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第9讲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联网参考答案①条件反射②非条件反射③双向④单向传递⑤下丘脑⑥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⑦分级⑧反馈⑨微量和高效⑩体液 靶器官、靶细胞记一记1.有关反射(1)反射必须有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若反射弧结构不完整,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都可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都不属于反射。(2)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进行。2.有关兴奋的传导与传递(1)兴奋的产生机制:Na+内流,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2)兴奋传导中的离子运输①静息电位产生时,K+由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属于协助扩散。②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需要载体蛋白,同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运输,故属于协助扩散。③恢复静息电位时,Na+由低浓度到高浓度运输到细胞外,属于主动运输,需消耗能量。(3)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单向传导的。(4)兴奋的传递是单向的,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5)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3.有关动物激素(1)激素种类多,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和起催化作用,而是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使靶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2)当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时,并非是促进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而是负反馈的抑制作用减弱。(3)食物缺碘时,成年人会患大脖子病,其原因是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会增多,从而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4)胰腺分为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外分泌部分泌含多种消化酶的胰液;内分泌部即胰岛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辨一辨()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2017海南单科,15B)()2.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2017课标Ⅱ,5B)()3.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2016课标Ⅰ,4D)()4.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2017课标Ⅱ,5A)()5.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2016课标Ⅱ,3A)()6.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2016课标Ⅱ,3B)()7.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2016课标Ⅱ,3C)()8.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2017课标Ⅱ,5C)()9.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2017课标Ⅱ,5D)()10.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2016课标Ⅱ,3D)答案1.√2.✕3.√4.√5.√6.√7.√8.√9.√10.✕总纲目录高频命题点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高频命题点2通过激素的调节高频命题点1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新题速递1.(2017海南单科,13)下列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缺氧不影响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B.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C.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D.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答案A肽类神经递质的合成及其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细胞外都需要消耗能量,A错误;效应器是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和腺体等组成的,说明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B正确;神经纤维上的电信号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从而使电信号→化学信号,C正确;神经递质可将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突触后神经元,从而实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完成兴奋的传递,D正确。2.(2017江苏单科,8,2分)如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答案D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传导和传递的相关知识。由突触结构示意图可知,①、②、③、④分别为线粒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结构①线粒体为神经递质分泌到突触间隙提供能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消耗能量,A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膜电位由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即由内负外正变为外负内正,B错误;神经递质通过突触小泡的转运,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C错误;突触后膜膜电位的变化与其对K+、Na+等离子的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D正确。整合突破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分析(1)Na+、K+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 ①K+浓度影响静息电位 ②Na+浓度影响动作电位 KK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NaNa浓度升高电位峰值升高浓度降低电位峰值降低(2)兴奋传导形式与特点2.兴奋在神经元间传递的过程分析(1)传递过程: (2)单向传递原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神经递质 ::,:,释放方式胞吐作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传递兴奋或抑制去向发挥完作用后被酶解或移走(3)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兴奋性递质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变化,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抑制性递质使该神经元的内外电位差进一步加大,不引起突触后膜发生电位逆转变化。3.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相关试题的解题策略(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定方法①根据是否有神经节: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②根据突触结构: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与前角(粗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可谐音记忆为“粗—出”。④根据切断实验法判断: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这种方法相对比较复杂,实验题中会涉及。(2)膜电位变化曲线解读 (3)电流计偏转问题解题策略 经典再练(2017山东潍坊期末,23)机体内相邻的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联系起来,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是由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与下一神经元的轴突建立的结构B.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体现了生物膜的功能特性C.突触后膜上存在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保证了兴奋传递的单向性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神经元必然产生动作电位答案C突触是由一神经元的轴突与下一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建立的结构,A错误;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属于胞吐,体现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D错误。高频命题点2通过激素的调节新题速递1.(2017河南安阳一模,13)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只运输给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B.盐酸进入小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不属于体液调节C.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只有反馈抑制下丘脑活动才能使激素含量恢复正常D.寒冷环境中,神经冲动和激素共同发挥作用,动员几乎所有细胞共同抵御寒冷答案D激素随着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各处,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A错误;盐酸进入小肠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中,促胰液素分泌增加,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C错误;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全身细胞,D正确。2.(2017河南洛阳二模,5)下列有关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激素都是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B.激素的化学本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C.激素都随体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D.激素都是调节细胞代谢的信息分子答案B有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类,如胰岛素,有的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小分子有机物,如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B错误。整合突破1.牢记激素的来源及相互关系2.理解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1)分级调节:激素的分泌调节一般要经过下丘脑→垂体→相关腺体三个等级。(2)反馈调节:相应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过程,目的是保持相应激素含量维持在正常水平。3.激素调节相关试题解题策略(1)动物生命活动方式的判断方法 (2)激素功能的实验探究策略①激素功能验证的一般思路:②动物分组的基本要求:选择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动物进行平均分组,且每组要多于一只。③注意观测指标的确定,如探究甲状腺激素生理功能可检测耗氧量、代谢或活动状况,具体实验应具体分析。④生理盐水在对照组中的作用不能用蒸馏水代替。经典再练1.(2017湖北七市联考,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分泌受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作用B.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调节C.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存在着反馈调节机制D.婴幼儿经常尿床是因为其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结构不完整答案D婴幼儿因大脑的发育不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会出现经常尿床的现象,但其反射弧的结构是完整的,D错误。2.(2017宁夏银川一中第四次月考,6)研究人员切除健康小鼠的胰脏,2天后小鼠出现糖尿病的一切症状。随后连续给其注射一定量溶于某种溶剂的胰岛素,发现其血糖含量恢复正常。由此推测:胰岛素能降低血糖。为了证明这一推论,你认为下列最适宜作为对照实验组的是 ()A.既不切除健康小鼠的胰脏,又不注射胰岛素B.用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胰岛素溶液进行注射C.将健康小鼠体内摘除的胰脏制成提取液,注射给切除胰脏的小鼠D.切除健康小鼠体内的胰脏2天后,只注射等量用于该实验的溶剂答案D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可知该实验设计还需要排除该实验溶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故D项符合题意。
本文标题:2020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第9讲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77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