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2836-2015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ICS65.020.20B39备案号:47720-2015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DB32/T2836-2015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industrialproductionofAgaricusbisporus2015-10-20发布2015-12-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836-2015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提出单位:仪征市农业委员会。本标准起草单位:扬州天润吴记高效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仪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翟付凤、李忠富、汤爱民、卢亚素、董卫峰、姚满昌。DB32/T2836-20151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术语和定义、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预冷、分级、包装、贮存、运输及菌渣综合利用和生产记录等规范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7096食用菌卫生标准GB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12728食用菌术语GB19172双孢蘑菇菌种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NY5097无公害食品双孢蘑菇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32/T858双孢蘑菇菌种生产技术规程DB32/T2199食用菌清洁生产技术规程3术语和定义GB12728食用菌术语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是一种采用人工模拟双孢蘑菇生长发育所需的生态环境,进行机械化作业、智能化控制、企业化管理的工厂式周年生产方式。3.2发酵隧道是一种节能降耗的自动控制的专用于蘑菇培养料整批处理的形似隧道的发酵装置。其中:若无顶无门的发酵隧道,称敞开式发酵隧道,或称一次发酵隧道;若全封闭的发酵隧道,称封闭式发酵隧道,或称二次发酵隧道。3.3一次发酵又称前发酵。培养料在敞开式发酵隧道中堆积,自动控制通气的发酵过程。3.4二次发酵又称后发酵。前发酵后的培养料在封闭式发酵隧道中堆积,自动控气调温的发酵过程。3.5菌渣双孢蘑菇栽培后残留的下脚料。菌渣仍含大量的未被利用的有机质、菌体蛋白、有益代谢产物、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是宝贵的可利用的再生资源。4生产条件4.1产地环境应符合NY5358标准规定。DB32/TXXX-201324.2厂区布局厂区由生产、办公和生活三大功能区组成,其中生产区包含原料仓库和堆放场所、原料预处理场、隧道发酵车间、菌种生产车间、覆土制备车间、蘑菇栽培车间、包装冷藏车间及辅助生产设施组成,应从便于管理、便捷操作、方便运输、规避交叉污染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考虑,进行科学合理布局。4.3基础设施4.3.1原料仓库要求地势高爽、建构牢固,防火,防霉变。库房大小应与生产时段中所需贮存的原料量相适应。4.3.2原料预处理场混凝土地面,四周设置排水沟,一侧建规格为6m×3m×3m的污水收集池,排水沟出口全部与污水收集池连接,构成污水回收利用系统。4.3.3培养料发酵车间发酵车间主要由一次发酵隧道和二次发酵隧道组成,隧道建造数量必须与生产时段中所需培养料量相匹配。一次发酵隧道与二次发酵隧道的间数比例为2:1;单个发酵隧道每批处理培养料80t~100t。4.3.3.1一次发酵隧道隧道规格为宽5m,长18m,净高4.5m。隧道墙体为砖混结构,且需设置保温层;地面的底层为5cm厚三合土,中层铺设5cm厚水泥砂石,中层上按40cm间距平行铺设直径16cm的塑料管,管子正上方间隔30cm开直径5cm孔,孔上安装喷嘴,地面的上层用水泥砂浆铺平,地面前低后高,倾角为1°;近门处平行设置一条5cm宽的明水沟。隧道遮雨棚顶采用双层阳光板。4.3.3.2二次发酵隧道在一次发酵隧道建造要求的基础上,增设隧道地面沟槽、隧道顶、隧道门。隧道地面沟槽是在塑料管的喷嘴上方绑3cm×3cm方木,待水泥砂浆铺平后拆除方木形成的。隧道顶采用空心楼板覆盖,然后铺设5cm厚水泥砂浆。隧道门为聚氨酯密封保温门,可自动开启。近门上方屋顶设置1个60cm×60cm出气孔。4.3.4菌种生产车间菌种生产车间由配料室、装料室、灭菌室、冷却室、接种室、培菌室组成,其中培菌间总面积100m2,分割成5个培菌分室,室内设有床架,采用4cm×4cm角铁制作,宽1.2m,底层床面距地面30cm,床层间距38cm,共设6层。4.3.5蘑菇栽培车间由多座菇房连体并排而成。单座菇房规格为长35m,宽7m,室内净高4.5m。屋面和墙体均采用10cm~15cm厚的聚氨酯彩钢板制成;梁架为轻钢结构;地面铺设15cm厚的混凝土;墙脚内则设排水明沟。菇房内设2排层架式菇床,排间距1.5m,菇床共设6层,床宽1.45cm,底层距地面30cm,层间距60cm。在菇房上方设置2条风道,与前墙上方进风口连接,在后墙下方设置2个30cm×30cm的正压排风口。4.3.6辅助生产设施主要辅助生产设施见下:1)锅炉房:用于蒸汽锅炉安装,按有关要求建造。2)配电房:内设变压器、配电控制室、工具室和值班室。3)供水系统:厂内建设供水管道网,配建一个蓄水池。4)雨水排放系统:建设雨水排放管道网,间隔设置窨井。4.4机械设备4.4.1主要机械设备主要机械设备配置如下:1)原料预处理场配置大小铲运车各1台,切草机1台。2)隧道发酵车间配置拌料机1台,其中一次发酵室配置7.5kw风机1台,二次发酵室配置45kw风机1台,相应配置风道及温度、通气的智能控制系统。DB32/T2836-201533)菌种生产车间的拌料室配置拌料机1台;灭菌室配置长5m直径1.75m的高压灭菌柜1台;冷却室配置制冷机1台;接种室配置空调和冰箱等有关设备;培菌室配置2.5匹单体空调机2只,配置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智能控制系统。4)蘑菇栽培车间设置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地源热泵原理,结合水冷循环;配置可移动的三级传送机1套,前两级为1m高平面传送带,第三级为液压升高传送带;每个菇房设置2.5kw排风机2台,两则墙壁分别安装8只15wLED节能灯。5)包装冷藏车间配置10t冷库1座。4.4.2辅助机械设备辅助机械设备配置如下:1)配电房配置600kw变压器2台,配套的电器设备。2)锅炉房配置1t燃烧高压蒸汽锅炉1台,烟灰净化系统等配套设备。4.5附属设施4.5.1空气净化系统各生产车间有关房间的空气净化系统设置如下:1)菌种生产车间设置相应的空气净化系统,采用多极空气过滤净化的物理方法,接种室空气要求三级过滤达到百万级净化,冷却室及缓冲室、更衣室空气达到十万级净化。2)蘑菇栽培区设置十万级空气净化系统,一排菇房配置1条,以密封管道与菇房进风口相通。4.5.2智能控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设置如下:1)生产过程智能控制系统:菌种生产车间的培菌室及每个菇房的环境因子(温度、湿度、通气)设置智能控制系统,采用PLC触摸屏操作。2)生产经营管理监控系统:对门卫、厂区、仓库物资、财务室、产品进出、生产运行状态设置监控设施,实时信息汇集于智能监控总台,并利用卫星和互联网进行手机跟踪和调控。4.5.3水电气配给系统水电气配给系统设置如下:1)供水系统:由自来水厂管道接入口进厂区,或从安全水源抽取水送上供水塔;厂区内按需水部门建立供水管网。2)供电系统:由变压器→总配电柜→输电线路→分支配电柜→用电器构建成供电系统。3)供气系统:由蒸汽锅炉→厂区输汽总管道→部门分支管道→用汽设施构建成供气系统。4.6投入品质量要求4.6.1生产用水要求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标准规定。4.6.2原辅材料要求原辅材料的质量安全应符合NY5099标准规定。5生产技术双孢蘑菇清洁化生产按照DB32/T2199标准要求进行。5.1菌种生产5.1.1品种选用品种选用适宜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的优良菌株。例如福建轻工所的As2796双孢蘑菇品种。5.1.2菌种繁育参照NY/T528及DB32/T858标准要求。5.1.3菌种质量应符合GB19172标准规定。生产中,不合格菌种一律不用。DB32/TXXX-201345.2培养料配制5.2.1原料选择蘑菇培养料的主要原料为稻麦秸秆、牛粪等;辅助原料有豆粕、石膏、轻质碳酸钙、石灰等。5.2.2培养料配方培养料配方(干料百分比)为稻麦秸秆60%、牛粪36%、豆粕2%、石膏粉1%、轻质碳酸钙0.5%、石灰0.5%。含水量调节至70%~75%,pH7.5~8。5.2.3原料预堆先将所需的稻麦秸秆放入预湿池中浸泡24h,牛粪经淋湿后在堆放场上堆积48h,分别进行预处理。然后混合搅拌,同时均匀地加入辅料。将混合料建成堆垄,堆高1.5m,堆底宽1.8m,长度不限,进行预堆3d左右即可。5.2.4隧道发酵5.2.4.1一次发酵用铲车将预堆过的培养料转入一次发酵隧道,料高1.8m~2m左右。定时间隔通入新鲜空气,即每25min通风3min。一次发酵所需时间12d~16d左右,其中需翻4次翻堆,即将一个隧道的料翻拌进入另一个隧道,如此轮番进行。5.2.4.2二次发酵一次发酵结束后,将培养料从一次发酵隧道移出,并用机械将料松散搅拌,然后装入二次发酵隧道,堆料高度1.8m,密闭隧道门,进行二次发酵。后发酵阶段各时段操作及控制参数见表1,所需时间18d左右。表1培养料后发酵操作及控制参数流程时段通风操作室内温度持续时间备注升温阶段封门,不通风。自然升温。50℃以上1d~2d自然发酵聚温巴氏灭菌调节好隧道气道和新鲜空气阀门进行通风60℃~65℃8h~12h维持料温高温培养调节好隧道气道和新鲜空气阀门进行通风48℃~52℃6d~8d维持料温降温阶段关闭隧道气阀门,全开新鲜空气阀门通风30℃1d内降至自然温度5.2.5质量判断发酵良好的培养料,颜色为咖啡色或棕褐色;料中布满白色有益菌体;可闻到一般性蘑菇香味,无刺鼻的臭味;抓一把料握在手中,质地松软,没有粘滑的感觉,手握料能成团,一抖就松散开来;从料中拿出几根秸秆,轻轻一拉就断。5.3覆土制备5.3.1材料选择蘑菇生产中所需的覆土材料常选用有机质含量高团粒结构好的壤质土,或经发酵的砻糠与土壤混合物,或草碳土。以东北的草碳土为最佳。5.3.2覆土处理5.3.2.1覆土配制先将草碳土破碎,粒径1~2cm,然后加入石灰1%,砂子5%,充分混合。5.3.2.2覆土消毒方法覆土消毒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以物理消毒方法为好。1)化学消毒方法:将预处理的覆土均匀拌入2%福尔马林溶液,随后盖上薄膜,闷48h以上。2)物理消毒方法:采用蒸汽消毒,待覆土温度升至70℃时,持温1h~2h即可。5.4栽培管理蘑菇栽培采用一场制周年生产模式,一年产菇4~5季,每季栽培周期为80d~90d。5.4.1菇房消毒菇房栽培后,通入蒸汽,62℃持温10h,进行消毒;然后清除菌渣,用水清洗干净。在栽培前可采用臭氧发生器进行消毒处理,臭氧发生器开启工作1h~2h即可。DB32/T2836-201555.4.2上料播种5.4.2.1上料播种量菇床上料量62kg/m2,铺料厚度20cm。单间菇房栽培面积为500m2,上料总量为31000kg,用种总量为250kg。5.4.2.2上料播种方法将经发酵后的培养料运至菇房门前,采用输送带将料输进菇房,在传输带上均匀混入3/4的谷粒菌种量,连料带种一起平铺在床架上,最后将剩余的1/4的菌种量均匀撒在料面上。5.4.3发菌期管理上料播种后,用地膜覆盖料面,然后喷2%福尔马林溶液进行环境消毒,随后进入发菌期管理。5.4.3.1环境因子调控菇房环境因子调控如下:1)温度控制:室内气温控制在23℃~25℃之间,料温在24℃~26℃之间。必要时开启空调调节。2)湿度控制:室内地面保持温润,空气相对湿度保持90%±2%。3)通风调节:发菌
本文标题:DB32∕T 2836-2015 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68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