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6课时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课时主题】960年—1368年,中国先后经历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南宋和金对峙以及元朝大一统三个历史阶段。两宋军民抗击北方游牧民族南侵,使中原和南方地区获得相对安定的社会持续发展环境。这时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南移到长江流域。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崛起扩展之际,也在不断汲取中原先进文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碰撞中逐渐交融。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拓展了大一统国家基业。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丰富多彩的都市生活为宋元文化注入了世俗情趣与蓬勃向上的活力。指南针、活字印刷、火药三项重大发明与应用及海内外商贸兴盛,标志宋元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处于当时世界文明的高峰。这一时期欧洲的封建庄园十分闭塞,农奴身份低下,思想文化领域仍处于神学禁锢的蒙昧之中。宋元之际蒙古大举西征,迅速征服广大欧亚地区,给各地人民带来苦难;同时,中外文化交流空前拓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一强化中央集权的北宋政治1.宋朝的建立(1)建立: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废幼帝,改国号宋,定都东京,史称北宋。(2)统一:979年,除华北幽云地区及周边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外,中原广大地区和南方重归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误区警示】北宋并没有统一全国,只是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禁军“神卫左第四军第二指挥第五都记”铜印印文(内蒙古宁城大名城出土)宋太祖(古代绘画)考点知识回扣2.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1)对策:“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2)措施①军事:控制军权。削弱大将的兵权,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禁军定期换防,将领不得随军调动,以防武将专权。中央还将各地州镇士兵中的精锐选入禁军,以强干弱枝,拱卫京师。②政治:强化君权。将相权分解为行政、军事和财政三个互不统属的平行机构,便于皇帝总揽大权,从而强化中央集权。在地方各州设置通判监督知州,互相牵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③经济:集中财权。在地方设转运使,各地赋税收入除少部分留作地方开支外,全部运交中央,从而消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④影响A.积极:加强了中央集权,遏制了割据分裂因素,有利于维护统一和安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B.消极:带来机构重叠、效率低下、开支庞大,以及军队作战指挥不畅、战斗力低下等弊端,导致积贫积弱的严重后果。考点知识回扣3.重文轻武的国策(1)为了改变唐末以来“长枪大剑”武将跋扈的局面,北宋开启“偃武兴文”的风尚,专派文官担任知州,管理地方。在削弱武将兵权的同时,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录取名额比唐朝大大增加,科举入仕成为宋代官员的主要来源。读书人出身的文官构成国家官僚队伍的主干。(2)宋代士人受到社会普遍尊重,各级官员俸禄丰厚,生活十分优裕。宋朝还以不杀大臣、士人、谏官为“祖宗家法”,形成较为平和、宽缓、理性的政治氛围。(3)宋代的文官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文化素质,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易混易错】北宋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相专掌行政,枢密使掌管军事,三司使管理财政。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立。中央派文官任知州等职,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特别提示】宋朝重文轻武主要是为抑制武将的权力,而不是轻视武备。宋代科举考试图(古代绘画)考点知识回扣1.辽宋“澶渊之盟”(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916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后来,契丹改国号为辽。(2)北宋为夺回被辽占领的地区,几次北伐,都遭到失败,转而采取“守内虚外”的消极防御政策。(3)1004年,在澶州之战中,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受到鼓舞,重挫辽军。(4)澶渊之盟:1005年,辽宋订立和议。①内容: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岁币”)。②影响: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相对和平的局面,双方的经济和文化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考点二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出行图》(河北宣化辽墓壁画)考点知识回扣2.宋夏和战(1)1038年,党项族的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2)宋夏和约①1044年,北宋与西夏订立合约。②内容:夏对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岁赐”;重新开放边境贸易市场。③影响:促进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特别提示】北宋和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是兄弟民族之间的战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但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考点知识回扣3.碰撞中的交融(1)辽和西夏的统治者奖励垦荒,迁移大批汉族人口北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民族交融。辽统治者在推行汉法的同时,还注意革除北宋赋役繁杂的弊端,使长年生活在辽境的汉族人也能在当地安居乐业,而“忘南顾之心”。(2)西夏的党项族全面采用中原耕作方法,建设起灌溉系统,对西北地区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西夏还模仿汉字结构,创造西夏文字,翻译、印刷大量中原典籍和佛经,并已应用活字印刷术。西夏冶铁掌握了先进的竖式风箱鼓风技术。(3)游牧文化也为农耕民族注入新鲜活力。少数民族食品及契丹服饰传入中原后,深受民众喜爱。中原汉人还一改席地而坐的旧习,继南北朝时期传入后更加流行起北方民族伸展舒适的高起高座椅凳。席地“跪坐”时代形成的一整套传统礼仪,也随之受到冲击。《冶铁图》(甘肃安西榆林窟壁画)考点知识回扣1.靖康之变(1)女真统一: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2)金的建立: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称帝,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3)金灭辽:1125年,辽天祚帝做了金军的俘虏,辽朝灭亡。(4)金灭北宋:①金灭辽以后,发动对北宋的掠夺战争。宋徽宗急忙把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②1126年,金军攻破北宋都城汴京。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考点三宋金南北对峙金代彩绘砖雕骑士考点知识回扣2.南宋军民的抗金斗争(1)钦宗之弟赵构(宋高宗)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历史上称为南宋。(2)岳飞抗金①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朝骑兵主力,取得大捷。②岳飞英勇抗击金朝女真贵族发动的掠夺战争,遏制了金兵南下,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岳飞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民族英雄。(3)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向金送交岁贡,两国以淮水和大散关为界。至此形成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岳飞坐像(浙江杭州岳王庙)考点知识回扣政权民族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辽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北宋汉960年赵匡胤东京西夏党项1038年元昊兴庆金女真1115年完颜阿骨打会宁南宋汉1127年赵构临安【特别提示】【图解记忆】各政权并立关系的演变考点知识回扣3.金朝变革女真旧俗金“正隆元宝”钱(1)金朝1153年迁都燕京,实施一系列改革。(2)金统治者参照唐宋典章改革官制,限制女真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起一整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金统治者还将女真人大规模南迁至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鼓励女真族和汉族通婚,并在生活习俗方面进一步向汉族靠拢。考点知识回扣1.经济重心南移: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2.农业和手工业(1)劳动力大量增加。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得到很大的改进,推动农田水利迅速发展。(2)越南占城稻大面积推广,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3)煤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逐渐取代木柴、木炭成为主要燃料。考点四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南宋《耕织图》元代摹本(局部)秧马(摹自元代王桢《农书》)考点知识回扣(4)北方的冶铁以煤做燃料,使用水排风箱,大大提高制造业的水平。(5)铁、铜等金属冶炼不论质量,还是数量,都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6)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7)宋代手工业部门已有商标、广告意识。宋定窖白瓷童子诵经壶考点知识回扣3.商业和海外贸易(1)宋代各地城市周围和农村交通要道附近出现了大量集市,逐渐形成大大小小的城镇,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商业的繁荣。(2)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3)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4)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知识拓展】市舶司是中国在宋、元及明初在各海港设立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相当于现在的海关。唐玄宗开元年间,广州即设有市舶使,一般由宦官担任,它是市舶司的前身。清朝时设海关而废市舶司。(5)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6)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考点知识回扣考点五城市风貌与社会生活1.士农工商(1)宋代统治阶层包括皇室、官僚、地主。中上层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改善。自耕农、佃农、手工业者等劳动者的身份也有所提高。(2)宋代世袭贵族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主要通过科举考试途径做官的普通地主占据重要地位,成为王朝统治支柱。这时的士人,多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读书人,享有较高社会地位。(3)宋代地主占有大量田地,租给佃农耕种。大部分农民是拥有少量田产的自耕农和半自耕农,另一部分是租种他人土地的佃农。(4)宋代大部分官营、私营的手工业作坊都使用雇佣工匠,作坊主按照契约支付给工匠工钱,工匠身份相对自由。(5)商人按照规定向政府交纳商税,他们的经济活动对城乡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自身的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成书于宋初的《百家姓》(清木刻活字印本)书影宋佚名杂剧《卖眼药》图考点知识回扣2.城市风貌(1)城镇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大幅度增加。北宋都城汴京为世界第一大城市,包括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等大都市人口都超过百万。(2)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编定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3)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和居民人口增加,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蓬勃开展起来。(4)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的出现,意味着都市的文化生活愈加丰富多彩,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欣赏趣味。出现了蹴鞠。3.乡村生活:宋朝绝大部分人口居住在乡村,多数农民能够维持温饱生活。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书籍等文化用品逐渐在农村流行,农民的文化生活也在不断丰富和改善。宋“丁都赛”戏曲砖雕(河南偃师流沟水库宋墓出土)宋代蹴鞠铜镜考点知识回扣考点六元朝的统一与拓展1.蒙古族的崛起: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wò)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军政合一的蒙古政权。成吉思汗陵供奉的马鞍具忽必烈(古代绘画)考点知识回扣2.元的统一与忽必烈改制(1)建立: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1272年定都燕京,改为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2)统一:1276年灭亡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特别提示】历史上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王朝:秦朝、西晋、隋朝、元朝。(3)推行以采用汉法为主要内容的改革。①政治: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②经济:推行重农政策。下令把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规定以“户口增”“田野辟”“赋役平”作为衡量官吏政绩的标准。诏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刊行四方。许多官府衙门绘有耕织之图,使官员出入“观览而知其本”,劝农、重农成为一时风尚。《农桑辑要》书影考点知识回扣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1)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代疆域辽阔,超过汉唐版图。【特别提示】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版图超过了汉、唐盛时。(2)元朝在中央设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元朝还在福建晋江县所属澎湖设巡检
本文标题:2019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中国古代史 第06课时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984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