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中国近代化探索课件
专题(三)中国近代化探索专题知识网络知能要点整合|要点一|经济工业化事件具体内容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背景两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等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口号“自强”“求富”代表人物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先后创办了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2)创办民用工业: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张之洞)等一些近代民用企业(3)建立新式海军:初步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新式海军。成立海军衙门统一协调指挥(4)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培养实用人才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结果破产:甲午中日战争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失败根本原因:没有变革落后的封建制度;洋务派内部的腐败;外国势力的挤压意义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续表)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概况阶段原因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的促进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受民族危机刺激,“实业救国”兴起(续表)事件具体内容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概况阶段原因“短暂的春天”(1912—1919)(1)民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2)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促进萧条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企业家代表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发展特点整体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原因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启示只有对外打倒列强,对内推翻专制,争取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才能使民族工业得到真正的发展知能要点整合|要点二|政治民主化事件具体内容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维新运动背景(1)政治:《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目的救亡图存,变法图强,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兴起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发展维新派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如《时务报》《国闻报》高潮: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主要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事件具体内容资产阶级维新派——变法维新运动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谭嗣同等六人被捕遇害,变法失败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势力弱小、顽固派势力强大、光绪帝没有实权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教训资产阶级君主立宪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续表)(续表)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资产阶级革命思想迅速传播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共和国准备(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2)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创办《民报》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续表)事件具体内容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指导思想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经过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黎元洪为都督。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性质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评价(1)功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2)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使中国走上民主、富强的道路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道路走不通知能要点整合|要点三|思想近代化事件具体内容新文化运动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旗帜(口号)民主与科学主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主要内容(1)前期:提倡民主和科学(2)后期:1917年以后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影响(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2)局限性: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知能要点整合|要点四|社会生活近代化主题具体内容特点新式交通工具传入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社会习俗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和劝禁缠足等革除社会陋俗的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生活方式变化饮食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婚丧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娱乐公园、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服饰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受人青睐
本文标题:2019年中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3 中国近代化探索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099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