不得堆叠粘连成团。孵化密度掌握在1000粒/平方米~2000粒/平方米。孵化避免阳光直射,采用微流水或静水充氧孵化。控制孵化水温18℃~25℃,溶氧6毫克/升~8毫克/升。6.6.2平板孵化将附满蛙卵的平板移入孵化池,其他操作按本标准6.6.1执行。待附着的胶质膜被孵化的蝌蚪摄食完后捞出平板。7蝌蚪培育7.1放养早期蝌蚪放养密度为500尾/平方米~800尾/平方米;30天后蝌蚪放养密度控制为100尾/平方米~200尾/平方米。7.2投喂蝌蚪孵出3天后,开口摄食。早期以摄食胶质膜为主。7天后补充投喂植物性饲料(煮熟的苦荬菜等菜叶),并逐渐增加投喂破碎的人工配合饲料。15天以后以配合饲料为主。配合饲料的蛋白含量在32%~35%。蝌蚪后肢长出后减少投喂量,长出前肢至尾部吸收后10天~15天内停止投喂。投喂量要根据天气和吃食情况具体调整,及时捞出残饵。蝌蚪不同阶段的饲料种类见表2。DB33/T2066—20175表2棘胸蛙蝌蚪不同阶段的饲料种类阶段胶质卵膜植物性饲料配合饲料3天~7天●8天~15天●●≥15天●7.3水质管理按本标准的6.3.5执行。7.4变态调控水温22℃~26℃,4月~7月孵化的蝌蚪当年可完成变态。8月~9月孵出的蝌蚪,通过提高放养密度,降低饲料蛋白含量及投喂量,推迟蝌蚪的变态时间,让蝌蚪越冬结束后再完成变态,提高成活率。8幼蛙和成蛙养殖8.1放养放养前先用10%聚维酮碘溶液10毫克/升~20毫克/升浸浴3分钟~5分钟。放养情况见表3。表3棘胸蛙放养密度规格(克/只)放养密度(只/平方米)≤2050~10020~10030~50≥10010~208.2投喂投喂黄粉虫、蚯蚓等活饵为主,日投喂量为蛙体重的5%~7%。每天傍晚投喂1次,20分钟~30分钟内吃完为宜。水温低于16℃或高于28℃,停止投喂。8.3水质管理按本标准的6.3.5执行。8.4日常管理加强巡池。观察测定蛙池的水温、水质和光照情况。定期清污消毒,做好防病、防逃、防高温、防敌害等。当水温超过28℃以上,需增加遮荫,加大换水量或使用地下水调节。9越冬管理9.1室内越冬DB33/T2066—20176蛙及蝌蚪在越冬前,饲料中添加2%~3%的鱼肝油;提高越冬池水位至0.4米~0.5米,做好进出水管的防冻保温处理,保持常流水,防止蛙池结冰。9.2室外越冬越冬前加深水位至0.5米~0.7米,池底铺20厘米~30厘米细沙或淤泥,池上搭棚架。其他操作按本标准的9.1进行。10运输10.1蝌蚪的运输蝌蚪运输适宜规格2厘米~3厘米,运输前停食1天,运输的水温和气温不宜高于25℃。10.1.1带水运输使用容量为20升的双层尼龙袋,装水1/3,装运体长2厘米~3厘米的蝌蚪2000尾/袋,可运输10小时以上。10.1.2干法运输选用35厘米×48厘米×15厘米泡沫箱,平铺放置2厘米~3厘米的蝌蚪1000尾。泡沫箱可多层叠放。箱体开通风孔,可运输10小时~24小时。10.2幼蛙的运输待运的幼蛙应变态15天以上,停食暂养1天~2天。装运前将蛙体冲洗干净。35厘米×48厘米×15厘米的泡沫或塑料箱体可装体重10克左右的幼蛙500只~600只,箱体底部垫潮湿海绵,可运输10小时~24小时。10.3成蛙的运输操作按本标准的10.2进行。每个箱体装体重100g以上的成蛙50只~60只,可运输10小时~24小时。11疾病防控11.1预防蛙池在放养前10天~15天用200毫克/升生石灰或50毫克/升漂白粉全池消毒;发病季节10天~15天用0.5毫克/升~1毫克/升的10%聚维酮碘或20%戊二醛进行水体和活动区的消毒;饲料中长期添加5‰嗜酸乳杆菌,每月定期5天~7天添加2‰复合维生素、0.5‰黄芪多糖等增强抗病力。11.2敌害防控养殖场加盖防护网,防止老鼠、鸟、蛇等敌害生物危害,在进、出水口加过滤网,防止水生昆虫、蚂蟥、凶猛性鱼类等进入。11.3病害防控DB33/T2066—20177常见蝌蚪及幼成蛙疾病防治参见附录A。蛙病防治所需药物的种类、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参照NY5071执行。12标准化养殖模式图棘胸蛙标准化养殖模式图参见附录B。DB33/T2066—20178AA附录A(资料性附录)常见蝌蚪及幼成蛙疾病防治A.1常见蝌蚪疾病及防治方法见表A.1。严格控制药物剂量,浸浴后药物残液不得倒入养殖水体。A.2常见幼成蛙疾病及防治方法见表A.2。抗生素药物使用严格执行休药期。表A.1常见蝌蚪疾病及防治方法病名发病季节症状防治方法车轮虫病4月~8月鳃表面及蝌蚪体表出现青灰色斑,或尾部发白,多发生在密度大、蝌蚪发育缓慢的池中。放养前底清塘消毒,控制放养密度,保持水质清新;发病用0.5毫克/升硫酸铜和0.2毫克/升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气泡病5月~8月蝌蚪腹部膨胀如球,失去平衡,浮于水面,蝌蚪的肠内、鳃、皮肤的血管内含有气泡。换水,将病蝌蚪移入水质清新的水域中暂养1天~2天;高温期间每隔2天~3天加注清水1次。水霉病2月~6月患病蝌蚪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殖生长,常在池边缓慢游动。食欲减退,衰竭死亡。防止蝌蚪受伤;分养操作后用1%~2%食盐水浸浴3分钟~5分钟;治疗时可用五倍子2毫克/升~4毫克/升,煎汁泼洒,连用2天~3天。出血病5月~9月患病蝌蚪腹部发红,腹部鼓胀,腹水严重。体表出现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肝、肠明显充血。死亡率高。饲料新鲜,少量多次;治疗时,外用10%聚维酮碘0.5mg/L;添加恩诺沙星0.5克双黄连溶液4克/千克饲料,连续投喂5天。肠胃炎5月~9月患病蝌蚪胃肠充血发炎,肛门四周红肿,食欲低下,行动缓慢,个体瘦小。定期添加乳酸杆菌4克黄芪多糖0.5毫克/升饲料;治疗时外用戊二醛0.5毫克/升,内服恩诺沙星0.5克黄芪多糖0.5g酵母2克/千克饲料,连续投喂5天。表A.2常见幼成蛙疾病及防治方法病名发病季节症状防治方法红腿病5月~9月病蛙后肢无力、发抖,腹部和腿部皮肤发红,头部伏地,肌肉呈点状充血,
本文标题:DB33T 2066-2017 棘胸蛙养殖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156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