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2698-2014 客车座椅约束隔板结构强度及安全要求
ICS43.040.60T30备案号:43098-2014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698-2014客车座椅约束隔板结构强度及安全要求Passengerseatretrainingbarrierstructurestrengthandsafetyrequirements2014-07-20发布2014-08-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698-2014I目次前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要求..............................................................................14.1总体要求......................................................................14.2抗前倾性能—动态试验..........................................................24.3抗前倾性能-静态试验...........................................................24.4约束隔板背部吸能特性..........................................................34.5燃烧特性......................................................................35试验方法..........................................................................35.1抗前倾性能动态试验............................................................35.2抗前倾性能静态试验............................................................55.3约束隔板背部吸能性试验........................................................65.4燃烧特性试验..................................................................6附录A(规范性附录)对台车及假人的测量..............................................8附录B(规范性附录)允许伤害指标的确定..............................................9DB32/T2698-2014I前言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提出并归口。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先昌电能部件有限公司、江苏省公路学会、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明新、李德云、覃祯员、胡俊宇、林峰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32/T2698-20141客车约束隔板结构强度及安全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客车以及专用校车用约束隔板的结构强度、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M2、M3类中B级和Ⅱ、Ⅲ级客车以及专用校车用约束隔板。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454纺织品燃烧性能试验氧指数法GB8410汽车内饰材料燃烧特性GB/T8627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GB11552-2009乘用车内部凸出物GB13057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GB14166机动车乘员用安全带、约束系统、儿童约束系统ISOFIX儿童约束系统GB24406专用校车学生座椅系统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ISO6487道路车辆碰撞试验测量技术检测仪器3术语和定义GB13057、GB2440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约束隔板Restrainingbarrier安装在车身结构上,用于在前方碰撞事故或紧急制动过程中约束位于其后方乘员的装置。[GB24406-2012定义3.11]3.2辅助座椅Auxiliaryseat台车上约束隔板后面安装假人的座椅,代表着车辆上使用的位于约束隔板后面的座椅。4要求4.1总体要求4.1.1约束隔板的高度和宽度DB32/T2698-20142客车:从摆放乘客脚部的地板向上至约束隔板上缘高度应不小于860mm,宽度应不小于后排此类座椅靠背对应的宽度。专用校车:约束隔板上缘距地板高度应不小于其后座椅总成的高度,幼儿专用校车约束隔板下缘应紧贴地板,小学生专用校车和中小学生专用校车约束隔板下缘距离地板高度应不大于200mm,并避免卡住脚部,宽度应不小于后排此类座椅靠背对应的宽度。4.1.2约束隔板的尺寸规格应符合产品图样要求,结构强度应分别符合4.2或4.3和4.4的规定,非金属材料的燃烧特性应符合4.5的规定。4.2抗前倾性能—动态试验3.2.1乘员能被其前方约束隔板和(或)安全带恰当地约束住。对于客车约束隔板,假人躯干和头部的任何部分向前位移不应超过位于辅助座椅R点前1.6m的横向垂面。对于幼儿专用校车、小学生专用校车约束隔板,假人躯干和头部的任何部分向前位移不应超过位于辅助座椅G点前1.1m的横向垂面。对于中小学生校车约束隔板,假人躯干和头部的任何部分向前位移不应超过位于辅助座椅G点前1.2m的横向垂面。4.2.2乘员未受到严重伤害。按附录B确定的允许伤害指标,应满足以下要求:a)头部允许指标(HIC)小于500;b)胸部允许指标(ThAC)小于30g(持续时间小于3ms者除外)(g=9.81m/s²);c)腿部允许指标(FAC)小于10kN(儿童假人除外)。4.2.3约束隔板及其固定件足够牢固,应满足以下要求:a)约束隔板连接件或配件在试验过程中未完全脱离;b)约束隔板的任何固定点未与车身完全分离;c)约束隔板不应出现可能给乘员带来伤害的危险棱角或尖角。对于直径165mm的头型能接触到的任何部分,其曲率半径不小于5mm,则可认为满足此要求。a)约束隔板连接件或配件在试验过程中未完全脱离;a)约束隔板的任何固定点未与车身完全分离;b)约束隔板不应出现可能给乘员带来伤害的危险棱角或尖角。对于直径165mm的头型能接触到的任何部分,其曲率半径不小于5mm,则可认为满足此要求。4.3抗前倾性能-静态试验4.3.1约束隔板所受的作用力-位移曲线应在图1规定的范围内。DB32/T2698-20143图1作用力-位移区间4.3.2约束隔板施力中心的位移不超过356mm。4.3.3约束隔板的任何安装固定点不应脱开。4.3.4约束隔板的任何部件不应分离。4.4约束隔板背部吸能特性4.4.1客车:按5.3规定的试验,等效质量为6.8kg、直径为165mm的头型以24.1km/h的水平速度撞击客车约束隔板背部头部保护区,作用在该撞击头型上的减速度超过80g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3ms,且最大减速度小于等于120g。4.4.2专用校车:按5.3规定的试验,等效质量为5.2kg、直径为165mm的头型以24.1km/h的水平速度撞击专用校车约束隔板背部头部保护区,作用在该撞击头型上的减速度超过80g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3ms,且最大减速度小于等于120g。4.5燃烧特性约束隔板所用非金属材料应具有阻燃性能,其烟密度等级(SDR)应不大于75;塑料件和面料的氧指数OI应不小于22%;海绵应采用符合GB8410规定的阻燃材料,其燃烧速度应不大于70mm/min。5试验方法5.1抗前倾性能动态试验5.1.1试验约束隔板及辅助座椅的准备5.1.1.1试验约束隔板和辅助座椅应安装在代表车身的试验平台上,辅助座椅应直接放置在试验约束隔板后面,两者安装方式与其在车辆上状态一致。5.1.1.2试验平台上试验约束隔板及辅助座椅的固定件应与安装该约束隔板的车辆固定件相同,或具有相同的特性。5.1.1.3试验约束隔板和辅助座椅的装饰件和附件应齐全,约束隔板上的附件应处于正常使用位置。DB32/T2698-201445.1.1.4如辅助座椅可横向调整,应调节到横向最宽位置。5.1.1.5如辅助座椅靠背可调整,应调整到制造厂推荐的正常使用值,如无制造厂特定的推荐值时,尽可能向垂线后方倾斜25°。5.1.1.6安装在辅助座椅上的安全带应符合GB14166的规定。5.1.2约束隔板间距通过座椅基准点沿纵向水平线向前测量,辅助座椅靠背和约束隔板后表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应满足GB13057或GB24406的规定,也可按照车内座椅与约束隔板实际间距确定。5.1.3试验15.1.3.1试验平台试验平台应安装在模拟滑车上。5.1.3.2假人5.1.3.2.1客车使用混合III型第50百分位人体模型,专用校车使用第5百分位人体模型和P系列6岁儿童假人。5.1.3.2.2假人应无约束地放在辅助座椅上,使其对称面同所述乘坐位置的对称面相一致。5.1.3.2.3假人的手应放在大腿上,肘部接触到靠背,腿处于最大伸展位置,如可能时应平行,脚跟接触地板。5.1.3.2.4每个所使用的假人应按下列程序安置在座椅上:a)将假人按要求安放在座椅上;b)将一块76mm×76mm的刚性平面放置在假人躯干前方要求的位置;c)以250N~350N的水平力将此平面压向假人躯干,调整假人位置并保持头部中心平面平行于车辆的对称平面;d)将该刚性平面小心地移去;e)将座椅上的假人向前移动,重复上述安装步骤;f)如果需要,下部肢体的位置应调整;g)碰撞时,所装仪器应对假人的运动无任何影响;h)试验前,测量仪器系统的温度、湿度应稳定,并保持在19℃~26℃、10%~70%范围内。5.1.3.3碰撞模拟5.1.3.3.1模拟滑车的碰撞速度应为30km/h~32km/h。5.1.3.3.2模拟滑车的减速度或加速度-时间曲线应保持在图2所示的限定区间内。5.1.3.3.3平均减速度或加速度应在6.5g~8.5g之间。5.1.3.4试验中不测量假人的伤害值。DB32/T2698-20145图2平均减速度或加速度-时间曲线图5.1.4试验25.1.4.1对佩戴安全带的假人重复进行5.1.3规定的试验,并测量其伤害值。5.1.4.2对台车及假人的测量应符合附录A的规定,其允许伤害指标应按附录B确定。5.2抗前倾性能静态试验5.2.1试验装置静态试验加载装置的示意图见图3,加载装置的长度L比试验约束隔板宽度小102mm;与约束隔板部件接触的表面材料的硬度应不小于邵尔A80;每个圆柱面应至少安装一个力传感器,以测定4.3规定的力。单位为毫米图3静态试验加载装置5.2.2约束隔板抗前倾静态加载试验5.2.2.1用5.2.1规定的加载装置对约束隔板背部施力,其施力方向水平向前,且位于相应乘坐位置的垂直中心面内。5.2.2.2通过下部加载装置施加3114N的力,在5s~30s
本文标题:DB32∕T 2698-2014 客车座椅约束隔板结构强度及安全要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09906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