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2044-2012 大竹蛏 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ICS65.150B51备案号:33704-201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DB32/T2044-2012大竹蛏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SolengrandisDunkerTechnicalstandardforartificialbreeding2012-03-31发布2012-05-31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2044-2012前言为规范大竹蛏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编制。本标准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爱华、姚国兴、张志伟、吴杨平、吴建平、张曹进。DB32/T2044-20121大竹蛏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大竹蛏(SolengrandisDunker)工厂化人工育苗的育苗条件、亲贝、产卵与孵化、浮游幼虫培养、附苗、稚贝培育、稚贝出池、包装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大竹蛏、长竹蛏、缢蛏工厂化育苗。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3育苗条件3.1育苗设施3.1.1催产池长方形水泥池,容量10m3~20m3,水深1.0m~1.3m,池底高于育苗培育池底0.5m~0.7m。池底铺12cm~15cm厚的粗砂(0.5mmΦ1.0mm)。催产池亦作为亲贝暂养池用。3.1.2育苗培育池方形或长方形水泥池,容量20m3~40m3,水深0.6m~1.3m。3.1.3其他设施具有贝类人工育苗所需的藻类培养池,与育苗池、藻类培养池相配套的供水、供气、供电等设施。3.2设施消毒3.2.1催产池消毒用浓度为10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1h后,用砂滤海水反复翻洗粗砂至洗净。3.2.2培育池消毒育苗前,培育池及工具用20ppm~30ppm漂白粉溶液浸泡24h~48h,用砂滤海水冲洗干净,24h以后使用。3.3水质水源符合GB11607的规定,培育用水符合NY5052的规定。DB32/T2044-201224亲贝4.1选择标准亲贝外形特征应符合贝类分类学中有关大竹蛏的特征描述;贝体无破损,足无损伤,洁净、光滑,健康,活力强;性腺成熟饱满,壳长在8cm以上。4.2入池时间4月~6月将自然成熟的亲贝从海上采捕入池。4.3入池前处理亲贝入池前,捡出破损、损伤个体,用砂滤水冲洗贝体表面浮泥杂物。4.4暂养方式散养于催产池内,暂养水深保持60cm~80cm,饵料密度保持10×104个/ml~15×104个/ml。4.5暂养条件暂养密度1.5kg/m2~2.5kg/m2;换水1次/d,换水量80%;水温18℃~26℃;连续充气。5产卵与孵化5.1采卵方法采用阴干流水法诱导产卵。5.2受精精子和卵子在海水中自行受精。5.3多余精液的处理产卵结束后,将所得的受精卵按要求的孵化密度用虹吸法分配至各个培育池中,加满水,然后加大充气量,捞取水面泡沫,清除多余的精液。5.4孵化密度不大于10粒/ml。5.5孵化条件水温19~27℃,盐度20~30,光照500Lux~1500Lux,连续微波充气。6浮游幼虫培养6.1培育条件──水温:19℃~27℃;──盐度:20~30;──光照:500Lux~1500LuxDB32/T2044-201236.2“D”形幼虫收集受精卵发育为“D”形幼虫后6h内,用孔径0.048mm的筛绢网排水收集,移入育苗池培养。6.3密度“D”形幼虫投放密度3粒/ml~5粒/ml。6.4充气用孔径为0.15mm~0.125mm散气石连续充气,3m2布置2个散气石。6.5换水每天2次,每次1/3~1/2,换水网箱孔径为0.074mm。6.6投饵“D”形幼虫饵料以叉鞭金藻、等鞭金藻、巴夫藻等新鲜单细胞藻类为主,壳顶幼虫后可投扁藻、小硅藻等。一般每天投饵2次,早晚各1次,均在换水后进行。投饵量以幼虫存池数量和胃饱满情况灵活掌握,杜绝投喂老化和被污染的饵料。“D”形幼虫期,投饵后保持水体中藻类细胞2×104个/ml~3×104个/ml;壳顶幼虫期和眼点幼虫期,投饵后保持水体中藻类细胞3×104个/ml~5×104个/ml。7附苗7.1附苗时间幼虫经6d~10d培育后,幼虫出现眼点时准备附苗。7.2附着基处理附着基为泥砂,粒径8µm~16µm。使用前应进行消毒处理,具体方法是:将粉砂泥经烈日暴晒,干燥粉碎备用。使用前用煮沸的海水浸泡处理,冷却后使用。7.3附着基投放处理过的附着基用孔径为0.074mm的筛绢过滤后均匀投放于培育池,充分沉淀48h后使用,粉砂泥用量为1.5kg/m2~2.0kg/m2;随着稚贝生长,粉砂泥用量逐渐增加。稚贝壳长大于2mm,使用附着基可以为粗砂,粒径为0.5mm~1mm,厚度大于3cm。8稚贝培育8.1培育密度刚附着稚贝的壳长280µm左右,其培育密度80×104粒/m2~100×104粒/m2,1mm稚贝培育密度为20×104粒/m2~30×104粒/m2,5mm~10mm稚贝培育密度1×104粒/m2~5×104粒/m2。8.2充气按6.4条布置。8.3投饵DB32/T2044-20124刚附着稚贝日投喂饵料密度为3×104个/ml~5×104个/ml,1mm~5mm稚贝日投喂饵料密度为5×104个/ml~10×104个/ml,当稚贝生长到5mm以上时,日投喂饵料密度为10×104个/ml~20×104个/ml。投饵量视稚贝存池数量和胃饱满情况灵活掌握,杜绝投喂老化和被污染的饵料。8.4换水每天换水2次,每次80%。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每天换水1次,每次50%。水温下降到10℃以下时,每2天换水1次,每次50%。8.5移池5d~7d移池分苗1次。将稚贝按不同规格进行分筛、分级,并按要求的密度分池培育。具体做法是:用水将稚贝冲入孔径为0.18mm~0.125mm的筛绢网袋内,洗净、去除杂质,用不同孔径的筛绢网进行分级。9稚贝出池9.1规格壳长大于8mm。9.2质量个体大小均匀,无杂质。斧足粗壮有力,活力强。9.3计数采用称量法。将大竹蛏苗混合均匀,用天平称取20g~50g计数,根据大竹蛏苗总重,推算出大竹蛏苗总数量;取样3次,取其平均值。10包装和运输10.1包装用蔑筐或塑料筐等器具装盛,蛏苗上盖湿毛巾或湿纱布,谨防装苗容器积水。10.2运输途中保持大竹蛏苗湿润,严防暴晒、雨淋、风吹,最长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0h。运输适宜温度为5℃~10℃。
本文标题:DB32∕T 2044-2012 大竹蛏 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31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