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13T 2282-2015 村庄绿化技术规范
ICS65.020.40B65DB13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2282—2015村庄绿化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VillageGreening2015-12-25发布2016-2-1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13/T2282—2015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规划设计..........................................................................25绿化模式..........................................................................56绿化施工..........................................................................67后期养护..........................................................................78档案建设..........................................................................9附录A(规范性附录)村庄绿化主要模式简介...........................................10DB13/T2282—2015I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为适应村庄绿化发展的需要,促进各有关方面科学规划设计、优化树种品种、提高栽植质量、提升景观效果、加强施工管理,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范。本标准所附村庄绿化主要模式为基本模式,实践中可根据当地自然和经济条件,选择不同树种,进行组合演绎。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厅提出。本标准由河北省林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琳、路洪顺、焦会玲、徐赤峰、王建召、贡克奇、刘峰、刘寅喆、徐冰晔。DB13/T2282—20151村庄绿化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村庄绿化的规划设计、绿化模式、绿化、后期养护和档案建设等。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行政区域内的所有村庄绿化。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285农药使用安全标准GB6000-1999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5044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GB/T15776-2006造林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村庄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的聚居点,包括自然村和行政村。3.2村庄建成区村民相对集中的居住区域范围。3.3村庄规划区村庄建成区和因村庄建设及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范围。3.4村庄绿化在村庄规划区及周边范围内栽种树木花草等植物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的活动。3.5绿化覆盖率区域内绿化植物覆盖面积与区域面积的比率。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草本植物不应重复计算。DB13/T2282—20152绿化覆盖率(%)=(区域内绿化植物垂直投影面积÷区域总面积)×100%。3.6绿化率某类用地已绿化的面积(长度)占该类用地总面积(长度)的百分比。3.7庭院绿化在庭院内和房前屋后边角空地栽种树木花草等植物以改善庭院生态环境、美化庭院景观的活动。3.8街巷道路绿化在街巷道路两旁及道路分隔带内栽种树木花草等植物以改善道路生态环境、美化道路景观的活动。3.9隙地绿化在村内公共场所和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空闲隙地内栽种树木花草等植物以改善村庄生态环境、美化村庄景观的活动。3.10河渠坑塘绿化在河渠两侧及坑塘沿岸栽种树木花草等植物以改善河渠坑塘生态环境、美化河渠坑塘景观的活动。3.11山体绿化在山坡沟谷栽种树木花草等植物以改善山体生态环境、美化山体景观的活动。3.12立体绿化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如棚架绿化、墙面绿化、屋顶绿化等。3.13环村林在村庄规划区域营造一定规模(宽度、面积)的林带或串联成环的片林,使村庄四旁宜林地全部实现绿化美化。4规划设计4.1基本原则4.1.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DB13/T2282—20153从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出发,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处理好近期与远期、改造与新建的关系,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安排绿化用地,留足绿化空间。4.1.2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把群众利益放在突出位置,把改善村庄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目标,以绿为主,多效兼顾,建设结构合理、乔灌花草科学配置的村庄绿化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1.3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根据不同区域村庄山水林田、历史文化、乡土民俗和基础条件,因地制宜,因村而宜,留住田园风光,重点发展名优乡土乔木树种和经济林果,建设特色鲜明的村庄绿化体系。避免千村同面、千篇一律。4.1.4优化结构,绿美并举按照适地适树和立体绿化、彩色绿化、多树种绿化的要求,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合理搭配速生与慢生、常绿与落叶树种,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和空间布局,提高观花彩叶植物配置比例,增绿添彩,提升景观效果。4.1.5保护为先,造改结合发展与保护并重、改造提升与新建扩建并举,严格保护好原有树木资源和绿化成果,保护山水林田湖自然风貌,不搞毁绿造绿。充分利用村庄土地资源和绿化空间,见缝插绿,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4.1.6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根据各地自然环境和经济水平对村庄划分类型,在规划时对绿化提出相应的要求,科学合理确定绿化任务,统筹安排建设时间,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4.2绿化指标4.2.1绿化覆盖率坝上地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山区、丘陵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平原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沿海地区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4.2.2庭院绿化80%以上的农户和单位的庭院及房前屋后适宜绿化的地方,根据当地居民生活习俗全部栽植上适宜的乔、灌、花、藤本、草本等植物。4.2.3道路绿化街道宜绿化部分全部绿化,绿化率达到100%以上。主要街道两侧至少种植一行适宜的乔木或灌木;道路两侧有高压线等设施的选择小乔木或花灌木。4.2.4隙地绿化村庄内空闲隙地适宜绿化的地段全部绿化,绿化率达到100%。有条件的村,应充分利用村内外空闲隙地,建设供村民休闲、游憩的游园绿地。树种以冠幅大、遮荫好的高大乔木为主,花灌木为辅,适当配备休息座椅、花坛、甬道、宣传专栏等。4.2.5环村林DB13/T2282—20154利用村边荒地、荒滩和环村路,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的树种,营造2行以上的环村林带。4.2.6路塘渠堤绿化村边道路、坑塘、沟渠、河堤绿化率达到95%以上。4.2.7山体绿化村边宜林荒山绿化率达到90%以上,距离村庄500米范围可视面第一面坡的宜林荒山绿化率达到100%。4.3设计要求4.3.1设计单位由具有造林或绿化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村庄绿化方案设计。4.3.2设计文件设计文本应包括:文字说明、图纸(绿化总平面图、绿化效果图、绿化栽植平面图、竖向设计图、绿化施工图、地上地下管线图等)、表格(林业资源现状统计表、苗木需求表、经费预算表等),并附植物品种名称、规格和数量。4.3.3地形设计尊重自然规律,符合自然地形的基本走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4.3.4植物种植设计4.3.4.1植物选择以体现地域性植被景观特色的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成熟的能适应本地区气候条件的外地树种。4.3.4.2植物配置合理确定不同植物类型的配置比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比例为3:2~2:1,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例为1:5~1:6。植物配植应合理组织空间,疏密相间,曲折有致,高低错落,色调相宜。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四季景色皆有可观。4.3.4.3苗木规格村庄绿化应全部选用一级苗木,符合GB6000-1999标准要求。不合格苗木不得用于村庄绿化。大苗应带土球,并进行适当的包装处理。4.3.5水体设计以自然软底为主,保持水质清洁。水体的深度应结合功能并注意安全。水体的驳岸应因地制宜结合岸边绿化自然布置,宜采用植被或植物材料护岸为主。4.3.6山石设计以自然置石的土包石为主,可结合地形采用卧石与立石有机结合的方式。4.3.7设施小品设计DB13/T2282—20155造型应简洁大方、尺度适宜,与村庄环境、住宅建筑等相协调。凉亭、花架、棚架、长廊应注意结构牢固,体量合理,并设置休息座椅。5绿化模式5.1环村林建设模式按照“依村、就势、造绿、布景”的理念,根据村庄区位特点、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产业基础等基本条件,选择适宜的环村林建设模式(如生态防护型、经济林基地型、用材林基地型、花卉苗木型、公园绿地型等),以发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改善环境、美化村庄的功效。5.2街巷绿化模式根据街巷宽度和周边环境,以乔为主、灌花搭配,选择适宜绿化模式(如乔木型、乔木+绿篱型、乔木+花灌木型、花灌木+攀援植物型等),绿化美化街巷,做到通行畅通、景观优美、生活便利。较宽街巷可采取阔叶、针叶结合等方式,每侧栽1~2行高大挺拔的行道树,展现积极向上的村风村貌,并适当点缀栽植地方特色浓郁的花灌木;较窄街巷宜选用树冠小的树种,单行栽植;街巷两侧有高压线的,要选择花灌木或小乔木,保证设施和人员安全。5.3墙体绿化模式对住宅等建筑外立面、围墙等进行立体绿化美化,拓展绿化空间,增加绿量,提升立体景观效果。树种一般采用藤本植物绿化。有条件的家庭可进行屋顶绿化。5.4庭院绿化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以栽植经济树种为主,见缝插绿,打造花果飘香、居所优美的生态庭院。根据庭院面积大小,可相应选择林果庭院型、花灌木+藤本+乔木型和棚架立体绿化型等不同模式。面积狭小的庭院,以花卉为主,孤植树木;面积大的庭院,以乔木为主体,花灌木作为点缀搭配。5.5公共场地以景观建设为主,实施园林式绿化。树种以冠幅大、遮荫好的高大乔木为主,适当搭配花灌木,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适当配置花坛甬道、休息座椅、运动器材、宣传专栏等,把村内公共绿地打造成休闲游憩的公园、运动健身的场地、沟通信息的平台。5.6沟渠坑塘绿化对沟渠、坑塘周边,应以生态保护、水土流失治理、绿化美化河岸为主要目标,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实施全绿化。有条件的村可在岸边建设护栏、台阶、座椅等,规划建成滨河小公园。5.7其他绿化5.7.1古树名木对村庄内的古树名木,通过设置护栏、标牌、砌石等方法加以保护,配置灌、草、花,形成森林文化景观。禁止深挖深埋,尽量维持原有地际线。5.7.2生产绿地生产性绿地应以市场为导向,合理布局、科学经营。DB13/T2282—201565.7.3防护绿地提倡营建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5.7.4山体绿化以防护林为主,多林种合理配置,科学确定树种混交比例。5.8村庄绿化主要模式见附录A。6绿化施工6.1前期准备6.1.1熟悉设计熟悉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意图、质量要求和设计图纸等,了解掌握村庄基本情况。6.1.2现场勘察施工人
本文标题:DB13T 2282-2015 村庄绿化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5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