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41∕T 1465-2017 鲁山肉形石命名分类与鉴评
ICS39.060D59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1465—2017鲁山肉形石命名分类与鉴评2017-09-30发布2017-12-30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1465—2017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南省观赏石协会提出。本标准由河南省观赏石协会肉形石专业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鲁山县园林局、河南省观赏石协会、河南省观赏石协会肉形石专业委员会、鲁山县民协奇石研究会。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蒋遂安、李杰、王三槐、魏建中、梁鹏、胡胜杰、孙镱光。本标准参加起草人:王延生、张建军、祁文石、潘常青、蒋沛源、李三雨、邹宗显、孙春贵、梁维超、陈银柱、梁海峰、杨洪喜、张六海、徐铭璞。DB41/T1465—20171鲁山肉形石命名分类与鉴评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肉形石的术语和定义、材料性质、命名、分类、鉴评、等级划分与鉴评证书。本标准适用于鲁山肉形石的命名、分类、鉴赏、评价活动,也可作为肉形石价格评估的重要依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1390-2015观赏石鉴评QB/T4184-2012观赏石(摆件)命名及鉴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鲁山肉形石是自然形成且可以采集的,赋予一定形态、色泽、纹理、肉皮为特征的肉形石。并具有较高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经济价值和科学价值的石质艺术品。代表产地位于河南省鲁山县。3.2天然肉形石自然产出的、具有肉(食)品特征的天然原石。3.3造型肉形石采用天然肉形石材料为原石,经人工切割、打磨、抛光、雕琢、喷砂等方式,以凸显天然肉形石外形、纹理的人工肉形石。3.4岩性为条带状石英岩。稳定性好,抗酸、抗碱、抗氧化能力强。3.5处理不被行业接受的改变肉形石效果的人工方法。下列处理方法可视为未经处理:涂油:未破坏石表自然风化面者;局部破损或自然修复面积比例小于10%,且不影响主观赏面者。常见的肉形石处理方法包括染色、镶嵌、切磨、描绘、黏合和人造纹理等。4材料性质DB41/T1465—201724.1矿物成分岩体由二氧化硅和少量的黄铁矿及其它物质构成。4.2摩氏硬度6.5~7.5。4.3密度2.59g/cm³~2.64g/cm³。4.4放射性低于70μSv/n。5肉形石命名5.1天然肉形石命名本照天然肉形石公认的名称加岩性命名的原则,鲁山天然肉形石命名为:鲁山硅质肉形石。简称为:鲁山肉形石。5.2造型肉形石的命名造型肉形石在采用天然肉形石原材的基础上,加工成不同形态的肉形石。其命名为:造型肉形石。如:造型方子肉肉形石等。6肉形石分类与特征6.1肉形石分类原则本标准根据人们的鉴赏传统与习惯、人文意识和审美取向,以及肉形石呈现的艺术形式和特点,结合肉形石的物质组成、产出地质,具象程度、体量大小、皮部特征等,将肉形石划分为附存地类、具相类、体量类、肉皮类四个类型。6.2肉形石分类6.2.1以肉形石附存地分类6.2.1.1水冲料附存地点为河道。经自然界长期搬运打磨和浸色,呈现品种多样化趋势。其表象更温润,有包浆,棱角圆滑,油脂感强;皮部经水流沙石自然打磨后,鬃眼明显或不明显;纹理清晰自然,色泽浑厚而有瓷感;品相真实而富含韵味。6.2.1.2山水料附存地为山谷。原矿体经长期侵蚀剥离后,由风水带入山谷,经洪水和粗石磨砺,棱角较山料肉形石圆滑,色泽稍深,其品相介于水冲料和山料之间。6.2.1.3山料DB41/T1465—20173附存地为原矿。多呈红白两色,皮部完整,鬃眼明显;个体硕大,缺少包浆。多以生肉石品相呈现。6.2.2以肉形石具相分类6.2.2.1生肉类肉皮呈白色,光泽鲜亮,皮下肉体肥瘦相间,肥肉洁白,瘦肉生鲜或带有血色;纹理多呈红白两色,生鲜感强。6.2.2.2熟肉类该类品种繁多,皮部多呈酱红、焦黄、暗白、红烧,水煮、烤焦、烧烂等表象及色泽;纹理细腻均匀,色调柔和,肥肉白色或稍暗,瘦肉深红如酱,观之油腻,抚之如瓷。6.2.2.3腊肉类通体色泽较暗,纹理及色差不十分显著,多呈深茶色或重酱色。玉华良好,包浆浓郁。其外部形态与腊肉极为相似。6.2.2.4象形类指形体和色泽像蛋糕,炸豆腐,皮冻,鸡腿,内脏,器官等的肉形石。这些多品种肉形石的外观基本无纹理,其色泽和外貌特征与有关器官、食品相似。6.2.2.5牛肉石类少皮,表面多以白膜包裹,切面深红色或红白相间,呈大理石纹状,形体完整但不规则。6.2.2.6鸡肉石类有皮,多呈黄色或白色;多为沙琪玛皮;肌肉纹理不十分明显,多呈黄色、肉色或肉白色。6.2.3以肉形石的体重分类6.2.3.1超大肉形石指重量在100kg以上的肉形石。6.2.3.2大型肉形石指体重在30kg~100kg间的肉形石。6.2.3.3中型肉形石指3kg~30kg间的肉形石。6.2.3.4小型肉形石指重量在300g~3kg间的肉形石。6.2.3.5小品肉形石为300g以下的肉形石。6.2.3.6单(成)品肉形石的认定DB41/T1465—20174单品肉形石,一般重量不得少于300g。长、宽、高的最大值分别不得少于5cm。对形体与品相特别出众,但体量不达标的单品,其长宽高之和达到15cm以上者,也可认定为单品肉形石。6.2.4以肉形石的肉皮分类6.2.4.1白糯皮(水晶皮)皮糯而洁白,玉华良好而通透。动感强烈。有褶皱,少鬃眼;光滑而细腻。6.2.4.2龙鳞皮褶皱呈鳞片状分布,常呈红色或黄色;鬃眼清晰可见,抚摸不光滑,眼观其褶皱和鬃眼明显。6.2.4.3烧烂皮皮部多呈红色或黄色为主色调,天然的不完整,但真实感强。表皮经沙石打磨而缺少鬃眼,多呈红黄、红白或黄白两色层次,如烧烂状。6.2.4.4布纹皮皮平展细致,鬃眼分布明显或不明显,一般通透感较差。以红黄色、棕色为多,也常见有衍生色出现。6.2.4.5沙琪玛皮皮部多呈红色、黄色或白色,如米粒状凸凹分布;抚摸不平滑,观之少鬃眼。6.2.4.6水煮皮皮部多呈暗白色,通体呈素雅之色。6.2.4.7烧焦皮皮多呈金黄色或黄红色,皮面多为烧焦状炸泡,起伏不平,有的呈破泡状多层分布;观之为天然破损;稍有或无鬃眼。6.2.4.8剥皮肉皮以白色或浅白色为主,多呈脂肪样粒状分布,且不均匀。少鬃眼。6.2.4.9荔枝皮纹路多呈点状分布,皮面粗糙,色泽泛红,神似荔枝皮。6.2.4.10苦瓜皮纹路呈条状不规则弯曲分布,色泽多以黄色为主。纹理形成较浅的纹理沟。6.2.4.11鱼籽皮呈现一层微小的圆形颗粒组成的皮面,以黄色为主,也可多色并存。这种肉皮一般没有棕眼。6.2.4.12沙漠皮皮面呈细微颗粒堆状物,相如沙漠,多呈黄色。DB41/T1465—201756.3肉形石主要特征6.3.1品相特征6.3.1.1多呈猪肉(石)特征石体细密柔和油润,纹理、色带结构清晰,肉皮和肥、瘦肉,符合猪肉特征的石体占90%以上。6.3.1.2形状特征大体分为弧状形、方正形、平直形和不规整形四类。精品肉形石形体与真肉相应部位比例协调,品相酷似。6.3.1.3肉皮特征毛孔清晰,褶皱多而逼真,皮部通透;色泽:分深红、红、焦红、浅红、白,浅白、深黄、焦黄、浅黄等。6.3.1.4纹理特征纹理以红白相间为主。清晰鲜明,纹路分布数道或十余道之多,匀称而明显,多呈横走向,为平行或波形延展;有骨之处,纹理多呈旋状或不规则状分布。6.3.1.5色泽特征水冲料肉形石包浆浓郁,色泽圆润、柔和细腻,具有瓷感光泽和复合色调;山水料、山料肉形石颜色以红白两色为主,色调较单纯。7肉形石鉴评7.1肉形石鉴评要素及权重分配鉴评要素分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个部分。根据肉形石的特点,在自然要素部分,增加了肉皮的评选项。自然要素的分值占75%;人文要素分值占25%。7.2自然要素7.2.1形态饱满有弧度,完整无破损,神奇而形象,灵动不僵直。7.2.2质地硅质,石肤细腻。7.2.3色泽色泽明亮、丰富柔和。与真肉颜色接近。7.2.4纹理细腻清晰,分布合理;有序波动,成横走向。7.2.5肉皮DB41/T1465—20176光鲜透亮,润泽糯香;有褶皱和鬃眼。7.3人文要素7.3.1韵意形神兼备,蕴意深邃、骨肉完美,香糯溢外。7.3.2命名贴切生动、真实,具有较强艺术性和丰富文化内涵。7.3.3配座衬托主题、相得益彰。7.3.4传承历史易手、沿革有序并有据可查。7.3.5传承项的权重民国以前的肉形石,传承一项可根据具体人物、事件及其历史价值而定;而民国以后的肉形石的权重仅做为附加项来处理。7.4鉴评对象本鉴评标准制定以猪肉石为对象。其它类别肉形石参照本标准进行鉴评。7.5鉴评指标肉形石鉴评按表1执行。7.6鉴评方法7.6.1相对排序法7.6.1.1预选由鉴评人员对所有参评的肉形石进行初步筛选,以获奖数量的1.5倍~2倍的额度确定入选目标。7.6.1.2排序经初步筛选,确定入选目标后,由鉴评人员为每一方(组)肉形石列出相对优先次序,最终计算出每一方肉形石的序次。表1肉形石鉴评要点及权重分配表鉴评要素要素类别及分值鉴评打分标准权重,%自然要素形态饱满有弧度,天然无破损,神奇而形象,灵动不僵直。20质地硅质;石肤细腻。15色泽色泽明亮,丰富柔和,与真肉色泽接近。10纹理细腻自然,横向波动,纹路清楚,分布合理。15肉皮糯香油腻,鬃眼可见,褶皱成趣,靓丽逼真。15DB41/T1465—20177表1肉形石鉴评要点及权重分配表(续)鉴评要素要素类别及分值鉴评打分标准权重,%人文要素韵意香糯溢外,蕴意深厚,奇妙神似,骨肉完美。15命名贴切真实。具有艺术性和文化内涵。5配座石、器契合,衬托主题。5传承民国后的仅作为附加项。——综合评分100分7.6.2权重评估法由鉴评人员对每一个鉴评要素逐项进行评分、求和,然后根据所有鉴评人员总分的平均值来确定最终分值。7.7鉴评人员与环境要求7.7.1鉴评人员要求参与鉴评肉形石人员应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并具有观赏石鉴评师或相应资质。鉴评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鉴评工作认真负责,不得营私舞弊、弄虚作假。7.7.2鉴评环境要求肉形石的鉴评工作应在采光条件良好的环境中进行。8等级划分与鉴评证书8.1肉形石的等级划分a)特级:91~100分;b)一级:81~90分;c)二级:71~80分;d)三级:61~70分。8.2肉形石鉴评证书的基本内容肉形石鉴评证书应具备以下标识:a)统一编号;b)鉴评等级:标明鉴评等级;c)名称:命题;d)类别:石种名称;e)尺寸:三度空间的几何尺寸(以cm为基本度量单位);f)产地:应注明肉形石的实际产地,以县(乡)为最小行政单位;g)鉴评地点:标明鉴评所在地名称;h)鉴评时间:注明鉴评日期;i)鉴评单位:应有鉴评人员签字与鉴评单位盖章;j)防伪标识;加注二维防伪码标识;DB41/T1465—20178k)照片:鉴评证书中应附肉形石照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41∕T 1465-2017 鲁山肉形石命名分类与鉴评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18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