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考点梳理整合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1.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项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距今年代约170万年约70万—20万年约3万年发现地点云南元谋县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北京周口店龙骨山考古发现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炭屑和烧骨3颗牙齿化石,5个头盖骨化石和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以及近10万件石器和大量的动物化石3个完整的古人类头骨化石,至少代表8个个体的遗骨化石考点梳理整合项目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工具制作会制作粗糙的石器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用火状况知道使用火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懂得人工取火考古地位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考点梳理整合2.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项目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不同点流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房屋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农作物水稻粟手工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运用雕刻等技术,用象牙和兽骨制成古朴的艺术品,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会制造彩陶;有很多装饰品;有少量的乐器如陶埙;会简单的纺织、制衣相同点以农业为主,饲养狗等家畜,使用磨制石器,过着定居生活考点梳理整合3.远古的传说人物事迹或发明备注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人文初祖黄帝及其妻子、下属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弓箭;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考点梳理整合人物事迹或发明备注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发展历法,适时耕种。尧年老时,征求各部族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禅让制产生的联盟首领舜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禹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考点梳理整合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1.夏商西周的建立和发展朝代夏朝商朝西周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建立者禹汤周武王都城阳城亳、殷镐京重大事件禹传启,家天下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烽火戏诸侯亡国之君桀商纣王周幽王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考点梳理整合2.西周的分封制(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3)等级: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考点梳理整合3.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发现: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4)代表:商代后期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考点梳理整合4.甲骨文(1)概念: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2)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今已超过16万片。(3)造字法: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4)影响: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考点梳理整合5.动荡的春秋时期(1)经济:①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②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③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2)政治:①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②周王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3)军事: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考点梳理整合6.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政治: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诸侯国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2)军事: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著名的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考点梳理整合7.商鞅变法(1)背景: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2)目的: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3)时间: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4)内容:①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②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③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5)影响: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考点梳理整合8.都江堰: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9.百家争鸣(1)老子: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考点梳理整合(2)孔子①政治思想: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②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③文化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考点梳理整合(3)百家争鸣思想家学派思想主张墨子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孟子儒家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庄子道家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韩非法家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规律方法探究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考法一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比较比较项距今年代生产工具生活状况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打制石器使用打制石器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山顶洞人约3万年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已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会埋葬逝者;过着集体生活规律方法探究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比较项距今年代生产工具生活状况半坡人约6000年磨制石器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饲养狗等家畜;会制造彩陶,有很多装饰品,有少量的乐器,会简单的纺织、制衣河姆渡人约7000年骨耜住干栏式房屋,种植水稻,饲养狗、水牛等家畜;会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掌握了雕刻技术,懂得使用天然漆规律方法探究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1】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生产和生活状况的共同之处有()①都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②都能制作陶器③都种植水稻④都饲养家畜⑤都使用磨制石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解析: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分别种植粟和水稻,因此③说法不正确,排除含③的选项,故选B项。答案:B规律方法探究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考法二禅让制、世袭制和分封制的概况制度产生内容禅让制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时期,民主推选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禅让”世袭制夏朝“禹传启,家天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开创的王位世袭制,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分封制西周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规律方法探究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2】右图中的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分封制下周王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下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故会出现周幽王点燃烽火,各诸侯带兵前来保卫周王的情景,因此B项正确。答案:B规律方法探究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考法三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比较比较项春秋时期战国时期起止时间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社会特点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七雄并立,战争不断强大的诸侯国齐国、晋国、楚国、秦国魏国、齐国、赵国、秦国、楚国、燕国、韩国农具使用开始使用铁制农具和牛耕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规律方法探究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比较项春秋时期战国时期军事战争一些强大的诸侯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地位,战争规模相对较小强大的诸侯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七国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著名战役城濮之战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和长平之战重大改革管仲改革商鞅变法社会变化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逐渐形成规律方法探究考法一考法二考法三【例3】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该段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诸侯割据混战扩大B.人民遭受的灾难深重C.封建制度逐步瓦解D.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解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社会影响。春
本文标题: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优化设计 第一板块 基础知识过关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977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