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专题八现代中国的政治、外交、思想理论与科技文教-2-高考命题规律“现代中国的政治、外交、思想理论和科技文教”属于命题的低频区域,考题数量较少甚至没有。在“命题角度1”中,2018年出现了一道考查“现代中国法制”的试题和一道考查“现代中国外交”的试题;在“命题角度2”中,对新中国教育考查较多。-3-2020年高考必备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Ⅰ卷Ⅱ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Ⅰ卷Ⅱ卷Ⅲ卷命题角度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对外关系与祖国统一313030命题角度2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以及新中国的科技文教313131命题角度1-4-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对外关系与祖国统一1.(2018全国Ⅰ·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命题角度1-5-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前夕,欧美国家试探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中共中央的态度有两层信息:一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二是按照自己的需要确定建交的时间,两层信息的共同点就是独立自主,故A项正确;当时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只是试探中国共产党的态度,尚未放弃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也未形成具体的针对即将成立的新政权的外交政策,故B、C两项错误;新政府需要国际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只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故D项错误。命题角度1-6-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2.(2018全国Ⅲ·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命题角度1-7-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共八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任务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题干政治报告中指出开展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必然与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密切相关,故C项正确。新中国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是1954年宪法制定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是对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表述,故B项错误;“依法治国的全面展开”是在改革开放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命题角度1-8-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3.(2016全国Ⅰ·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命题角度1-9-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注意“1957年”“1965年”两个时间信息。切入点是“外交背景”。从材料信息看,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与1957年相比,有了较大提高,这与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有关。新中国成立后,外交上采取“一边倒”方针,经济体制和政治制度受苏联影响较大,且中国大陆的对外贸易对象多为苏联和东欧国家,1965年中苏关系恶化,双边贸易由此锐减,而中国大陆和西方国家的贸易额相对上升,故选B项。1965年,中国尚未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排除A项;C、D两项不符合史实。命题角度1-10-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1.(2019广东深圳模拟)有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由此判断,新中国的成立()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D.只能建立新民主主义政权答案A解析由材料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本质上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可知新中国的成立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故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但尚未实现振兴,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故C项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命题角度1-11-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2.(2019江苏南通高三调研)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道,对于《共同纲领》不提社会主义的疑问,周恩来解释说,今天应集中力量于新民主主义建设,发展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在内的四种经济成分。如过早写出社会主义,易在国内外引起误会。周恩来的解释在当时有利于()A.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B.推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C.落实“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尽快结束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局面命题角度1-12-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答案A解析“今天应集中力量于新民主主义建设,发展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在内的四种经济成分。如过早写出社会主义,易在国内外引起误会”,这说明周恩来的解释在当时有利于避免误会,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故A项正确;《共同纲领》的提出是在1949年9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是在1953年,故B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于1956年,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命题角度1-13-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农村进行了“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等,同时,也注意将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这些做法()A.适应了新生国家政权巩固的需要B.开始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C.揭开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D.表明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命题角度1-14-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谁养活了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从猿到人’的社会发展史教育”“大张旗鼓地宣传与深入细致的工作相结合”,可知主要为了对农村进行思想改造,以适应新生国家的需要,故A项正确;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故B项错误;材料所述思想教育不属于教育改革的范畴,故C项错误;农民问题是重要的议题,但不是革命的中心问题,故D项错误。命题角度1-15-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4.毛泽东指出:“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所以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这表明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A.必须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部分C.与人大职能有很多重合部分D.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命题角度1-16-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答案B解析材料阐述的是政协制度的地位,没有涉及其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说明它是我国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说明此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确立,因此政协已经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职能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与人大职能没有重合部分,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在阐述政治协商制度的地位和存在的必要性,没有涉及它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前提,故D项错误。命题角度1-17-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5.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时,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了一项秘密的《补充协定》,规定在苏联的远东和中亚地区、我国的东北和新疆“不给予外国人以租让权利。并不许第三国的资本或其他公民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所参加之工业的、财政的、商业的及其他的企业、机关、会社与团体的活动”。该《补充协定》()A.有利于我国开展独立自主外交B.有助于“一五”计划的开展C.影响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命题角度1-18-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答案C解析由材料“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可知受苏联压迫而非独立自主,故A项错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于1950年,有利于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开始于1953年,故B项错误;由材料“斯大林迫使我国签订了一项秘密《补充协定》”“不给予外国人以租让权利”可知苏联以超级大国的姿态影响中国外交活动,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对中国的孤立政策,故D项错误。命题角度1-19-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6.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成为今天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交往准则,从其提出和倡导的环境看主要是因为()A.适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B.缓和了美苏争霸的紧张形势C.为中国发展创造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D.适应了不同类型国家的互相交往需要答案D解析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美苏还处在冷战中,故A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未缓和美苏争霸的紧张形势,故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美苏还处在冷战中,国际环境并不和平稳定,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不同类型的国家和平共处,适应它们互相交往的需要,故D项正确。命题角度1-20-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7.自1956年11月开始,周恩来总理连续访问了越南、柬埔寨、印度、缅甸、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和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国。1960年又访问了缅甸、印度、尼泊尔、柬埔寨、越南和蒙古6国。这表明()A.“一边倒”外交政策取得实效B.美国已调整了对华政策C.外交政策的调整服务于国家建设D.新中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命题角度1-21-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答案C解析印度等国家为资本主义国家,并非社会主义阵营,故A项错误;美国调整对华政策始于1972年,这时依然继续对华实行孤立政策,故B项错误;从1956年我国开始进入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给国家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周恩来总理多次访问周边国家,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故C项正确;新中国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应该在改革开放后,故D项错误。命题角度1-22-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8.(2019广东深圳二模)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应邀访问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今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十国,就国际局势、不结盟运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经济援助与合作等事宜进行了近两个月的交流。这一系列的外交活动()A.促进了“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B.有利于改善新中国的外交环境C.标志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D.推动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命题角度1-23-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答案B解析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中国对非洲十国进行交流,有利于中非外交关系的建立与发展,使中国获得更多非洲国家的支持,因而有利于改善新中国受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孤立的外交环境,故B项正确;1961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登上国际舞台,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埃及、索马里等非洲国家均非社会主义国家,因而中国加强与这些非洲国家的外交联系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壮大无关,故D项错误。命题角度1-24-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9.(2019湖北八市联考)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对外援助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外援助显得更为“低调”,在此期间,援助补贴下降,对外经济联络部被降级,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对外援助相对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也相当克制,相对突出受援的特征。这种变化反映出()A.“左”倾思想严重干扰中国外交的发展B.中国物质匮乏无法提供更多的对外援助C.对外援助由政治导向为主转向多元需求D.不结盟外交政策导致中国援助对象减少命题角度1-25-高考真题体验典题演练提能答案C解析据材料“部分臃肿的援助项目遭到审查”说明减少“左”的干扰,故A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故B项错误;结合材料和所学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可知,对外援助的变化反映了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服务于政治到服务于经济建设的需求,故C项正确;不结盟外交强调独立
本文标题: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八 现代中国的政治、外交、思想理论与科技文教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60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