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21T 2730-2017 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技术规程
ICS65.060.01B16a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730—2017b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技术规程TechnicalregulationsfortrappingDictyoplocajaponicabysolarlampsc2017-02-23发布2017-03-23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2730—2017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虫情监测与调查....................................................................25设备构成..........................................................................36使用方法..........................................................................37诱杀效果调查......................................................................48管理与维护........................................................................49安全要求..........................................................................4附录A(资料性附录)核桃楸大蚕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5附录B(规范性附录)核桃楸大蚕蛾不同虫态危害调查....................................8参考文献............................................................................11DB21/T2730—2017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辽宁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建军、栾庆书、金若忠、王琴、云丽丽、姜旭、白慧敏、范大庆、张铁利、张炜尧、邢礼国、王焱冰、曾辉、姬少玲、王敬贤、吴海山、胡忠义、梁立明、王微、吕琳丽、赫亮、李伟国、马云波、柴旭光、周亚兴、李忠宇、黄夏、李景梅、谭桂清、陈晓红、宋光。DB21/T2730—20171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应用太阳能灯监测与诱杀防治核桃楸大蚕蛾的方法。本标准适用于辽宁省范围内核桃楸大蚕蛾成虫期的监测及诱杀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LY/T1681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LY/T1915诱虫灯林间使用技术规程NB/T34001太阳能杀虫灯通用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核桃楸大蚕蛾Dictyoplocajaponica又名银杏大蚕蛾、白果蚕、白毛虫、漆毛虫,属鳞翅目Lepidoptera大蚕蛾科Saturniidae胡桃大蚕蛾属Dictyoploca,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一种重要的林业和药用植物害虫。各虫态形态特征、国内外分布及生物学特性参见附录A。3.2太阳能灯solarlamp由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储存在蓄电池中,具有依自然光强度的变化自动开关或者定时开关功能的一种灯具装置,能发出一定光波波长且能诱捕昆虫成虫,通常用于具有趋光性森林昆虫的监测和诱杀。3.3单波长灯single-wavelengthlamp不同昆虫成虫对不同波长光波的趋光性不同,能够专一诱捕某一昆虫成虫的特定波长的灯具,波幅宽度10nm~20nm。3.4害虫监测pestmonitoringDB21/T2730—20172通过对不同时期影响害虫发生的各种因素代表值的测定和评估,确定害虫发生的时间、程度及其变化趋势。3.5灯光诱杀lighttrap利用昆虫成虫的趋光性,使用以灯具为主的诱杀装置在农田、林间引诱并杀灭害虫的方法。3.6诱捕容器trapcontainer放在诱虫灯下能够将引诱来的昆虫捕捉并杀死的装置。4虫情监测与调查分别在卵、幼虫、蛹、成虫期对区域内核桃楸大蚕蛾发生状况开展调查,判断危害程度以及是否成灾。危害程度以及成灾标准具体按LY/T1681执行。4.1幼虫期调查4.1.1低龄幼虫调查幼虫危害期,在寄主分布范围内,沿河渠、林道、山沟等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线路进行踏查,线路应覆盖常发区域的90%以上面积,调查被害情况、发生范围等。也可每500~1000株选5株标准株调查。确认发生范围、危害程度后应设立标准地详查。在发生区,按照不同的立地条件、发生危害程度,选择有代表性的林分设置标准地。标准地面积一般为0.1~0.3hm2。在同类林分中,按林地总面积的1%~3%设立标准地块,标准地内寄主树种不少于100株。在标准地内采用对角线法、“Z”字形法选取标准株,每块标准地一般选取标准株20~30株。标准地调查时,对每一标准株进行详查。幼虫孵化始盛期,对标准地内寄主数目开展调查,统计有虫株率。在每个标准株的上、中、下部,东、南、西、北方向,剪取长势相近的50cm标准枝10枝,分别记录样枝幼虫数量,并将结果记入调查统计表。4.1.2老熟幼虫调查老熟幼虫结茧化蛹前,在标准地内,以标准株树干基部为中心,以树干垂直投影为半径,调查5m以下树干、灌木、草丛和地面上老熟幼虫的数量和寄生、死亡情况,计算老熟幼虫密度、寄生率和自然死亡率,并将结果记入调查统计表。4.2蛹期调查老熟幼虫结茧化蛹后至成虫羽化前进行。在标准地内,以标准株树干基部为中心,以树冠垂直投影为半径,调查5m以下树干、灌木、草丛和地面上茧蛹数量和寄生、死亡情况,计算茧蛹密度、蛹期寄生率和自然死亡率,并将结果记入调查统计表。4.3成虫期调查成虫羽化前,在标准地内,以标准株树干基部为中心,以树冠垂直投影为半径,采集树干、灌木、草丛和地面上茧蛹,单头置于玻璃瓶(高×直径:7.0cm×5.0cm)中,用纱网封口,每天观察成虫羽化情况。4.4卵期调查DB21/T2730—20173卵块调查应在每年成虫产卵后至幼虫孵化前进行。核桃楸大蚕蛾多产卵于核桃楸、桦木、香樟等树皮上,卵块多集中在树干较粗糙的地方、树干下部1~3m处及树杈处,卵块集数十粒至百余粒。大范围调查时应按照路边、山谷、山腰、山顶4个区域为一个调查标准单元展开。小面积调查时只需在单个区域展开即可。将结果记入调查统计表。5设备构成5.1支架高度1.5m,能固定灯头及承载诱捕容器。5.2电源蓄电池容量要保证诱虫灯能够工作4d以上,每天至少工作4h。使用太阳能板提供电源,太阳能板的发电量应与蓄电池容量相匹配,太阳能板应安装在朝太阳光照较强的方向,安装方法具体按LY/T1915执行。5.3诱捕容器选择直径80cm,深度20cm的白色水盆。5.4诱虫灯选择太阳能杀虫灯的整体、外观、结构、性能、安全、耐用性、可靠性具体要求,按照NB/T34001执行。选择光波共振、波长360nm的诱虫灯,根据电池电压和容量选择适当电压和功率的灯头,灯头功率可以选择8W、12W、24W。6设备布设6.1设置地点和密度6.1.1设置地点选择远离公路和灯源、人为干扰少、行走方便的林地。地势相对平坦、分布面积大的林地,宜在林间的空地处设置;地势复杂、坡度大的林地,宜在山下相对平坦、位置较高处设置。6.1.2设置密度相邻两盏诱虫灯的设置间距一般为100m,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适当调整。具体方法按LY/T1915执行。6.2灯具安装将太阳能灯置于受害林分的林间空地,灯头距离地面1.5m的高度,将诱捕容器放置于灯头正下方的地面上,加入3L清水、10g洗衣粉。灯具安装具体方法参见图A.1-5。6.3灯诱时间在成虫发生前(羽化期8月中旬至9月下旬,羽化盛期为8月下旬至9月中旬)设置诱虫灯进行监测和诱杀。应以19:30~21:30为主要诱杀时段,此时段为诱杀的高峰时段。DB21/T2730—201747诱杀效果调查7.1天气状况天气状况应详细记录,记录表和记录的具体方法按LY/T1915执行。7.2设备状况诱虫灯的挪动、损坏、更新情况应详细记录,记录表和记录的具体方法按LY/T1915执行。7.3成虫数量从设置诱虫灯当天开始,每天或隔天1次收集、鉴定、记录诱杀成虫的数量,记录表和记录的具体方法按LY/T1915执行。7.4成虫性别从设置诱虫灯当天开始,每天或隔天1次收集、鉴定、记录诱杀成虫的性别,记录表和记录的具体方法按LY/T1915执行。7.5非靶标昆虫在灯光诱杀过程中,对诱杀的天敌昆虫种类、数量及时记录和统计,记录表和记录的具体方法按LY/T1915执行,并对天敌的影响进行评估。7.6成虫当年产卵量诱杀完成后,当年在灯光诱杀防治区和对照区同时开展卵块的调查,主要调查卵块密度、位置等。调查按照本标准4中的调查方法进行,并详细记录。7.7翌年危害通过比较灯光诱杀防治区和对照区在翌年的幼虫密度以及对寄主树的危害程度来检验防治效果。危害程度具体按LY/T1681执行。8管理与维护林间的管理与维护参见LY/T1915中的7.1-7.4。9安全要求9.1人员防护操作人员在现场应戴上防护眼镜并穿长袖操作服等防护措施,宜减少在灯光有效区域内的活动时间。9.2设备防护诱虫灯设置点周围,应设置必要防护设备以防止牲畜和其他动物破坏,灯诱区域要用明显警示标识和文字说明,禁止闲人靠近。收集时检查诱虫灯和诱杀容器的状况,按需加入水和洗衣粉,以确保诱虫灯的有效运行。DB21/T2730—20175AA附录A(资料性附录)核桃楸大蚕蛾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A.1形态特征卵:(图A.1-1)椭圆形,表面有一层黑褐色胶质,长约2~2.5mm,宽约1.2~1.5mm。幼虫:(图A.1-2)老熟幼虫体长65~110mm,头宽6~7mm。体色有黑色型和绿色型2种,黑色型从气门上线至腹中线两侧均为黑色,其间夹有少数不规则的褐黄色小点;亚背部至气门上部各节毛瘤上有长短不一的刺毛;长刺毛黑色,3~5根;短刺毛褐色。绿色型气门上线至腹中线两侧,淡绿色;亚背部至气门上部毛瘤上只有1~2根黑色长刺毛,其余均为较短而疏的白色刺毛;趾钩双序中带。蛹:(图A.1-3)黄褐色。雌蛹长45~60mm;雄蛹长30~45mm。第四、五、六腹节后缘呈暗褐色,形成3条相间的环带;腹末两侧各有1束臀棘;每束7枚,受惊扰时,蛹体在茧内能摆动发出音响。茧长40~55~70mm,黄褐色,长椭圆形,网状,丝质胶结坚硬,网眼粗大,可透过网眼看见茧中蛹体,但茧外常粘附寄主枝叶。丝质较疏松的一端,是成虫羽化后的出孔口。成虫:(图A.1-4)雄蛾体长26-60mm,翅展95~150mm;雄蛾体长25~40mm,翅展90~125mm。体色不一,灰褐、黄褐或紫褐色。前翅内横线赤褐色,外横线暗褐色,两线近后缘处相接近,中间形成宽阔的银灰色区;中室端部有新月形透明斑,斑在翅脊
本文标题:DB21T 2730-2017 太阳能灯诱杀核桃楸大蚕蛾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3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