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专题十九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010—2019年高考全国卷考情一览表考点2010—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合计1卷2卷1卷2卷3卷1卷2卷3卷1卷2卷3卷1卷2卷3卷1.生态系统的结构5年4考431313110年8考2.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5年3考3152931326、3110年10考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5年0考63110年2考【考情分析】本专题考查主要集中在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及其作用、食物链与食物网、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类型及功能。从命题角度看,多是以某一生态系统案例为背景,主要考查食物链、食物网的分析和计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特点和计算、物质循环途径、信息传递等知识。考点61考点62考点63考点61生态系统的结构1.(2016·海南,21,2分,难度★)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B)A.田螺B.小球藻C.大肠杆菌D.草鱼解析田螺、大肠杆菌、草鱼均属于消费者,不能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小球藻具有叶绿体,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2.(2015·全国2,4,6分,难度★)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B)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解析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散失)相等,B项错误。考点61考点62考点633.(2015·天津,1,6分,难度★)右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科学思维A.甲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不再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解析从图示关系可以看出,甲为个体,乙为种群,丙为群落,丁为生态系统。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不是个体,A项错误。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仍会发生波动,B项错误。群落不仅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还包括分解者,C项错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项正确。考点61考点62考点634.(2014·海南,16,2分,难度★)下列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D)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解析硝化细菌可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属于自养生物,是生产者,D项错误。考点61考点62考点635.(2013·广东,5,4分,难度★★)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综合运用解析由于鲈鱼以鱼a、鱼b为食,鲈鱼产量增加,鱼a、鱼b两种土著鱼数量减少,鲈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能量,根据能量传递逐级递减的特点,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项正确;鲈鱼与土著鱼是捕食关系,不是竞争关系,B项错误;根据营养关系,鲈鱼引入会导致土著鱼数量先减少后增加,间接导致浮游动物数量先增加后减少,C项错误;根据营养关系,浮游植物总量应该先减少后增加,D项错误。考点61考点62考点636.(2012·浙江,5,6分,难度★★)如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内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A.图中所含的食物链为捕食食物链B.这些生物的种群数量在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旅鼠的种群数量主要是由外源性因素调节的D.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的数量变化是一种正反馈调节获取信息考点61考点62考点63解析题目信息提示植物、旅鼠和旅鼠的天敌三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A项正确。由图可知三种生物的数量相对稳定且有小幅度的数量变化(波动),B项正确。旅鼠的数量和其食物(植物)及天敌之间有明显的相互调节关系,这种调节是种群自身以外的外源性因素调节,C项正确。该三种生物数量都是先增多再减少最后趋于稳定,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项错误。考点61考点62考点637.(2019·全国1,31,8分,难度★★)某果园中存在A、B两种果树害虫,果园中的鸟(C)可以捕食这两种害虫;使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Y诱杀B可减轻B的危害。回答下列问题。(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果树→A→C。该食物链的第三营养级是C。(2)A和B之间存在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通常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性引诱剂Y传递给害虫B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使用性引诱剂Y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种群密度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考点61考点62考点63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种间关系、信息传递及其对种群繁衍的影响。(1)果园中包含害虫A的一条食物链是果树→害虫A→鸟(C),其中鸟是第三营养级。(2)种间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3)性引诱剂是人工合成的一种化学物质,属于化学信息。使用性引诱剂可以诱杀B的雄性个体,从而破坏B种群的性别比例,导致种群密度降低,从而减轻B的危害。考点61考点62考点638.(2017·江苏,26,8分,难度★★)某地因采矿导致地表下沉,成为无法利用的荒地。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因地制宜,通过引水等措施,将该地改造成湿地生态公园,一些生物陆续迁入,并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生物群落。下图是该公园生态系统食物网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科学思维考点61考点62考点63(1)该公园生物群落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2)图中昆虫与杂食性鱼类之间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在黑斑蛙的繁殖季节,雄蛙通过叫声这种物理信息求偶;雌蛙通常在近岸水深10~30cm的草丛间产卵,可采用等距取样法了解该蛙卵块的密度。(4)因该水域有些渗漏,补水时曾不慎引入含除草剂的水,导致一些水草死亡。水草腐烂后,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中最先快速增殖的是浮游生物类。(5)图中既含有初级消费者,又含有次级消费者的生物类群有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若蛙类与猛禽之间还存在1个营养级,请写出该营养级中2类不同纲的生物:蛇类、肉食性鱼类、鼠类(任写其中两类)。考点61考点62考点63解析(1)某地成为荒地后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原有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也有可能存在,所以,从此地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杂食性鱼类捕食昆虫,两者为捕食关系;杂食性鱼类又与昆虫共同捕食水草,两者为竞争关系,故杂食性鱼类与昆虫的种间关系有捕食和竞争。(3)叫声属于物理信息。用取样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对于呈带状分布的种群宜采用等距取样法。(4)水草与浮游生物类中的浮游植物为竞争关系,两者会争夺该水域中的资源。若水草部分死亡,浮游植物可利用的资源增多,且水草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的无机盐等可被浮游植物利用,故浮游生物类最先快速增殖。(5)底栖动物类、杂食性鱼类、滤食性鱼类都以浮游生物类为食,浮游生物类中既有浮游植物,又有浮游动物,同时杂食性鱼类还以水草和昆虫为食,故这三种生物类群中既有初级消费者,又有次级消费者。以蛙为食,又被猛禽捕食的生物有爬行动物(如蛇类)、哺乳动物(如鼠类)、鱼类(如肉食性鱼类)等。考点61考点62考点63食物链条数、不同的营养级动物的种间关系判断方法(1)任何一条食物链都从生产者开始,止于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中间有任何停顿都不能算完整的食物链。(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判断某种生物的营养级要根据此生物所在的具体食物链来确定。(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如蜘蛛与蟾蜍,二者之间既可以是捕食关系,又可以是竞争关系。考点61考点62考点639.(2016·全国3,31,8分,难度★)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其他合理答案也可)。解析(1)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冻原生态系统的温度较低,不利于土壤中微生物(分解者)对土壤有机物的分解,所以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通常,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不会很长,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理解考点61考点62考点6310.(2013·全国大纲,33,11分,难度★★)某一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A和浮游植物B,其中鳙鱼以浮游动物A为食,浮游动物A以浮游植物B为食。回答下列问题。(1)为提高池塘鳙鱼的产量,采取向池塘中施肥和捕捞小型野杂鱼等措施,其中施肥的作用是直接提高浮游植物B的种群数量。捕捞野杂鱼的作用是降低其与鳙鱼对食物、氧气(或溶解氧)和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若大量捕捞使池塘中的鳙鱼数量减少,则短时间内会导致浮游植物B的种群数量迅速下降。(3)若池塘施肥过量,一段时间后,池塘内上述三个优势种群消失了两个,它们是浮游动物A和鳙鱼,消失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氧气(或溶解氧)。再经过一段时间后,仅存的一个优势种群也基本消失,而另一类生物如微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变黑发臭,该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考点61考点62考点63解析(1)当水温、无机盐、光照等条件适宜时,浮游植物可大量繁殖,因此施肥可直接提高浮游植物B的种群数量。其他野杂鱼和鳙鱼之间是竞争关系,因此捕捞野杂鱼能降低其与鳙鱼对食物、氧气、生存空间等资源的竞争。(2)这三个种群构成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大量捕捞鳙鱼使其数量减少,浮游动物A因天敌数量减少而增加,浮游植物B因天敌数量增加而减少。(3)由于施肥过量,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影响下层植物的光合作用,浮游植物B呼吸作用相应增强,会使水中溶解氧减少,造成浮游动物A和鳙鱼死亡。动植物死亡后,水中的厌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大量繁殖,产生有害气体,使水体发黑变臭,这些厌氧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考点61考点62考点6311.(2011·全国,31,12分,难度★★)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下列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寄生。(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答案考点61考点62考点63(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增加(填“增大”“减小”或“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减弱(填“增强”“减弱”或“不变”)。解析(1)(2)原来岛屿上的狐捕食野兔。人登岛牧羊后,人捕食羊、野兔和狐,狐捕食羊羔,据此可画出食物网,并看出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兔瘟热病毒寄生在兔的活细胞中。(3)人登岛后捕食狐,第5年由于狐的大量减少,野兔失去天敌的制约,大量增加,种内竞争加剧。(4)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会使被捕食者种群密度降低,减弱传染病流行程度。考点61考点62考点6312.(2011·全国大纲,32,11分,难度★★)回答下列与生态学有关的问题。(1)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
本文标题: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十九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7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