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项(七)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考点突破】一、酸碱中和反应的探究1.中和反应的实质:。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以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为例):判断依据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一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变化(以酸中和碱为例)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或振荡;当溶液恰好由色变为色时,恰好完全中和。实验中若将稀盐酸倒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出现相同现象,(填“能”或“不能”)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原因是酸中的H+与碱中的OH-结合生成H2O红无不能当盐酸过量时,溶液也呈无色判断依据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二借助反应中溶液pH变化氢氧化钠中和稀盐酸时,先测出稀盐酸溶液的pH,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同时测定溶液pH;须保证溶液的pH7,才能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若向pH=1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测定溶液的pH=8,不能得出酸碱发生反应的结论,原因是,方法三借助中和反应放热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混合前后的温度,若温度,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能发生反应。实验时不能用固体氢氧化钠代替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pH=8时,溶液仍然显碱性,碱性减弱有可能是碱被稀释引起的先升高后降低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也放热3.溶液pH变化及所得溶液成分判断7NaOH7(1)酸滴入碱(甲图)(2)碱滴入酸(乙图)点、线段pH溶质成分坐标图点、线段pH溶质成分坐标图A点A点B点B点C点C点D点D点AC段AC段CD段CD段NaOH、NaCl=7NaCl7NaCl、HCl7NaOH、NaCl7NaCl、HCl777=777HClNaCl、HClNaClNaOH、NaClNaCl、HClNaOH、NaCl注:AC段、CD段均不含端点。4.中和反应后成分的检验(1)以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为例反应后溶液成分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属于(填物质类别)。反应后物质成分可能为:①(恰好反应);②(酸过量);③(碱过量)。④NaCl、NaOH和HCl,此情况不合理的原因:。NaCl盐NaClNaCl、HClNaCl、NaOHNaOH能与HCl反应,不能共存(2)酸中和碱时,酸是否过量的检验方法方法现象结论①滴加石蕊恰好完全反应②用pH试纸检测恰好完全反应③加入较活泼金属(如Fe)酸过量④加入碳酸盐(如CaCO3)酸过量溶液呈紫色pH=7产生大量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产生大量气泡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探究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判断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的方法(1)利用密闭容器中压强的改变,判断二氧化碳被消耗,从而证明反应的发生。有些化学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必须借助一定的装置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在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化学变化时,某校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装置。图G7-12NaOH+CO2Na2CO3+H2O回答下列问题:(1)请简单描述上述四种装置中的实验现象。A:;B:;C:;D:。(2)上述四种实验设计所依据的共同原理是。溶液进入试管内反应后烧杯内的水会倒吸到锥形瓶中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后,小气球会胀大挤压滴管内的氢氧化钠溶液后,会形成喷泉二氧化碳被吸收,盛有二氧化碳的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与外界大气压形成压强差(3)有同学质疑,认为上述实验设计没有排除二氧化碳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的假设,并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装置,进行如图G7-2所示实验:图G7-2分别向甲、乙两个瓶中注入少量、等体积的两种溶液或液体,观察实验现象。①实验甲中若观察到U形管左端液面(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升高2NaOH+CO2Na2CO3+H2O②与以上四个实验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甲更合理,因为它排除对实验的干扰。③实验乙中说明CO2能与Ca(OH)2反应的实验现象是。④实验乙的下列实验现象中,一定能说明“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填序号)。a.U形管中红墨水左低右高b.U形管中红墨水左高右低c.U形管中红墨水液面没有发生改变三、氢氧化钠变质的探究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c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而变质2.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程度操作现象结论①将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的CaCl2溶液或BaCl2溶液没有沉淀产生没有变质有沉淀产生已经变质②过滤操作①后的溶液,取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或滴加硫酸铜溶液或滴加氯化铁溶液)溶液变成红色(或有蓝色沉淀生成或有红褐色沉淀产生)部分变质没有明显现象全部变质
本文标题:安徽省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 第一篇 基础过关篇 专项07 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的探究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58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