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课件 新人教版
11核舟记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2.找出通假字(1)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2)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器mǐn(皿)糁.(sǎn)髯.(rán)膝.(xī)衣zhě(褶)倚.(yǐ)楫.(jí)髻.(jì)戌.(xū)虞.(yú)钩画了.了(liǎo)篆.(zhuàn)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1)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起。(3)佛印绝类.弥勒:像。(4)矫.首昂视:举。(5)其两膝相比.者:靠近。(6)细若蚊足,钩画了了..:清楚明白。(7)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满。2.一词多义辨析(1)为为宫室、器皿、人物(做,文中指雕刻)中轩敞者为舱(是)(2)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妙)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3)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文曰“初平山人”(写道,写着)(4)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5)端东坡右手执卷端(一头、一方)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6)有炉上有壶(与“无”相对)为字共三十有四(连接整数和零数)3.词类活用解释(1)箬.篷覆之(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的)(2)石青..糁之(名词作状语,用石青)(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4)居右者椎髻..仰面(名词用作动词,梳着锥形发髻)三、作家介绍魏学洢(约1596—约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其父魏大中因弹劾权宦魏忠贤而遭诬陷下狱,魏学洢由家乡入京都,想营救父亲,但其父终被害于狱中。他扶柩归乡,因父亲蒙奇冤,晨夕号泣,不久也悲愤而死。明崇祯初年,曾诏旌他为孝子。他一生没有做过官,但敏而好学,善为文,有《茅檐集》。四、资料助读“大苏泛赤壁”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湖州任上被人诬陷,入狱半年。次年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职。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矶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等著名作品,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文章中雕刻者雕刻的核舟虽取材于这件事,却不受这件事的限制。如大苏泛赤壁确有其事,但当时并没有黄庭坚和佛印陪同。1.课文开头、结尾两段文字都是总体说明性的,其概括角度有什么不同?你从这两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作者紧紧扣住了核舟的一个什么特点?点拨首段是总述王叔远的微雕技艺,尾段则是对这一核舟本身内容的概括说明。作者写作此文紧紧围绕的中心是雕刻技艺的奇巧、灵怪。2.描写舟的正面,不是按照“船头→船舱→船尾”的顺序写,而是将船头和船舱的顺序颠倒,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点拨原因大概有两个:一是核舟的中间部分是船舱,高起而宽敞,十分引人注目,舱边的窗又可以关闭,这样写可以引发读者的兴趣;二是窗上又刻有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中写景的名句,可以使读者通过想象感知苏轼当年泛舟赤壁时的优美环境。3.核心图解
本文标题:2019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1 核舟记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15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