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21∕T 2349-2015 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
ICS65.020.01B61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2349—2015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2015-01-22发布015-03-22实施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21/T2349—2015I前言本标准依据GB/T1.1—2009起草规则编制。本标准由辽阳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归口。本标准由辽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辽阳市食用菌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刘文华、李红、孙艳霞、李威、王星绕、张振刚、吴亚江、戚爱华。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21/T2349—20151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猴头菇栽培的产地环境、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猴头菇生产栽培。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2763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4285农药安全使用准则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9687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GB9688食品包装用聚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NY/T528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1742食用菌菌种通用技术要求NY5095无公害食品食用菌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T5333无公害食品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NY5358无公害食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3产地环境3.1总体要求猴头菇栽培场地环境应符合NY5358的要求。选择场地应清洁卫生、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远离污染源。生产用水应符合GB5749的要求。选择经消毒处理,感官性良好,不含有病原微生物,水中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危害人体健康的生活饮用水。3.2栽培设施要求菇房、日光温室、塑料拱棚等设施条件下都可生产。应配备调节温度和光线的草帘、草苫、遮阳网等,通风处和房门安装窗纱防虫,要求通风良好、可密闭、有自然散射光照。栽培架的设置,应既有利于充分利用空间,又能保证通风换气良好和便于操作管理;排列应与菇房(棚)方位垂直,避免外面的风直接吹向栽培架;架间留过道60cm~70cm,层距30cm~40cm,宽90cm~130cm。3.3栽培前处理菇房(棚)使用前应清洁整理,温室和拱棚还要清除杂物、杂草,平整土地,以利排灌。清洁整理后应进行灭虫和消毒,使用药剂及用量应符合GB4285和NY/T5333的要求。DB21/T2349—201524栽培技术4.1适宜栽培时期猴头菇属中低温型食用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3℃~25℃,子实体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15℃~18℃。自然条件下,可在春、秋两季栽培。应在4月上旬~5月上旬和9月上旬~10月上旬制作栽培袋(瓶),需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提前制种。4.2品种选择及菌种生产4.2.1品种选择品种选择应符合NY/T1742的要求,选用抗病虫、优质高产、抗逆性强、商品性好的品种。菌种应无杂菌、无病虫、菌丝均匀整齐、生命力强。4.2.2菌种生产根据当地不同生产季节,按照NY/T528的要求,提前三个月安排生产一级(母种)菌种、二级(原种)菌种、三级(栽培种)菌种。4.3培养料配制4.3.1原料选择培养料以木屑(阔叶木)、棉籽壳、玉米芯、酒糟和豆秆等为主料,使用前应曝晒1d~2d;以麦麸、米糠、玉米粉、豆粉和石膏等为辅料,所有原料应符合NY5099的要求。4.3.2菌袋(瓶)材料与规格根据灭菌方式可选用符合GB9688卫生要求的高压聚丙烯塑料袋或符合GB9687卫生要求的常压聚乙烯塑料袋,常用规格为17cm×35cm;瓶栽可选用750mL菌种瓶。4.3.3培养料配方可用于猴头菇栽培的常用培养料配方如下:——棉籽壳79%、麦麸20%、石膏粉1%。——玉米芯78%、玉米粉20%、石膏粉1%、过磷酸钙1%。——豆秆68%、木屑(阔叶木)20%、麦麸10%、石膏粉1%、白糖1%。——木屑(阔叶木)78%、米糠或麦麸20%、白糖和石膏粉各1%。——酒糟50%、木屑(阔叶木)30%、麸皮16%、白糖1.2%、石膏粉2%、尿素0.2%、过磷酸钙0.6%。——棉籽壳58%、木屑(阔叶木)30%、麸皮10%、石膏粉1%、过磷酸钙1%。4.3.4配制方法DB21/T2349—20153准确称量各原料混拌均匀,主料按1:1料水比预湿后,根据配方要求加入其他培养料,并混合均匀,糖先溶于水后再加入,使含水量掌握在60%~65%,以pH值6.5~7.5为宜,应当天配料当天装袋(瓶)。4.3.5装袋(瓶)机械或手工装袋(瓶)均可。袋装培养料的松紧度以手用力按有弹性为准,两头扎口或套环盖塑料膜封口;瓶装培养料装至甁肩处,距瓶口2cm位置,松紧度要求上紧下松,装好后压实,插入一根直径2cm~2.5cm的塑料棒,以便接种,瓶口用棉塞塞好后包一层牛皮纸或用塑料膜封口。4.4培养料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或常压蒸汽灭菌。将料袋(瓶)放入铁筐中,搬入大容量高压灭菌锅内,工作压力0.14MPa,持续2.5h~3h;常压灭菌温度达到100℃后保持15h,灭菌完毕后待温度降到60℃以下时出锅,将料袋(瓶)直接移入冷却室中冷却。4.5接种当料温冷却到28℃以下后,在接种室(箱)内按照无菌操作要求开始接种,袋栽采取两头接种法,即解开两端袋口接入菌种,把菌种和培养料稍压实后再封口;瓶栽把塑料棒取出,将菌种接入瓶中的接种穴后,用周围的培养料轻轻覆盖菌种,然后封口。4.6发菌期管理将菌袋(瓶)上架培养,或采用叠袋发菌法进行发菌。保持室温23℃~25℃,空气相对湿度为65%~70%,用草帘、遮阳网遮光,使发菌室基本黑暗;适时开门窗进行通风换气,保持发菌室空气新鲜;接种后一星期内结合翻堆检查菌袋(瓶),及时剔除不良菌袋(瓶)。室内培养约一个月,菌丝可长满菌袋(瓶)。4.7出菇管理菌丝长满后,将室温降至15℃~18℃,空气相对湿度提高至85%~90%,10d左右即可形成菇蕾。袋栽猴头菇,将菌袋两端解开,轻拉袋口随即复位,或在菌袋上端或中间切一个lcm~1.5cm的小口,以改善菌袋内部通气条件;瓶栽猴头菇,要拔去棉塞或去掉牛皮纸,在菌瓶的封口塑料膜中央开一个直径2cm的圆孔。为了促进子实体分化生长,可增加温差催菇,即早晚开窗开门,使昼夜温差达5℃~7℃。室温如超过2l℃,要采取通风、地面多洒冷水等措施降温。4.8采收当菌刺生长到0.5cm~1cm以内,未弹射孢子前为采收适期。袋栽的用锋利的刀片,沿子实体基部袋面水平割下,避免割破薄膜,以防杂菌感染;瓶栽的用一只手握紧菌瓶,另一只手捏住子实体基部轻轻拔下,基部不宜留在瓶内过长,以免影响下一批子实体产生。采下的子实体要轻拿轻放,防止挤压损DB21/T2349—20154坏,按照NY5095的要求进行检验,并分类。采收后除去料面杂质,停水养菌2d~3d,再按出菇要求管理,一般可采收3批~4批。4.9菌渣处理菌渣可进行堆制发酵以实现无害化处理,避免环境污染。5病虫害防治5.1主要病虫害表1猴头菇栽培中常见病害常见病害病原微生物/病因发病症状毛霉前期菌丝为白色细毛,繁殖很快。后期顶端产生黑色孢子囊。分泌毒素,严重影响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脉孢霉菌丝初为白色,后转红色,并产生大量桔红色粉状孢子,能随风飞扬,传播蔓延极快。木霉侵入菌丝体后与菌丝争夺养分,并分泌胞外毒素,抑制菌丝生长,严重时导致菌丝中毒死亡。子实体被侵染后,受害处逐渐软化,产生黑褐色渍液,开始腐烂。霉菌感染黄曲霉菌落初时黄色,后变黄绿色,菌丝白色透明。侵染后菌丝很快萎缩,并发出一股刺鼻的臭气,致使菌丝死亡。细菌性基腐病假单胞杆菌等在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以污染母种斜面培养基和谷粒基质为主,而在秸秆及粪草基质上表现不太明显,但在子实体生长阶段,却有较高的发病率。表2猴头菇栽培中常见虫害常见虫害害虫特征发病症状菌蚊幼虫头部黑色,老龄幼虫4mm~6mm,成虫体长3mm~4mm,暗褐色群集于菇柄基部为害,造成大量子实体死亡,或在培养料表面蛀食菌丝,使菌袋不能出菇。菇蝇幼虫蛆形,长2mm~4mm,成虫分两型,体长1.1mm~1.8mm,体黑色至黑褐色主要以幼虫为害培养料,幼虫从菇蕾基部侵入,在菇内上下蛀食,咬食幼嫩组织使菇体变成海绵状,最后把菇蕾吃空。螨类体呈圆形或卵圆形,体长0.2mm~0.7mm,体色多样危害子实体原基及幼蕾,引起子实体死亡。5.2防治原则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使用农业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出菇期尽可能不使用化学农药。在必须使用时,做到使用安全药剂,合理用药,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仅对环境进行药物处理,药物不直接接触菌丝体和菇体;将菇体全部采收后施药;残留期满后再进行催蕾出菇;管理好通风门窗,防止外来虫源进入。5.3防治方法DB21/T2349—201555.3.1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虫优良品种,把好菌种质量关;对培养基进行彻底灭菌;接种室、培养室及出菇房使用前严格消毒;及时清除废弃料,保持环境清洁卫生;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5.3.2物理防治出菇房(棚)门、窗、通风口用40目~60目的防虫网罩护;黄板诱杀菌蝇、菌蚊;糖醋液诱集螨虫;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5.3.3生物防治使用植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5.3.4化学防治使用药剂应符合NY/T5099和GB2763的规定,宜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与环境相容性好的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喷施。应在采菇后施药,化学药剂施用后要密闭、暗光培养,创造利于菌丝生长,不利于子实体形成的环境条件,一周后,再进行催菇技术管理。
本文标题:DB21∕T 2349-2015 猴头菇栽培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76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