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3 T 217.2-2007 桑蚕种 第2部分 桑蚕种质量检验规程
ICS65.020.20B61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217.2-2007代替DB33/T217.2-2002桑蚕种第2部分:桑蚕种质量检验规程SilkwormeggsPart2:Inspectionrulesofqualityforsilkwormeggs2007-03-05发布2007-04-05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3/T217.2-2007前言DB33/217-2007《桑蚕种》分为七个部分:——第1部分:桑蚕种质量;——第2部分:桑蚕种质量检验规程;——第3部分:桑蚕种母蛾检疫规程;——第4部分:桑蚕种繁育技术规程;——第5部分:桑蚕种冷藏保护技术规程;——第6部分:桑蚕种浸酸技术规程;——第7部分:桑蚕种催青技术规程。本部分为DB33/217-2007《桑蚕种》系列标准的第2部分。本部分代替DB33/T217.2-2002《桑蚕种第2部分:桑蚕种质量检验规程》第6章成品检验,本部分与DB33/T217.2-2002第6章相比,主要变化如下:——增加了“检验项目”(见第3章);“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检验流程”,并调整了原原种、原种抽样要求(见第4章);——将“技术要求”改为“检验方法”,调整了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质量指标的检验方法,删除了“散卵原种”的检验和“检验证书”(见第5章)。本部分由浙江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浙江省蚕种质量检验站、浙江省蚕种管理站、浙江省蚕种公司、浙江省农业厅蚕种科技服务中心。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张庆芳、吴海平、楼霞、张三妹、陶涛、徐杰。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DB33/T217.2-1998、DB33/T217.2-2002。DB33/T217.2-20072-1桑蚕种第2部分:桑蚕种质量检验规程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桑蚕种质量检验的方法。本部分适用于桑蚕种质量的检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DB33/217.1-2007桑蚕种质量DB33/T217.7-2007桑蚕种催青技术规程3检验项目3.1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a)单蛾良卵数;b)良卵率;c)实用孵化率;d)纯度;e)包装标识。3.2一代杂交种a)盒卵量;b)良卵率;c)实用孵化率;d)杂交率;e)包装标识。4抽样与检验流程4.1抽样4.1.1抽样时间越年种在入库后抽样,浸酸种在装盒后抽样。4.1.2抽样方法、数量4.1.2.1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以制种批为单位,每批随机抽10张。先进行外观包装检验;然后随机抽取其中两张,进行卵质检验。4.1.2.2一代杂交种以制种批为单位,每批随机抽10盒,先进行外观包装检验;然后每盒取1g卵混合成1个样品卵,作卵质检验。4.1.3样品保存样品保存条件与所抽样的制种批相同。4.2检验流程4.2.1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检验流程DB33/T217.2-20072-2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检验工作流程,见图1。图1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检验工作流程图4.2.2一代杂交种检验流程一代杂交种检验工作流程,见图2。每盒1.00g图2一代杂交种检验工作流程图5检验方法5.1原原母种、原原种、原种制种批抽样10张张包装标识抽2张良卵率检验实用孵化率检验纯度检验制种批抽样10盒包装标识良卵数检验良卵率检验实用孵化率检验杂交率检验留样备用盒卵量检验样卵10.00g取每张1~7号卵圈取每张8~14号卵圈各1/4拼接DB33/T217.2-20072-35.1.1单蛾良卵数和良卵率取样品的1号~7号卵圈,逐圈调查良卵数和不良卵数,逐圈计算单蛾良卵数和良卵率。调查卵圈数调查卵圈良卵总数单蛾良卵数(粒)=100(%) 调查卵圈不良卵总数调查卵圈良卵总数调查卵圈良卵总数=良卵率5.1.2实用孵化率取良卵数和良卵率检验后的14个卵圈,按DB33/T217.7-2007中简化催青标准催青,计算实用孵化率。100d2)%(调查良卵数最多孵化蚁蚕头数连续=实用孵化率5.1.3纯度从2张样品的8号~14号卵圈中,每圈取1/4拼接后,进行简化催青。全部蚁蚕饲养至4龄第2天,调查蚕的体色、斑纹,选出不符合品种固有性状的蚕(若在蚕期难以判别品种性状的,则需饲养至结茧,根据茧形判断其性状特征)做好记载,计算品种纯度。在饲养过程中,不淘汰弱小蚕,防止个体遗失。100)(%调查总头数头数含茧不符品种固有性状蚕调查蚕总头数)=纯度(5.1.4包装标识检查包装标识是否符合DB33/217.1-2007规定。5.2一代杂交种5.2.1盒卵量经外观包装检验合格的10盒蚕卵,逐盒称量,其平均值即为该批蚕种盒装卵重量。再根据每克卵的良卵数,计算盒卵量。盒卵重量卵数盒卵量(粒)=每克良5.2.2良卵率从样品卵中取3个1.00g小样,分别调查良卵粒数、不良卵粒数,计算良卵率。100%良卵数+不良卵数良卵数)=良卵率(5.2.3实用孵化率从良卵率调查后的3个样品卵中取2个1.00g良卵,按DB33/T217.7-2007中简化催青标准催青,计算实用孵化率。计算方法同5.1.3。5.2.4杂交率从样品卵中取0.5g卵进行催青,全部蚁蚕饲养至4龄第2天,调查蚕的体色、斑纹,选出不符品种固有性状的蚕(若在蚕期难以判别品种性状的,则需饲养至结茧,根据茧形判断其性状特征),做好记载,计算杂交率。在饲养过程中,不淘汰弱小蚕,防止个体遗失。100)(%调查蚕总头数头数含茧不符品种固有性状蚕调查蚕总头数)=杂交率(5.2.5包装标识检查包装标识是否符合DB33/217.1-2007规定。6数据修约卵粒数取整数,其余按数学修约规则,保留两位小数。
本文标题:DB33 T 217.2-2007 桑蚕种 第2部分 桑蚕种质量检验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81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