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实验活动3燃烧的条件1.(岳阳中考)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B)2.如图是验证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B.80℃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源,同时隔绝空气C.比较现象a、c,得出燃烧的条件是燃烧需要氧气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3.如图是有关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省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此实验不能说明滤纸和乒乓球是可燃物B.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平衡气压和防止生成的气体污染空气C.此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如果可燃物没有完全燃烧,说明玻璃管中氧气量不足4.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的着火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①中水为热水B.②中白磷燃烧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5.如图1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1)仪器①的名称为酒精灯。(2)实验一加热片刻后观察到A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质具有可燃性。(3)实验二观察到先燃烧的物质是乒乓球碎片;若将铜片上的物质换成等量的木屑和煤粉进行实验,观察到木屑先燃烧,说明木屑的着火点比煤粉低(填“高”或“低”)。(4)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2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填字母序号)。A.蜡烛燃烧需要氧气B.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1%C.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有氧气D.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为84%6.为研究燃烧现象,小明进行了下列活动。(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秤的示数逐渐减小。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总质量大于(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掉的蜡烛的质量。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是(填“是”或“否”)。(2)活动2: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可观察到蜡烛逐渐熄灭,玻璃杯内液面上升,略高于玻璃杯外液面。(3)活动3: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所具有的性质是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上层脱脂棉燃烧,说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Na2O2)发生了放热反应,并产生了一种气体,该气体是氧气。(4)活动4:小明将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放置(火焰在上方,火柴梗在下方),火焰很快就熄灭了,这是因为温度达不到火柴梗的着火点。(5)活动5:小明采取以下实验操作步骤验证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则实验操作顺序应为BCA(每步仅可选用一次)。A.通入N2B.通入O2C.点燃酒精灯7.(东莞中考)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实验探究】步骤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或解释(1)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酒精能燃烧,蒸馏水不能燃烧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2)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结论: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比硬纸片的低(3)打开图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和旋塞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先于(填“先于”或“后于”)b熄灭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不能燃烧、密度比空气大(4)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二氧化碳气体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聚集在烧杯的上部【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但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小火燃烧”是由于面粉与氧气的接触面较小,“发生爆炸”是由于面粉与氧气充分接触。8.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完成A、B两个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实验A:挤压滴管1,一段时间后,加热燃烧管至240℃以上。(1)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2)燃烧管中的白磷和红磷均不燃烧,其原因是没有与氧气接触。实验B:挤压滴管2,一段时间后,微热燃烧管至80℃。(1)双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2)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的结论,对应的现象是燃烧管中的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
本文标题:2019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同步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91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