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61∕T 557.8-2012 富硒蛋鸡生产技术规程
ICS65.020B44DB61陕西省地方标准DB61/T557.8—2012富硒蛋鸡生产技术规程2012-11-19发布2012-11-30实施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61/T557.8—2012I前言本标准为DB61/T557.1~16—2012的第8部分。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进行编写与表述。本标准由安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局提出。本标准由陕西省农业厅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康市畜牧兽医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少谋、刘绵刚、汪成安、张建文、周黎明、李娟、吴杰、李强斌。DB61/T557.8—20121富硒蛋鸡生产技术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纯天然富硒蛋鸡生产的环境条件、技术要求、饲养管理办法、防病治病等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用纯天然富硒饲草饲料生产纯天然富硒蛋鸡。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NY5027无公害食品畜禽饮用水水质NY5040无公害食品蛋鸡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3鸡场3.1选址应选择自然生态环境良好,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土壤为贫瘠的沙质土壤,周围有较大面积的农业或林果茶业用地,离主干公路、铁路有500m以上的距离,且水电路讯四通。离村、镇居民点至少1000m以上,周围2km以内无大型化工厂、矿厂、屠宰厂或其它畜牧养殖场等污染源,不得在饮用水源、食品厂的上游。3.2建筑布局养鸡场应严格按照生产区、生活区分开,雏鸡、成年鸡分开饲养的原则进行布局。生产区应处在下风向。在生产区内,按地势、风向由生产管理区→鸡群饲养区→粪污处理区的顺序设置,雏鸡舍和成年鸡舍分开,一般相距30m~50m。采用全进全出工艺,至少每栋鸡舍能饲养同一日龄的同一批鸡。场内道路应设清洁道和脏污道,不相互交叉。应建设消毒室、淋浴室、更衣室、贮蛋室、饲料室、兽医室、隔离室等辅助设施。粪便堆集发酵场应在鸡舍的下风向和地势较低处,离鸡舍有50m以上的距离,四周应挖防洪沟,防止粪便污染周围环境。鸡场各分区之间和沿鸡场周围应设绿化隔离带,设置防鸟设施。鸡舍地面和墙壁应便于清洗,并能耐酸、碱等消毒药液清洗消毒。3.3环境监测3.3.1空气鸡舍空气质量应符合NY/T391标准规定。3.3.2饮用水应符合NY5027标准规定。DB61/T557.8—201223.3.3饲料应符合富硒配合饲料的质量卫生标准,硒含量必须达到0.10mg/k~0.30mg/kg的标准。3.3.4舍温雏鸡21℃~27℃,成年鸡10℃~24℃。3.3.5湿度相对湿度均为75%。3.3.6风速雏鸡0.5m/s,成年鸡0.8m/s。3.3.7照度雏鸡50lx,成年鸡30lx。3.3.8细菌均为25000个/m3。3.3.9噪声雏鸡≤60dB,成年鸡≤80dB。3.3.10粪便采用干清法处理。4饲养管理4.1育雏期4.1.1预温一般在进雏前,夏天24h将育雏舍温度上升到32℃~35℃,冬季需2-3天,春秋季需2天,相对湿度60%-70%。4.1.2饮水雏鸡进舍后应先引导饮水,在初次饮水中可加入8%的葡萄糖,同时添加多维、电解质营养液,待饮水2-3h后,再将饲料放入料盘内供啄食。饮水距离不超过2.5m,饮水器高度应与鸡背同高。每个钟型饮水器0-6周龄可供80-100只鸡饮水,7-12周龄可供80只雏鸡。4.1.3温度地面平养适宜温度,1周龄35℃~32℃2周龄32℃~29℃,3周龄29℃~26℃4周龄26℃~23℃,5周龄23℃~29℃,6周龄20℃~18℃,温度应缓慢下降,每天下降0.5℃4.1.4相对湿度DB61/T557.8—20123适宜相对湿度0-10日龄70%,11-30日龄65%,31-45日龄60%,46-60日龄50%-55%。4.1.5饲养密度1-6周龄地面平养适宜密度10只/m2,7-12周龄6只/m2,13-20周龄5/m2。4.1.6光照1周龄光照每天22h~24h,2-8周龄每天10h~12h,9-18周龄每天8h~9h,光照强度40Lx~60Lx。4.1.7通风风速0.5m/s。4.1.8喂料1-9周龄实行自由采食,不限饲。第1周龄用塑料布或料盘饲喂,每100只用一个料盘。1周龄后用料桶喂,料桶与鸡背同高,20-30只供一个料桶,7-15周龄15只鸡供一个料桶。1周龄每天喂8次,2周龄6次,3-6周龄4次。4.1.9围栏围栏高度约0.45m,距热源0.6m~1.5m,其距离要根据热源种类,季节和温度而定。围栏随雏鸡日龄增长而扩大面积,一般在雏鸡7-10日龄即可拆除。4.1.10断啄一般在7-10日龄断啄。断啄用断啄器或电烙铁,断去上啄尖到鼻孔的二分之一,断去下啄的三分之一。操作要准确、迅速,防止流血,断后烙刀不要立即离开,要灼烧3s~5s。在断啄前一天、后一天的饮水或饲料中加入维生素K3,每公斤料约5mg。4.1.11喂砂砾雏鸡从第2周龄起,料中应开始拌1%砂砾,粒度从小米粒逐渐增大到高梁粒大小,砂砾料应洗净,并用开水煮沸消毒。4.1.12疫病综合性防治措施应结合养鸡场实际情况,制定综合性防疫制度,严格执行,并在雏鸡3-5日龄内饮用一个疗程的高效抗菌药物,预防母源性的白痢、大肠杆菌和支原体等病,在15-65日龄注意预防球虫病。4.2育成期从第7周龄开始进入育成阶段,需进行限制饲养。4.2.1转舍7周龄雏鸡转入育成舍后继续给温5-7天,室温15℃~22℃。用一周左右时间在育雏料中按15%~20%的比例添加育成料,直到全部换成育成料。调整饲养密度到平养10-15只/m2,笼养25只/m2。4.2.2生长控制育成期的饲养关键是控制体重,以使鸡骨架充实,发育良好。从第8周龄开始,每周称重一次,随机抽样5%~10%的鸡,抽取小样不少于30只,计算均匀度。均匀度的计算方法为平均体重上下10%体重范DB61/T557.8—20124围内的鸡数占总鸡数的百分比。各周龄的均匀度应在75%以上,越高越好。对体重过轻的鸡应该分群进行单独饲养使其达到标准体重。当发现体重超过或低于品种标准的1%时,应调减或增加计划饲喂的1%,待体重恢复达到标准后又按计划饲喂量进行饲喂。4.2.3限制饲喂应根据鸡的品种标准研究制定限饲方案,有的品种不需要限饲。4.2.4修啄在8-10周龄对断啄不好的鸡修啄一次。4.2.5喂砂砾每100只鸡每周用砂砾0.5kg,应均匀撒放在食槽中的饲料上。4.2.6喂料每天只给料一次,平养在每天天亮之前上料,天亮后可保证所有的鸡在5min~10min内吃上料,保证每只鸡有足够的食槽位置。4.2.7在鸡群患病或遇到巨大应激时,应暂停限饲,恢复自由采食或增加给料量,保证体重能达到标准要求。4.3产蛋期4.3.1转舍4.3.1.1清洁消毒鸡舍装笼前15天应彻底冲洗屋顶、网架、墙壁、门窗、走廊、粪池,并擦拭刷洗鸡笼、笼架、水槽、料槽、下水管道和水箱等污物,清洗各种饲喂用具,严格消毒。4.3.1.2检修设备对鸡舍建筑,各种供电、供水、排水、排风、照明设备和集蛋、喂料、清粪系统等饲养用具、设备逐一检修,维修保养,使之处于良好状态。4.3.1.3准备物资器材应准备好必需的药品,医疗器械,各种工具,生产登记统计表及饲料等。4.3.2转舍装笼在18-20周龄时将鸡群转入产蛋舍进行笼养。4.3.2.1气候选择冬季要避开风雪严寒天气,一般在中午进行。夏季应避开炎热天气,一般在早、晚凉爽时进行,春、夏、秋为便于抓鸡也可在夜间进行。4.3.2.2转群运输参与转群的人员、车辆、鸡笼和鸡舍通道等应严格消毒,转群时要少装、勤装、勤运,防止中途造成挤压伤亡,抓鸡时要抓两胫,轻抓轻放,以免损伤。DB61/T557.8—201254.3.2.3严格挑选应根据体重、体型和冠的发育情况严格挑选,按品种标准剔除不合格及无饲养价值的鸡只。同时将每笼的鸡数一次入够数量。4.3.2.4分类入笼在符合品种标准的基础上,将比较弱小,发育不良的鸡,一般应放入水平温度较高的南侧鸡笼,便于入笼后加强对它们的饲养管理。4.3.3饲养管理4.3.3.1转换饲料从20周龄开始,日粮中每天增加15%-20%的产蛋前期料,直到5-7天后全部更换成产蛋前期料,从产蛋前30天开始饲喂富硒全价配合料。日粮中含钙量应在2%以上,其它营养成份与产蛋料完全相同。27-28周龄喂料量应达到最高,30-31周龄后的4-5周内的喂料量也不要减少。当产蛋率下降到70%时,应开始逐渐减少喂料量,防止母鸡超重。每次减少量每百只鸡不超过500g,以后产蛋率每减少4-5个百分点,就减一次喂料量,这样从产蛋高峰到结束时,每百只鸡喂料量大约减2.5kg。应随时观察鸡群的反应,任何产蛋率的异常下降都要恢复到原来的给料量。每日喂料3次,时间是早晨6点,中午12点,下午6点,每只鸡占料槽位0.15m。4.3.3.2饲养密度5-6只/m24.3.3.3舍温18℃-21℃,夏季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4.3.3.4相对温度50%。4.3.3.5光照时间10-16h/天,光照强度15-22LX。4.3.3.6每只鸡占水槽位25mm,饮水量因气温而定,一般18℃~21℃需28.4L/100只,30℃以上需40.5L/100只。4.3.3.7通风量3m3/h.kg~5m3/h.kg4.3.3.8每天捡蛋2-3次。4.3.3.9每2周称重一次,随即抽样5%-10%的鸡,小样不少于30只,求出最大最小与平均体重,对照品种标准,依此来调整喂料量与饲料配方。4.4观察鸡群4.4.1新鸡刚上笼应尽量避免因环境不适应而导致的挂头、卡脖、扎翅等损伤事故的发生。4.4.2发现好斗的鸡及受强鸡制约不能正常采食、饮水、活动的弱鸡,要及时调整鸡笼,避免造成损失。4.4.3随时观察鸡的采食情况,每天应计算耗料量,发现鸡厌食、腻食、采食量下降或季节性的突然下降,都应及时找出原因加以解决。4.4.4观察发现鸡群中恶食癖,如啄肛、啄羽等,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防止措施。发现脱肛、啄肛现象,及时将鸡分开饲养,对啄伤进行治疗。4.4.5应经常观察鸡蛋的质量,如蛋壳,蛋白、蛋黄浓度,蛋黄色素,血斑、肉斑蛋、沙皮蛋、畸形蛋,尤其是蛋大,破蛋率高等,应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措施。4.4.6随时注意捉回跑出笼外的鸡,防止飞鸟、兽等进入鸡舍引起惊群、炸群及传播疫病。DB61/T557.8—201264.4.7每天在夜间12点检查鸡舍时,先停风机,不开灯,静听鸡群有无呼吸道疾病的症状,如干啰音,咳嗽、喷嚏、甩鼻等,若有时必须马上挑出,有一只挑一只,不能拖延,并进行隔离治疗,防止传播蔓延。4.4.8每天早晨观察粪便,对白痢等传染病要及时发现治疗。如发现疫病,应每日观察鸡群中的异常情况,并及时找兽医确诊,采取防治措施,控制蔓延。4.4.9若发现大群中突然死鸡且数量很多时,必须及时剖检,分析原因,以便及时发现鸡群是否有疫病流行。4.4.10产蛋高峰期过后冠萎缩的鸡,加喂维量元素、多维、青绿饲料等,25天后可恢复产蛋,这项工作一直要进行到鸡群淘汰前的2个月。5疫病防治5.1消毒5.1.1门口消毒大门口应建消毒池,长4m,与大门同宽,深0.1m~0.15m。鸡场应杜绝外来人员参观,饲养员进鸡舍前应淋浴消毒,更换干净的工作服和鞋,鸡舍门口应设消毒池或消毒盆,消毒液用0.1%的新洁尔灭液。5.1.2圈舍消毒每周用10%~20%生石灰乳对鸡舍墙壁、地面、过道进行消毒。每月定期用0.3%过氧乙酸或0.05%~0.1%的1210或百毒杀带鸡消毒一次。每年春秋两季各对整个鸡场进行一次彻底清扫、消毒。5.1.3用具消毒饮水器每日,料桶、料槽、水槽等每周都要用0.1%的新洁尔灭液浸泡24h消毒后,用清水洗净沥干后再用。医疗用具等要随用随时消毒5.2免疫程序预防应根据鸡场所在地区的疫病流行特点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禽流感、新城疫、马立克氏、喉气管炎、肾传支、法氏囊、鸡痘等疫病的防治工作。5.3无害化处理5.3.1病
本文标题:DB61∕T 557.8-2012 富硒蛋鸡生产技术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5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