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知识点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历史上台湾与祖国大陆的分离与统一(1)1624年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2)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侵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3)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造成今天海峡两岸的长期分离。例1《乡愁四韵》在海峡两岸广为传唱,“那沸血的烧痛是乡愁的烧痛”“那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等歌词令人回味无穷,其中“沸血的烧痛”是两岸人民的分离之痛。造成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历史事件有 ()①戚继光抗倭②甲午中日战争③抗日战争④解放战争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台湾与祖国大陆离合的了解和再现史实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台湾被割让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归祖国怀抱;解放战争蒋介石集团失败,败退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再次分离。答案B2.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演变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初江泽民提出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例2(2017湖北咸宁中考)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2016年11月1日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民意主流。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一国两制”的方针C.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D.军事力量的强大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最终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故选A项。答案A3.两岸关系的发展历程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1990年台湾成立了海峡交流基金会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3年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并就开展两岸经济、文教科技交流达成共识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例3台湾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汪辜会谈”的举行②“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③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④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③④D.④②①③解析“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对台基本方针的形成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是在1987年;第一次“汪辜会谈”的举行是在1993年;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提出是在1995年。故选B项。答案B4.正确认识祖国统一问题(1)国家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中华民族民心所向,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2)国家统一对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边疆开发、民族和谐、抵御外国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都有重要的意义。(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名师点拨“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充分显示了“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例4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以及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大国干预是阻挠统一的外部因素C.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D.“台独”势力是祖国统一的内部阻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由“海峡两岸同根同祖血脉相连”“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港澳回归的成功范例”可看出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答案A5.台湾回归祖国的有利和不利因素(1)有利因素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②台湾和祖国大陆同根同祖,台湾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③港澳顺利回归,持续繁荣稳定,为台湾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2)不利因素①“台独”势力试图分裂祖国。②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例5面对台湾岛内“台独”分子不断制造分裂的行径,你的正确态度是 ()①对此表示强烈谴责和抗议②自觉维护民族与国家的尊严③置身事外④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解析面对“台独”分子的分裂行径,我们应当自觉维护民族与国家的尊严,应当对此表示强烈的谴责和抗议,积极宣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而不是置身事外。答案D知识点二日益密切的交往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迅速发展的基础(1)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岸有着共同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伦理道德、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由此构成了中国人民强烈的心理认同和强大的凝聚力。(2)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迅速发展,国际地位与威望不断提高,大大增强了人们对祖国的向心力。(3)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理解和支持。(4)台湾同胞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的意愿日益增强,他们渴望了解祖国,渴望以祖国大陆为腹地,从而获得经济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5)香港和澳门的顺利回归并保持繁荣稳定为两岸的交流与发展提供了范例。(6)海峡两岸的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名师点拨海峡两岸交流日益频繁的事实证明,发展两岸关系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海峡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例6下面漫画实质反映了 ()A.“一国两制”不能实现B.乘坐飞机心情愉悦C.两岸交流日益密切D.“台独”分子活动猖獗解析祖国大陆与台湾通航的实现,说明两岸交流日益密切,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B项是漫画表面现象,D项与漫画内容不符。答案C【教材图片导读】(1)汪辜会谈点拨图片是1993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时的情景。(2)胡锦涛会见连战点拨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领的“和平之旅”访问团全体成员。图为胡锦涛同连战握手。(3)习近平同马英九会面点拨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了意见。图为习近平同马英九握手。妙招巧记歌谣记忆法:“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海峡两岸,关系变化。“海基”“海协”,成立组织。汪、辜会谈,达成共识。八项主张,指导实施。一个中国,必须坚持。和平之旅,胡、连会面。九二共识,再度重申。启动“三通”,两岸共进。民间交往,频繁沟通。减少敌意,凝聚感情。台湾当局,背道而驰,鼓吹“台独”,必遭惩治。图示归纳 1.台湾回归祖国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权力相同。(✕)提示:台湾回归祖国后,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的威胁。这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所没有的权力。2.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一国两制”达成共识。(✕)提示: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3.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历史原因相同。(✕)提示:港澳问题属于历史上殖民主义者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政府与英国政府、葡萄牙政府之间的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素养呈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1)概念: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2)呈现形式:以材料整理、对史料的解读、追溯起源、探讨因果、分析趋向、说明影响、判定地位等形式进行考查。(3)内涵阐释: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4)培养目标: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会有不同解释,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评析和价值判断;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例1(2018内蒙古包头中考)1995年6月,美国《财富》杂志推出一期封面报道《香港之死》,表示了西方社会对香港回归后前景的担忧。2007年7月又发表了一篇《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重新评价了香港。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中美关系的缓和与发展B.“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C.中西方价值观念的趋同D.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影响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切入点为“《香港之死》”“《香港根本死不了》”“转变的原因”。探讨因果属于历史解释的范畴。结合教材可知,香港回归祖国,“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之后香港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更加进步。故选择B项。答案B例2(2018江苏泰州中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一个中国C.经济相互促进、互补互利D.军事力量强大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切入点为“两岸一家亲”。结合教材可知,在反对“台独”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两岸关系不断取得进展。答案B例3(2018广东中考)如下表,这些措施 ()A.方便台胞来往大陆B.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C.打击“台独”分裂势力D.显示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时间措施2008年实行台湾居民来往大陆(台胞证)“一人一号,终身不变”2013年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2015年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历史解释。切入点为“台胞证”等。从2008年“一人一号,终身不变”,到2013年“台湾居民在20省份可申请补发、换发台胞证”,再到2015年“对台胞来往大陆免予签注”,这些措施都方便了台湾同胞来往大陆,故A项符合题意。答案A知识点一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台湾著名作家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目前,我国解决“乡愁”的基本方针是 ()A.不放弃使用武力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民族区域自治D.由台湾人民“公投”答案B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在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故选择B项。2.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会见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共同探讨两岸关系。回首海峡两岸关系之路,双方首次打破隔绝状态开始于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开放措施B.台湾和祖国大陆分别成立海基会和海协会C.海协会和海基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D.第一次汪辜会谈将“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写入协议答案A1987年,台湾当局开始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本文标题:2019年春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4 海峡两岸的交往同步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24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