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3 t 573-2005 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ICS93.080R18备案号: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DB33/T573—2005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ofmaintenanceforthecountrysidehighwayofZhejiang2005-08-29发布2005-11-01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浙江省交通厅发布DB33/T573-2005II前言本规范由浙江省交通厅提出并归口。本规范主编单位:浙江省公路管理局。本规范参编单位:湖州市公路管理处、绍兴市公路管理处、金华市公路管理处、台州市公路管理处、衢州市公路管理处。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洪秀敏、汪银华、侯利国、徐建伟、朱定勤、寿华、马建青、盛莉莉、李飞泉、万毅宏、黄敏妮、郭杨、陈玉林、陆新民、李金明、朱宏斌、郭义飞、王月红、王伟胜。DB33/T573-2005III引言为巩固我省“乡村康庄工程”建设成果,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提高公路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根据浙江省公路管理局《关于下达2004年度浙江省公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的通知》(浙公路[2004]38号)和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05年第一批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浙质标发[2005]105号)通知精神,由浙江省公路管理局主办、湖州市公路管理处承办,会同市、县部分公路管理机构技术人员共同编制完成《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本规范编制依据是:交通部发布的《公路工程行业标准管理导则》(交公路发[2001]620号)第2.0.3条关于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公路工程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的立项、管理、协调和批准发布的规定,并根据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浙江省交通厅和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浙江省准四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DB33/440-2003)以及交通部有关公路养护专业性技术规范,结合我省农村公路特点,遵循“简明、实用”的原则要求进行编制。本规范力求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又不脱离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情况,促进农村公路养护工作逐步走上标准化、规范化轨道。编制过程中,编制组按照“内容全、技术新、重实用和突出重点、通俗易懂、便于操作”的指导原则,广泛收集国内外、省内外有关资料,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充分征求各有关方面和专家意见,并与国家和省其他相关标准、规范充分协调,编制完成了规范初稿。初稿编制完成后,由浙江省公路管理局、湖州市公路管理处共同召集编制组全体成员,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召开初审会进行审查。编制组根据初审会审查意见,进行了认真调整和修改,完成规范送审稿,报浙江省交通厅、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评审和审定,编制组根据评审意见再次修改后,报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查批准,由浙江省交通厅、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本规范共分10章,并附有11个附录。本规范是我省第一部地方性公路养护技术规范,为了使规范切实符合我省农村公路养护的实际情况,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过程中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将发现的问题和建议意见,及时函告浙江省公路管理局,以供修订时参考。DB33/T573-2005I目录1总则……………………………………………………………11.1概述………………………………………………………………11.2养护质量…………………………………………………………11.3养护工程…………………………………………………………12路基……………………………………………………………22.1一般规定…………………………………………………………22.2路肩和边坡………………………………………………………22.3路基排水…………………………………………………………42.4挡土墙……………………………………………………………42.5路基局部改善……………………………………………………53路面……………………………………………………………63.1一般规定…………………………………………………………63.2沥青路面…………………………………………………………63.3水泥混凝土和砌块路面…………………………………………113.4泥结碎(砾)石路面……………………………………………134桥梁与涵洞………………………………………………………154.1一般规定…………………………………………………………154.2桥梁的经常检查…………………………………………………164.3桥梁上部结构养护………………………………………………164.4桥梁下部结构养护………………………………………………194.5涵洞……………………………………………………………204.6漫水桥和过水路面………………………………………………204.7调治构造物………………………………………………………21DB33/T573-2005II5隧道……………………………………………………………225.1一般规定…………………………………………………………225.2隧道养护…………………………………………………………235.3明洞………………………………………………………………245.4隧道的防护与排水………………………………………………245.5隧道附属设施……………………………………………………266路线交叉…………………………………………………………276.1一般规定…………………………………………………………276.2立体交叉…………………………………………………………276.3平面交叉…………………………………………………………297防洪、防冰和防雪………………………………………………297.1一般规定…………………………………………………………297.2水毁的防治和抢险………………………………………………297.3防冰和防雪………………………………………………………308沿线设施…………………………………………………………318.1一般规定…………………………………………………………318.2交通安全设施……………………………………………………318.3公路交通标志……………………………………………………329公路绿化与环境保护……………………………………………329.1一般规定…………………………………………………………329.2栽植与管护………………………………………………………339.3更新采伐…………………………………………………………339.4公路环境保护……………………………………………………34DB33/T573-2005III10技术管理…………………………………………………………3410.1一般规定…………………………………………………………3410.2交通情况调查……………………………………………………3410.3公路路况登记……………………………………………………3410.4工程检查与验收…………………………………………………3510.5公路定期检查……………………………………………………35附录A公路养护工程分类……………………………………………37附录B路基土的野外鉴定方法………………………………………41附录C桥涵分类………………………………………………………43附录D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44附录E桥梁经常检查记录表…………………………………………47附录F涵洞定期检查表………………………………………………48附录G隧道日常检查记录表…………………………………………49附录H隧道病害处治方法选择表……………………………………50附录I公路常用绿化树种选择表……………………………………51附录J公路路况登记卡片……………………………………………52附录K本规范用词说明………………………………………………57DB33/T573-200511总则1.1概述1.1.1为加强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提高农村公路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制定本规范。1.1.2本规范适用于我省境内农村公路中县道以下的通乡、通村公路(即乡道、村道)的四级及准四级公路。1.1.3农村公路养护的基本要求是:1经常保持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完好状态,及时修复损坏部分。2吸收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改善养护生产手段,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3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逐步提高农村公路及其构造物、附属设施的抗灾害能力,减少灾害损失。4加强农村公路的技术改造,提高沥青及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率,不断提高农村公路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1.1.4农村公路的养护生产应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努力降低养护生产成本。1.2养护质量1.2.1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保持路面平整、横坡适顺、路肩整洁、边坡稳定、排水畅通,构造物、沿线设施完好,公路绿化符合要求。1.2.2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应创造条件逐步按交通部颁现行《公路养护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H20)规定进行考核。1.3养护工程1.3.1公路养护按其工程性质、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分为保养和小修、中修、大修、改建工程。1保养: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日常保洁、疏通边沟、整修路肩,涵洞、桥梁、隧道等结构物的维护、绿化管养等,使之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2小修工程: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预防性维护,修复其轻微损坏部分,使之常年处于完好状态。3中修工程: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一般性磨损和局部损坏进行定期的修理、加固,以恢复其原有技术状况的小型工程。4大修工程: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较大损坏进行周期性的综合治理和修复,以全面恢复到原设计标准,或在原有技术等级范围内进行局部改善或增建,以逐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的工程项目。5改建工程:对公路及其附属设施因不适应交通量增长及载重的要求而提高其技术等级指标,显著提高其通行能力的较大工程项目。1.3.2各类养护工程的具体工作内容见本规范附录A。1.3.3农村公路养护应积极推行机械化,提高养护机械化水平,保证公路养护质量,减轻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1.3.4农村公路养护应力求逐步提高养护技术水平,讲究科学养路,注重养护生产安全,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注意农田保护。DB33/T573-200522路基2.1一般规定2.1.1农村公路路基养护的基本要求是:1路基经常保持完好状态,各部尺寸符合原设计标准。2路肩无坑洼、缺口等病害,横坡适度、边缘顺适、表面平整,与路面接茬平顺无错台;边坡稳定,坡度符合原设计标准。3边沟、排水沟、截水沟等排水设施无淤塞、无损坏,排水畅通。4挡土墙、护坡等防护设施保持完好无损坏。5做好水毁、坍方等自然灾害的防治和抢修。2.1.2路基养护用土应根据原有路基土的不同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土的野外鉴定方法见本规范附录B。2.2路肩和边坡2.2.1路肩应经常保持平整,横坡符合要求。对土路肩坑洼、与路面产生错台以及高路肩等,应及时整修或清除。硬路肩产生病害应参照同类型路面病害处治。2.2.2陡坡路段的路肩,易被暴雨冲成纵横沟槽,应采取设置截水明槽(见图2.2.2)、粒料加固或有计划铺筑硬路肩等措施进行防护加固。土埂高10上宽10底宽20图2.2.2路肩截水明槽(尺寸单位:cm)DB33/T573-200532.2.3按照公路建筑限界的有关规定,公路建筑限界内严禁有任何部件和物质侵占(见图2.2.3)。对于养路材料,应在路肩外设置堆料台堆放。E—建筑限界顶角宽度当L≤1m时,E=L当L>1时,E=1mH—净空高度L—侧向宽度(路肩宽度减去0.25m)W—行车道(路面)宽度图2.2.3公路建筑限界2.2.4对于土路肩,宜种草或利用天然草稳固路肩,路肩草应定期进行修剪,草高不宜超过15cm。2.2.5路基边坡应保持平整,当路堑边坡发现有危岩、浮石等应及时处治、清除,防止危岩、浮石滚落危及行车、行人安全和堵塞边沟,影响排水;边坡出现潜流涌水,应开沟隔断水源,将水流引离路基;路堤及土路堑边坡出现冲沟或缺口,应及时用粘结性良好的土修补捣实;当路堤边坡出现较大坍塌,应将原边坡开挖
本文标题:db33 t 573-2005 浙江省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175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