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41T 858-2013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
DB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858—2013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2013-12-25发布2014-02-25实施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41/T858—2013I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济源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济源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晋四清、尚光贞、汪醒平、吴荣平、吴明、李泽义、易承锋。本标准参加起草人:张安斌、商小斌、郑霞娟、牛景景、吴小勇、葛慧利、成翠霞、曹贤。DB41/T858—20131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金针菇的术语与定义、产地环境、设施与设备、消毒、生产工艺、采收、包装上市。本标准适用于河南省金针菇工厂化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T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NY5358-2007无公害产品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DB41/T462-2006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规范DB41/T464-2006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范DB41/T470-2006金针菇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培养基质具有适宜的理化性质,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基质。3.2菌种生长在适宜基质上,具结实性的菌丝培养物,包括母种、原种、栽培种。3.3栽培种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称三级种。3.4子实体产生孢子的真菌组织器官。DB41/T858—201323.5消毒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有害微生物的方法。3.6灭菌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一切微生物的方法。3.7无菌不含活菌体。3.8接种将菌种移植到培养基物中的操作。3.9菌种退化菌种生产过程中,由于遗传变异、环境变化、人工因素造成生活力下降的现象。3.10催蕾采取控温、控湿、通风、振动及适当光照等方法促进菇蕾形成的技术措施。3.11搔菌搔动培养料表面的菌丝,形成机械损伤,刺激子实体形成的技术措施。4产地环境应符合NY5358-2007的要求。5设施与设备5.1原料库原料库防雨、通风、地面硬化,应满足30d生产用料的库容量。5.2装袋车间DB41/T858—20133按日生产量配备拌料、装袋等机械设备,地面应硬化、平坦、水电充足,使用方便,备有水槽、地沟和下水道,出入方便。5.3灭菌车间车间应空间充足,水电齐全,通风散热良好,与装袋操作车间和预冷室相通,按日生产量配备蒸汽发生源、高压或常压灭菌设备。5.4净化接种室按日生产量设置净化接种室面积,包括预冷、净化缓冲和接种操作室。接种操作室消毒试剂和设备应符合DB41/T464-2006附录A.1.5。5.5菌丝培养室按日生产量设置培养室数量和面积,菌丝培养室应有调风调湿调温调光控制系统,并符合DB41/T464-2006中附录A.1.6的规定。5.6搔菌室按日生产量设置搔菌室空间面积,并设净化水入口、排水、调温调湿设备和一些附属设施。5.7育菇室按日生产量设置育菇室面积面积,育菇室床架设5~8层,层间距40cm,宽度90cm,应具备调风调湿调温调光智能化控制系统。5.8产品包装车间和低温贮存库按日生产量配备相适应的分装器械和设备。贮存库温度控制在3℃~5℃。5.9其它附属设施以简便、高效、经济为原则,按生产工艺流程合理布局,各生产车间合理设置连接设施,如:轨道和传送带等。6消毒6.1紫外线消毒法紫外灯照射30min~60min,用于各种器具表面或空气消毒。6.2药物消毒采用75%酒精、3%来苏尔等消毒剂,用于各种器具表面和使用操作工具的消毒。6.3熏蒸消毒采用汽雾消毒盒(剂),用于室内空间消毒,消毒剂配制和使用方法均应符合DB41/T464-2006中附录C的要求。7生产工艺DB41/T858—201347.1生产工艺流程备料→预处理→原料配制→装袋→灭菌→预冷→接种→菌种培养→搔菌→催蕾→抑制→套袋→菇期管理→采收→分级包装。7.2品种选择选择性状优良,抗逆性强,适宜工厂化生产的品种。7.3菌种菌种应符合本品种感官指标,菌丝粗壮,生活力强,无退化,无杂菌污染。7.4培养基质7.4.1基质木屑、玉米芯、棉子壳、米糠、麸皮、玉米粉和少量石灰、石膏等。7.4.2质量要求应符合NY/T5099的要求。7.4.3推荐配方配方1:玉米芯36%、棉子壳30%、麸皮30%、玉米粉3%、石灰1%。配方2:木屑33%、玉米芯30%、米糠22%、麸皮11%、玉米粉3%、石灰1%。配方3:棉籽壳45%,麦麸30%,木屑21%,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玉米芯2%。7.4.4搅拌装袋采用三级搅拌系统把配好的原料混合均匀,含水量控制在64%~65%,pH值为6~7。利用冲压式搅拌机把混合好的原料迅速装袋,打孔和压盖,装料深度为袋长的2/3,松紧适宜,不漏气,转运过程不得损伤料袋。7.4.5灭菌装袋后3h内必须进入灭菌流程。7.4.5.1常压灭菌料袋在灭菌锅内分层排列,保持良好的蒸汽循环,温度升至100℃开始计时,保持12h,再闷锅6h。7.4.5.2高压灭菌料袋在锅内分层排列,保持良好的蒸汽循环,灭菌前先排放两次冷空气,0.15MPa~0.18MPa压力下保持3h,自然降压、出锅。7.4.6预冷进入消毒过的预冷室后,冷却至30℃以下。DB41/T858—201357.5接种7.5.1接种室消毒按DB41/T464-2006中附录F规定的方法进行消毒。7.5.2接种方法按DB41/T464-2006中附录G规定的方法进行接种。7.5.3接种量每袋接种量达料重的3%~5%。7.6培养培养室温度为16℃~18℃,湿度小于6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3500uL/L,光照小于50LX,7d~8d检查一次,发现杂菌及时拣出,培养25d~30d,菌丝长至2/3时即可进入搔菌流程。7.7搔菌使用专用搔菌工具和设备使料面菌丝断裂、去除袋口表面菌种块,并将料面整平,适当补水,使菌丝快速恢复。7.8催蕾搔菌处理后应及时进行催蕾,采取降温措施,温度控制在12℃~13℃,同时湿度保持在90%~95%,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1000uL/L~1800uL/L之间,子实体形成雏形,催蕾结束。7.9抑制子实体1cm~2cm时,开始抑制,温度控制在3℃~5℃,室内保持微风循环,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500uL/L左右,减少上下层温差,同时,每天50LX~100LX光照1h,5d~7d后抑制结束。7.10套袋子实体长至4cm以上时,开始套袋,外套袋采用比原菌袋宽4cm、长40cm的聚乙烯塑料袋,外套袋端口超过子实体高度2cm,随着子实体生长,对外套袋进行向上逐渐提拉,高度始终超过子实体2cm~3cm,整个生长期提拉3~5次。7.11育菇管理套袋后,菇室温度控制在5℃~10℃左右,湿度在85%~90%,促使菇蕾分化分枝,二氧化碳浓度控制在2500uL/L~10000uL/L之间,每天通风,无光培养,使菇柄粗状,整齐一致。7.12病虫害防治按DB41/T462-2006的规定执行。8采收子实体长度达13cm~15cm,菌盖直径达0.5cm~1.0cm时为收获适期,及时采收。DB41/T858—201369包装上市采收后进入包装间,产品按DB41/T470-2006的规定执行,进行挑选、剪根分级包装和贮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标题:DB41T 858-2013 金针菇工厂化袋栽工艺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19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