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3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2-考纲考情考向知识网络大气受热过程2019全国Ⅱ卷,6~8题2019海南卷,19~20题2017全国Ⅰ卷,9~10题2017全国Ⅲ卷,36(1)题2015全国Ⅰ卷,37题2015全国Ⅱ卷,5题2013全国Ⅰ卷,9题2011全国大纲卷,9~10题2010全国大纲卷,6~8题利用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的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等压线图上判读风向、比较风力的大小。多以选择题为主,难度中等考点一-3-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垂直分层考点一-4-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平流层随高度升高而上升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考点一-5-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2.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两大过程。①地面的增温: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②大气的增温:地面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大气传递热量。考点一-6-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2)两大作用。①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②保温作用:A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②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③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不同。考点一-7-知识梳理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常考图形特别提醒(1)物体温度越低,辐射波长越长,因此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温度越来越低,波长越来越长。(2)地面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射向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3)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的原因不同。平原高空气温低是离地面较远,接收到的地面辐射较少造成的;高山地区气温低是地面热源太小而“供热不足”以及高空风力和云雾较多、削弱作用强造成的;高原上气温低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造成的。考点一-8-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下面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方向及大小(粗细)。读图,完成第1~3题。考点一-9-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1.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A.纬度相当B.距海远近相同C.海拔相当D.大气透明度相近2.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A.①⑤B.②⑦C.③⑧D.④⑥3.关于甲、乙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甲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B.乙地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⑥大小有关C.甲地的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与③④大小有关D.乙地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甲地大,与⑤大小有关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①⑤两箭头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其大小主要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因此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说明甲、乙两地纬度位置相当。第2题,近地面大气(主要指对流层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离地面越远,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地面辐射,对应的箭头是②⑦。第3题,甲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乙地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较⑥小,气温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③较⑧强,气温降低较慢,故气温日较差较乙地小。答案解析关闭1.A2.B3.C考点一-10-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1.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全球气候变暖的形成机制。(2)在农业中的应用:①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利用烟雾防霜冻;③我国宁夏中卫种植西瓜时,在原有土地上增铺砂砾层,使西瓜的产量、质量显著提高。砂砾层对西瓜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表现为:减少水分的蒸发;白天增温快,夜晚降温快,增大土壤日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的积累;有效减少(风沙等造成的)土壤养分流失。常考图形考点一-11-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常考图形考点一-12-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拓展延伸与青藏高原有关的大气热力作用(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度大;②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③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地势高,空气稀薄,白天削弱的太阳辐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增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3)青藏高原气温年较差小:①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因此夏季气温低;②纬度低,冬季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较长,因此冬季气温较高。(4)青藏高原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低: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有限,不利于热量的积累,且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损失的热量多,所以年均温较低。常考图形考点一-13-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2.气温的分布和变化(1)气温的垂直变化: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在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2)气温的水平分布。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无论冬季还是夏季,气温都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北半球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正好相反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气温低,夏季大陆比海洋气温高海陆分布造成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常考图形考点一-14-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南半球较平直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海陆分布(海洋面积广阔,地表性质均一)同纬度地带气温低,则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气温高,则等温线向高纬凸出高原、山地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寒流经过处气温低,暖流经过处气温高地形(地势高低)、洋流常考图形考点一-15-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等温线特征气温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我国冬季等温线密集;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延伸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即北方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南方相反)、冬季风(大气环流,北方冬季风影响大)夏季等温线稀疏夏季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太阳辐射(南方太阳高度大,北方白昼时间长)常考图形考点一-16-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3)气温的时间变化。日变化一般陆地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高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于低纬度地区,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年变化就北半球而言,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月比陆地大约推迟1个月;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度大于低纬度,陆地大于海洋常考图形考点一-17-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拓展延伸逆温的形成及其影响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上冷下暖。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常考图形考点一-18-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类型发生的条件出现的地区辐射逆温经常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由于地面有效辐射很强,近地面大气层气温迅速下降,而高处大气层降温较慢中高纬度大陆冬季黎明前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团上中纬度沿海地区地形逆温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盆地和谷地的夜间锋面逆温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气之间温度差异显著锋面活动地区(1)逆温的形成原因。常考图形考点一-19-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2)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考点一-20-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3)逆温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成雾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减弱,导致大雾不易扩散,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甚至出现交通事故大气污染由于逆温现象的存在,空气垂直对流受阻,会造成近地面污染物不易扩散,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对航空造成影响逆温多出现在低空,多雾天气对飞机起降不利;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常考图形考点一-21-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2019全国Ⅱ卷,6~8)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第1~3题。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D.条带状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D.热带雨林地带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1题,考查热力环流。气流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水汽凝结成积云;气流下沉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天气晴朗。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不能连续分布,而形成间隔团块状,C项正确。第2题,考查降水对自然带分布的影响。热带雨林地带全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积云,D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1.C2.D考点一-22-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B.正午C.日落前后D.午夜答案解析解析关闭第3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下垫面温度越低,对流运动形成积云的高度越低,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故A项正确。答案解析关闭A考点一-23-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2017全国Ⅰ卷,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第4~5题。考点一-24-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4.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5.该地寒冷期()A.最低气温高于-16℃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BC考点一-25-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思维流程(1)题干信息:图中四条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丰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枯雪年平均气温日变化、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和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考点一-26-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2)图像信息。膜内小不大考点一-27-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3)推理判断:第1题,膜内温度应该比膜外的平均气温。积雪对膜内有隔热作用,会使膜内温度变化幅度变;枯雪期时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大,膜内温度日变化也较。所以曲线表示丰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曲线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第2题,读图可知,其平均最低气温高于-16℃,最低气温不一定高于-16℃;气温的日变化就是昼夜温度变化,受__________的影响大,受积雪状况的差异影响小;膜内温度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读图可知,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不一致。高小大①②太阳辐射考点一-28-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方法技巧等温面图的判读等温面图与等压面图的判读有很多相似之处,可借用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来判读等温面图。(1)随着海拔升高,等温面的温度数值逐渐降低。(2)等温面向下凹的地区,气温较同高度其他地区低;等温面向上凸的地区,气温较同高度其他地区高。如上图中甲为低温中心,乙为高温中心。(3)夏季:陆地上等温面向上凸,海洋上等温面向下凹;城市市区等温面一般向上凸。考点一-29-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常考图形之7]等温线图考点一-30-基础反馈能力突破真题通关知识梳理常考图形我国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判读内
本文标题:2021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3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64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