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讲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2-考纲考情考向知识网络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2016全国Ⅲ卷,37题2015全国Ⅰ卷,7~9题2014全国Ⅱ卷,6~7题2011全国课标卷,36题多结合能源开发利用等热点事件或背景材料,考查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的生产与消费以及能源结构的调整,并多与区域的综合发展相结合考点一-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1.概念: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特别提示矿产资源是非可再生资源,一定是自然资源。但有些能源,如非矿产性能源(汽油、电等)就不是自然资源。考点一-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分类按自我再生的性质按自然属性关系可再生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当对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时,它们可能转化为非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考点一-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自然资源及其利用——以煤炭为例(1)不同时期能源结构的变化。时期主要能源煤炭地位前煤炭时期(木柴时代)木柴(居首位)、水力开发利用程度很低煤炭时期(煤炭时代)煤炭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建立了煤炭工业和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后煤炭时期(石油时代)石油和天然气煤炭优势地位逐渐被取代考点一-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传统阶段过渡阶段多样化阶段↓↓↓化石能源为主→石油、天然气、煤炭为主→可再生能源为主考点一-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4.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影响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农业社会阶段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地形、气候、水文等工业社会阶段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矿产资源的储存状况、交通运输的便利程度后工业化阶段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趋势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考点一-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下图示意2008年中国、美国、印度、日本四个国家的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读图,完成第1~2题。1.图示四个国家中,人均煤炭消费量最高的是()A.中国B.美国C.印度D.日本2.借助图示资料可以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A.单位GDP能耗B.碳排放量C.能源进出口量D.煤炭自给率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结合图示中各国的煤炭消费量及本国的总人口数即可估算出人均煤炭消费量。第2题,图示资料显示煤炭生产量和煤炭消费量,可大致推算出相应国家的煤炭自给率。单位GDP能耗、碳排放量不仅仅与煤炭的生产量与消费量有关,因此据图示资料不能推算出来。能源种类较多,因此,仅根据煤炭的生产与消费状况并不能确定能源的进出口量。答案解析关闭1.B2.D考点一-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自然资源基本特征及其开发利用要求特征表现举例开发利用要求分布的不平衡性存在数量或质量上的地域差异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某些可再生资源分布具有区域分异规律不同自然带内热量、水分差异及生物资源变化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分布具有地质规律金、银、铜、铁等内生矿多在岩浆岩地区;煤、石油等外生矿多在沉积岩地区考点一-1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特征表现举例开发利用要求资源间的联系性可再生资源之间表现突出热带雨林地区,水热资源充足,动植物资源丰富;荒漠地区,降水少,动植物资源贫乏,风力资源、太阳光热资源丰富注意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利用数量的有限性绝对数量将随人类的开发利用不断减少各种矿产资源合理规划,适度开发,循环利用资源的再生、更新、循环总有一定周期生物、土地、水、气候资源考点一-1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特征表现举例开发利用要求利用的发展性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和利用途径不断拓展前煤炭时期,以木材、风力、畜力、水力为主;煤炭时期,以煤炭利用为主;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石油、天然气逐渐成为主要能源。目前,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正推广利用对于尚未完全弄清其用途和开发利用途径的不可再生资源,最好不要轻易开发利用,以免造成资源的浪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通过创新技术,实现了高于46%的供电净放率,而全国平均能效大约是36%考点一-1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我国能源问题的分析思路(1)我国能源问题的现状。①浪费严重,能源短缺。②采煤引起地面塌陷、农业减产和地面植被破坏。③能源利用率不高,环境污染严重。④农村大量使用薪柴燃料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壤肥力下降等。(2)产生的原因。①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②能源消费结构单一,水能、核能等所占比重较小。③人口多,人均能源资源不足。④经济发展快,能源消费量尤其是石油的需求量迅速增加。考点一-1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解决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率。②积极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③加强能源资源的勘探、开发与调配工作。④开发清洁煤技术,发挥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⑤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保证油气供应稳定可靠。考点一-1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5全国Ⅰ卷,8~9)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下图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A.葫芦岛B.秦皇岛C.大连D.烟台2.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A.资源量不足B.破坏环境C.成本过高D.市场需求不足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分布。海冰厚度越大,单位面积海冰资源越丰富。四城市中葫芦岛纬度最高,年平均气温≤-4℃日数最多,故海冰厚度最大。第2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读图可知,渤海年平均气温较低,海冰资源充足,故A项错误;海冰数量庞大且分布在海水表层,其开采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环渤海地区是我国最缺水的地区之一,淡水需求非常旺盛,故D项错误;大规模开采海冰要有大型的挖掘、运输、储存海冰的设备和设施,就目前而言投入巨大、成本过高,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1.A2.C考点一-1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8浙江选考,11~12)下图为2016年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结构图,其中电力构成中火电占78%。读图,完成第3~4题。考点一-1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最高的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4.根据我国农户生活用能状况,判断正确的是()①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②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煤炭资源缺乏③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工业化水平高④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生物能和太阳能、沼气能都属于可再生能源。读图分析可知,薪柴和太阳能、沼气所占的比重,东北地区最大,故D项正确。第4题,东部地区薪柴使用比例最低,利于保护植被,①正确;中部地区煤炭使用比例最低,但是并不能说明煤炭资源缺乏,②错误;西部地区电力使用比例最高,但工业化水平较低,③错误;东北地区新能源使用比例低,常规能源丰富,④正确。故B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3.D4.B考点一-1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1.水资源及其分布(1)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2)水资源的分布。衡量指标多年平均径流总量特点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表现大洲除南极洲外,亚洲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南美洲,大洋洲最少国家巴西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俄罗斯,我国居世界第六位考点一-18-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①空间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②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考点一-19-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合理利用水资源(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质不断增多,导致水体污染,可用的水资源减少。(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①开源措施合理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时间分布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②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重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考点一-20-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8河南郑州模拟)虹吸雨水收集系统是在缺水地区利用一些技术手段将屋顶的大气降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的一种良性系统。读虹吸雨水收集系统示意图,完成第1~3题。考点一-21-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A.蒸发B.降水C.下渗D.径流2.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A.调节城市局地气候B.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C.缩短径流汇聚时间D.减少土壤水分蒸发3.最适合使用该系统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C.华北地区D.青藏高原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利用雨水,雨水被收集和利用后将不会在地表汇集形成径流,因此该系统改造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第2题,该系统的主要目的是收集和利用雨水,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状况。第3题,该系统适合在水资源短缺的地区使用,选项所列的四个地区中,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是华北地区。答案解析关闭1.D2.B3.C考点一-22-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及解决措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但主要是人为原因,其原因与解决措施具体如下表所示。考点一-2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原因措施自然原因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时间分布不均修建水库气候干旱,水资源总量少节约用水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规模扩大,水资源需求量增大人口合理增长,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浪费严重节约、合理使用水资源,水资源市场化,加强管理水资源污染严重保护水源、防治污染、净化污水、立法保护考点一-2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方法技巧水资源问题的分析思路(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2)水资源短缺的思维路径。考点一-2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6江苏卷改编,25~26)下图为华北某城市2003年和2013年供水、用水对比图。读图,完成第1~2题。图1图2考点一-2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1.与2003年相比,2013年()①水资源循环利用率提高②供水总量增大③用水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④生活用水增幅最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南水北调对该市的影响有()①利于改善生态环境②水资源短缺得到解决③降低用水的使用成本④利于减少地下水的开采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考查读图能力。从图中再生水水量增加可以看出,水资源利用率提高。把图中两个年份的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南水北调水水量加起来可知,供水量减少。农业、工业用水水量明显减少,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明显增加,用水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环境用水增幅最大。故C项正确。第2题,考查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的相关知识。南水北调使用于环境改善的水量增加,加快水体的更新,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水资源短缺问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只是缓解了水资源短缺。调水成本高,增加了使用成本。调水使地下水的开采减少。故C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1.C2.C考点一-2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2014全国Ⅱ卷,6~7)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第3~4题。3.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A.塔里木河流域B.长江流域C.雅鲁藏布江流域D.黑龙江流域4.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A.水田改旱地B.植树造林C.覆膜种植农作物D.修建梯田AC考点一-28-知识梳
本文标题:2021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五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2讲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课件 湘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63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