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20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考点一-2-123451.(2019课标全国Ⅰ,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山东东昌府这一棉花产区与江南棉布生产之间的区域合作关系,其反映的是农业种植和手工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地区经济优势及发展水平的差异,故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运河运输在隋代就已经出现,不属于交通方式的变革,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未涉及土地制度和货币制度的调整与改变,故B、C两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D考点一-3-123452.(2019课标全国Ⅱ,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对比了明清大商人的资本状况,说明清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B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明清大商人的资本状况,与白银普遍流通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考点一-4-123453.(2017课标全国Ⅲ,25)《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题干材料反映了西汉时期很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而没有提到当时人们义利观念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工商业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致富,而西汉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朝廷不注重提高工商业者的地位,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可知很多人发家致富,这说明当时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富有,而这些富人并非都是豪强地主,财富多少与是否控制郡县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考点一-5-123454.(2017课标全国Ⅰ,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答案解析解析关闭题干材料反映的是饮食器具使用上的变化,没有反映君主专制统治的强化,故A项错误;明朝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说明社会经济发展,原有的等级秩序受到冲击,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中的主体是低级官员和普通人家,与“市民”不对应,况且明朝时儒家的伦理文化是最为成熟且一直占据统治地位的主流文化,故C项错误;使用玉制器皿的人群不只是低级官员,还有普通人家,且使用玉制器皿与奢靡风气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B考点一-6-123455.(2016课标全国Ⅲ,27)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材料的意思是,明朝中后期江南农村的雇工,由勤劳、温顺到懒惰、骄纵,这说明雇工本身的劳作态度、雇工对地主的态度都发生了变化。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市镇经济与手工业发展,吸纳周边农村地区大量人口就业,这导致农业生产人口大量下降,农村出现“用工荒”,因而农村雇工的地位提高,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雇工社会地位的提高,未涉及重农政策和社会矛盾,故B、C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佃户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减弱,而不是强化,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考点一-7-考情分析年份试题立意角度命题特点2019年课标全国Ⅰ,27明朝经济的区域专业化现象(地区经济的差异)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多通过政治中心转移考查政治活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社会阶层变动角度考查经济的影响等。唐宋时期的变革是学术热点,备考时要特别关注唐宋时期商品经济的长足发展课标全国Ⅱ,27明清时期大商人资本状况(商品经济的发展)2018年无考查2017年课标全国Ⅰ,27饮食器具规定(经济发展)课标全国Ⅱ,24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商贸发展)课标全国Ⅲ,25《史记》中的记载(汉代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2016年课标全国Ⅲ,27江南农村变化(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2015年课标全国Ⅱ,27迁都北京(跨区域贸易繁荣)考点一-8-一、商业活动1.远古时代:出现早期的商业交换。2.商周时期:商业由官府控制,西周骨贝和铜贝流通。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巨商和繁荣的商业中心。4.汉代(1)商运活跃,开通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2)商人成为古代社会交往活动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之一。5.唐代(1)商船以规模宏大著称。(2)陆路商运发达,客舍、邸店、车坊等场所生意兴隆。考点一-9-6.宋元(1)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2)随着商业的发展,北宋时的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7.明清(1)在京城、省城和大商埠出现了会馆。(2)出现按地域结成的商帮,其中晋商和徽商势力最大。考点一-10-二、“市”的发展1.秦代:对“市”进行严格管理,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2.汉代: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南北朝:“草市”出现,政府设“草市尉”对其实行行政管理。4.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1)“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2)“草市”已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相当繁华。考点一-11-概念阐释古代“市”“草市”“夜市”“晓市”的区别(1)“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草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北宋时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4)“晓市”一般也称小市、早市,指在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至天明就散了。考点一-12-三、商业都会的崛起1.战国时期:有的城市已出现称作“市井”的商业区。2.汉代: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3.唐代(1)长安、洛阳的商业最为繁荣,扬州“雄富冠天下”。(2)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杭州、湖州商业发达。4.宋代:都市商业繁盛,有夜市、晓市和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5.清代(1)乾隆时期的苏州,财富“甲于天下”。(2)盛泽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成为著名城镇。考点一-13-读图指南唐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变化考点一-14-考点一-15-这两座城市的政府所在地都在城市的中央,向南都有宽敞的大道与城外相连,这种建筑格局体现了皇权至上、权力集中的政治理念,是中央集权制在建筑上的反映。从图1唐代坊市的严格限制到图2宋代市的时间、空间限制被打破,反映了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考点一-16-主题一主题二戴着镣铐跳舞——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名家评史】材料草市是宋代以前商品经济发展形势下出现的一种新事物,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创出了中国古代城市摆脱坊市分离的新道路。——周宝珠《试论草市在宋代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材料解读】本段材料主要摘录了宋史专家周宝珠对中国宋代商业发展的评论:乡村集市是新事物,是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乡村集市的发展,一方面扩大了城市规模,另一方面在集市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城市。考点一-17-主题一主题二【思维提升】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1)自周秦至唐代,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2)宋代,城市商业呈现繁荣的景象。自此,城市中已没有了坊市的限制,市场的启闭也没有了统一的时间规定,并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限制,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3)明清时期,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形成了区域性的市镇网络。考点一-18-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1.宋史专家周宝珠认为:“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逐步变为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而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使宋代城市达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材料说明()A.宋代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B.宋代商品经济空前繁荣C.宋代草市加速城市化进程D.宋代城乡间的差别消失答案解析解析关闭坊和市分别指城内的居民区和商业区,而材料反映的是城乡之间发生的经济现象,故A项错误;材料虽然涉及宋代的商品经济,但是没有进行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对比,无法判断宋代商品经济是否空前繁荣,故B项错误;材料“它扎根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基础上”“沟通城乡的经济纽带”反映的是在城郊地区出现草市,草市不断发展成熟,然后“把与城市相连的部分变为城市的重要市区”,这就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故C项正确;“城乡间的差别消失”的说法既无法从材料中获得,也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C考点一-19-主题一主题二倒塌的坊墙——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教你读史】材料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街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考点一-20-主题一主题二【方法技巧】步骤1定时空根据材料的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判断材料反映的是宋朝东京的情景步骤2获信息“鬼市子”“夜游”“吃茶”反映了宋代东京商业不受时空限制,城市的市场由以前封闭性演变为开放性步骤3得结论北宋时期是我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思维提升】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边境互市贸易和海外贸易繁盛,商业税一度成为主要税源。考点一-21-主题一主题二对应训练2.据《三辅黄图》载,秦汉时期的长安各市平面皆成方形,四面设肆(店铺),供商贾列肆货卖之用,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由此可见,当时()A.城市商业较为发达B.士商地位完全平等C.国家鼓励货殖功利D.重农抑商政策废除答案解析解析关闭根据材料“四面设肆”“四面各设一门,供交易出入”,可知当时城市商业比较发达,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士和商的地位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城市的设置,并未体现国家的政策,故C项错误;秦汉时期并未废弃重农抑商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关闭A考点一-22-一、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活动场所先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发展;先是固定时间和场所,到后来打破时空界限;明清时期,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交易内容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交易民间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交易媒介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进行交换,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进行交换。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商人组织由最初的亲缘关系组织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商人地位商人由社会地位低下,到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考点一-23-对应训练1.
本文标题: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0讲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69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