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2376-2013 蓝莓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ICS65.020.20B61备案号:41089-2014DB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2376—2013蓝莓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Technicalcodeforsoftwoodcuttingpropagationofblueberry2013–12–30发布2014–01–20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376—2013I前言蓝莓(Vacciniumspp.),又称蓝浆果,是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原产北美。我国由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引种栽培,我省是南方最早开始种植和育苗的省份。为规范育苗技术,提高苗木质量和种植水平,特编制《蓝莓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地方标准,以达到规模化生产的目的,促进我省蓝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标准编写格式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与编写规则》、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编制。本标准参照执行了GB6001《育苗技术规程》。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出。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本标准起草人:於虹、姜燕琴、贺善安。DB32/T2376—20131蓝莓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蓝莓(Vacciniumspp.)嫩枝扦插育苗的插床构建、扦插时期、扦插基质、插穗准备、扦插、插后管理、移植育苗、苗期管理、病虫害防治、苗木出圃、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在全光照间歇喷雾条件下,使用嫩枝扦插方式培育蓝莓苗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5084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GB6001育苗技术规程3插床构建3.1插床3.1.1插床规格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且靠近水源的硬质地建置插床。插床建成长方形,床宽100cm~120cm、床高30cm~45cm,床长10m~30m,插床间距40cm~50cm。3.1.2插床构造插床四周边用砖砌成,插床的构造要保证排水通畅。插床底部铺20cm厚扦插基质。3.1.3插床间通道插床间用砖铺设20cm~30cm宽人行通道。通道两侧设排水沟。3.2全光照间歇喷雾系统利用定时间歇式湿度控制系统,设置喷雾时间程序,实现喷雾系统控制。喷雾用水水质按GB5084规定执行。4扦插时期本省蓝莓嫩枝扦插期定在5月~8月。5扦插基质DB32/T2376—201325.1采用泥炭和珍珠岩混合扦插基质,配置比例为1:1~1:4,pH值为4.0~5.0。5.2扦插基质配置好后平铺于插床内。扦插前1d~2d用500倍~6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600倍~800倍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人工喷洒消毒,每667m2苗床喷洒药液10m3;然后喷雾喷透基质。6插穗准备6.1插穗采集6.1.1插穗选择在采穗圃、品种园和生产基地,在母树树冠中上部外围选取半木质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的营养枝条或成年树萌蘖枝条作为插穗材料。6.1.2插穗采集在晴天早晚或阴天、小雨天进行采穗,采集的插穗须保持枝条及叶面湿润,用塑料布包装并及时运回苗圃,置于阴凉处摊开处理,随时喷雾以保持插穗水分。插穗分品种捆扎,挂标签,标明品种名称、采集地点、时间和采集人。穗穗一般随采随用,如需调运,应进行保鲜处理。6.2插穗处理6.2.1插穗剪取除去插穗先端未木质化部分,在半木质化部位,剪取10cm~12cm长度的枝条作为插条。保留顶端叶片4片~6片,去掉下部叶片。上下剪口以平剪为宜,切口要求平滑、不破皮、不劈裂。剪穗过程中需保持叶面湿润。插穗剪截完成后,用锋利的单面刀片在插穗基部1cm~2cm处往下削去表皮,以不伤到木质部为宜。处理好的插穗分品种每20枝~30枝捆扎成束,下端齐平。6.2.2激素处理插穗基部2cm~3cm处浸入500×10-6~1000×10-6浓度的萘乙酸溶液15秒~20秒或1000×10-6~2000×10-6浓度的吲哚丁酸溶液20秒~30秒后取出扦插。7扦插7.1扦插方式人工扦插。为避免损伤幼嫩插穗,先用细竹签打洞,再垂直插入已用激素处理过的插穗。7.2扦插深度扦插深度为3cm~4cm。7.3扦插密度插穗以株间叶片相接,不相互重叠为度,一般以株距3cm~4cm,行距为4cm~5cm为宜。7.4扦插过程中,喷雾系统打开,插穗随取随插。7.5扦插完毕后对插床喷透水一次。DB32/T2376—201338插后管理8.1水分管理8.1.1插穗生根前水分调控插穗扦插后至生根前以保持叶面始终湿润为宜,用间歇性自动化喷雾系统调节。插穗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100%,扦插基质湿度保持在最大持水量的50%左右。8.1.2插穗生根后水分调控插穗幼根开始形成后,自动喷雾系统在每天太阳升起时打开,太阳落山后关闭。插穗大量根系形成后,关闭自动喷雾系统,改为人工喷雾。依据扦插基质的湿度,人工开关喷雾。8.2消毒杀菌扦插后每隔7d~10d用600倍~800倍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喷一次,喷药在日落黄昏时进行。此外,保持插床清洁,及时拣去落叶。8.3插床除草经常巡视插床,除去插床里的杂草。9移植育苗9.1移植时间5月~6月扦插的苗木在当年10月移植,7月~8月扦插的苗木在次年4月移植。9.2建露地移植床移植床作平床,采用东西方向,床宽120cm~150cm,床长依地形和操作管理方便而定。床间步道宽30cm~50cm。苗床周围设排水沟。移苗前1d~2d对苗圃露地土壤进行杀虫灭菌。杀虫可用10%辛硫磷颗粒剂结合翻地均匀撒于土壤中,用量20g/m2~40g/m2。灭菌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均匀喷洒土壤表面。9.3营养土配制泥炭、珍珠岩、园土按1:1:1的比例混合拌匀待用,适宜pH值为4.0~5.5。9.4容器准备一般采用黑色塑料营养钵,以直径16cm~18cm、高12cm~14cm为宜。9.5移植前处理移苗前2d用800倍~1000倍百菌清溶液对插床喷洒进行消毒。9.6插床起苗起苗时尽量保留根系所带基质。将健壮生根苗分品种每30株~50株捆在一起。对没有生根或根系偏小的插穗,用激素处理后再次插入已换用新配扦插基质的插床中。DB32/T2376—201349.7移植9.7.1移栽移栽选择在无风阴天或傍晚进行。在营养钵底部装填1/3~1/2营养土(依据扦插苗根系的大小),将生根的扦插苗放置中间,一手持苗,一手舒展根系并将余下的营养土填入,以土面低于容器口1.5cm~2.0cm为宜。栽植深度与幼苗在插床时的深度一致。移栽过程中不要碰断苗根和叶片。9.7.2浇水移植好的盆栽苗整齐地排放在苗床上,容器上口平整一致,随即浇足定根水。9.8遮荫有喷灌设施的苗床可以不用遮阴,及时喷水即可。没有喷灌设施的苗床,需在苗床上方用木桩或竹竿搭建遮荫架,用透光率为50%的遮阳网遮荫,高度150cm左右。当新梢抽出后或高温退去后即可撤去遮荫架。9.9品种标记在苗床前端设品种标记牌。10苗期管理10.1水分管理10.1.1采用喷灌、浇灌等办法,提供苗木根系活动所需的的水分。10.1.2灌水要适时适量,移苗初期要适量勤浇,保持营养土湿润。10.1.3苗圃地内排水沟必须通畅,发现有积水立即清沟排渍。10.2肥料管理10.2.1苗木抽梢后,毎隔15d~20d采用撒施法施用硫酸铵或尿素一次,硫酸铵用量为每667m2施用20kg,尿素用量为每667m2施用10kg;8月~9月改用氮磷钾复合肥,用量为每667m2施用20kg,每月1次~2次。10.2.2追肥宜在傍晚施用,切勿在午间高温时施肥。10.3除草要遵循“早除、勤除、尽除”的原则,做到容器内、床面和步道上无杂草。10.4除花芽主要是在冬季或早春抹除苗木上的所有花芽,避免其无谓消耗生长。10.5其它管理措施如在育苗期发现容器内营养土下沉露根,需及时填补。11病虫害防治DB32/T2376—2013511.1常规病虫害防治方法按GB6001规定执行。11.2蓝莓苗木特有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见附录A。12苗木出圃12.1合格苗要求苗圃露地蓝莓容器苗需培育12个月以上,长势好,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出圃蓝莓苗木分为2个等级:Ⅰ级苗木的根径大于0.6cm,苗高大于60cm(出圃修剪前),基部分枝在3个以上;Ⅱ级苗木根径大于0.4cm,苗高大于40cm,基本分枝不少于2个。12.2苗木出圃起苗时间与栽植季节一致,做到随起、随运、随栽植。起苗时防止容器破碎或损坏,保持容器内根团完整。干旱地区在起苗前的3d~6d浇灌透水1次。运输中避免风吹、日晒,防止苗木发热和风干。有检疫对象的或质量规格不符的苗木均不能出圃。出圃合格苗要附标签。13档案管理建立蓝莓育苗技术档案,按GB6001规定执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32∕T 2376-2013 蓝莓嫩枝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0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