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 DB32∕T 1696-2011 “能效之星”评价规范
ICS27.010F01备案号:29972-2011DBDBDBDB32323232江苏省地方标准DB32/T1696—2011“能效之星”评价规范“Energy-efficiencystar”assessmentcriteria2011-01-24发布2011-02-24实施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DB32/T1696—2011I前言为了贯彻国务院关于节能减排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综合评价企业能效水平,制订本标准。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借鉴了美国“能源之星”、日本“领跑者”计划等先进理念。本标准按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编写。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苏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苏州市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国宏美亚(北京)工业节能减排技术促进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智伟、陆琪铭、贝荣华、朱倍芳、李铁男、周大地、戴彦德、郁聪、陈志田、张管生、柳敏、许健儿、王景南、钱梅莉、李臣。DB32/T1696—2011II引言本标准是用能单位持续提高能源绩效的评价标准,旨在指导用能单位在落实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基础上,规范能源管理、挖掘节能潜力,并建立持续改进的长效机制。本标准的成功实施有赖于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通过建立能源管理体系、落实节能技改项目,用能单位可以:——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建立规范系统的能源管理制度。——应用能源管理体系,使其能源管理工作满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识别和利用先进的节能技术和方法,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其整体能源绩效得到相关方认可。用能单位通过落实和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建立能源管理制度,推动技术进步和进行能效评价,不断提高能源绩效。能效之星评价的过程模式如图1所示。持续改进能源绩效建立完善能源管理体系能源利用状况评价技术进步图1能效之星运行模式图实施本标准能够评价和改进用能单位的能源绩效,能效之星评价标准的实施需要用能单位的最高管理者高度重视,把能源管理和能效之星评价工作置于用能单位经营发展的战略高度,持续有效的提升用能单位的能源管理水平和能源管理绩效。DB32/T1696—20111能效之星评价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能效之星评价的术语和定义、要求、星级评定、标识和有效期。本标准适用于重点用能单位进行“能效之星”的星级评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028-2000工业余热术语、分类、等级及余热资源量计算方法GB/T2589-200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7119-2006节水型企业评价导则GB/T13234-2009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5587-2008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T23331-2009能源管理体系要求3术语和定义GB/T1028-2000、GB/T2589-2008、GB/T7119-2006、GB/T13234-2009、GB/T15587-2008、GB/T23331-2009中规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能源绩效与能源利用和能源消耗相关的可测量的结果。3.2能效之星通过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技术进步进行综合评价所确定的能源绩效等级,能源绩效由低至高分为1~5等级。3.3能源成本统计报告期用能单位实际消耗的一次、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的费用(不含税)总和。3.4综合节能率统计报告期用能单位的产品节能量与综合能耗之比,用百分数(%)表示。3.5自愿协议书是承办单位与创建能效之星企业,订立的一种具有约束性文书。4要求DB32/T1696—201124.1总则对用能单位政策法规标准、能源管理制度、技术进步、能源绩效四大要素进行综合评价。a)政策法规标准:通过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节约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执行情况的评价,考核其是否实现守法达标。b)能源管理制度:包括管理职责、组织机构、能源利用状况分析、能源规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等方面的内容,通过对能源管理制度评价,推动企业建立规范系统的能源管理长效机制。c)技术进步:包括对用能单位生产工艺和设备、自动化控制水平、优化控制水平、工艺技术创新和技改项目实施等方面的评价,旨在有效挖掘节能潜力,不断推动技术进步。d)能源绩效:通过对用能单位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资源综合利用指标、能源经济指标、节能量、温室气体排放等指标的量化考核,评价用能单位通过能源管理、技术进步等取得的绩效。4.2能效之星评价要求(1000分)能效之星评价的具体要求见表1。表表表表1111能效之星评价要求能效之星评价要求能效之星评价要求能效之星评价要求指标要求/评价要点政策法规标准(25分)执行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25分)a)重点用能单位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并报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5分。b)能源管理负责人接受节能培训5分。*c)对照国家、省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执行情况5分。*d)新建、改扩建项目按节能设计规范和用能标准建设,编制节能评估篇章5分。*e)无国家省市规定的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和产品5分。能源管理制度(300分)管理职责(10分)企业有管理职责10分。无最高管理者承诺扣4分,无能源方针扣4分,无明确的职责和权限扣2分。组织机构(15分)a)以最高管理者为组长的企业节能领导小组3分。b)涵盖企业生产全过程的能源管理三级网络2分。c)聘任具有相应技能和资格的人员承担能源管理和技术工作,明确规定其职权范围和领导关系2分。d)建立节能领导机构日常工作制度3分。e)企业能源主管部门应系统地分析本企业能源管理各主要环节及其各项活动过程2分。f)分层次把各项具体工作任务落实到有关部门、人员和岗位3分。能源利用状况分析(65分)*重点用能单位每年向管理节能工作的部门报送上年度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28分。无工艺合理性分析扣7分;无设备效率分析扣7分;无能源消耗指标分析扣7分;无节约能源资源潜力分析扣7分。企业进行合理用能技术分析21分。无设备节能技术分析扣7分;无创新技术可行性分析扣7分;无工艺进步可行性分析扣7分。企业有能源消耗定额制度16分。无产品定额扣4分;定额未下达和未执行扣4分;无实际用能量的计量与核算扣4分;无考核与修正扣4分。能源规划(15分)企业有完整的中长期及年度节能规划15分。无节能管理扣3分;无产品单耗扣3分;无工业增加值能耗扣3分;无节能量目标扣3分;无节能技术进步措施扣3分。实施与运行(105分)企业进行宣传与培训10分。无定期进行节能宣传并记录扣3分;能源管理员未接受节能培训扣4分;重点用能设备操作人员未定期进行节能培训扣3分。企业能源计量符合GB17167-2006的规定30分。计量器具未达到配备率扣10分;不符合准确度等级扣10分;不符合检定要求扣10分。企业有能源统计分析30分。无能源采购及领用环节分析扣2分;无能源加工转换环节分析扣2分;无库存变化环节分析扣2分;无车间(工序)原辅材料、产品、能源消耗的品种、数量分析扣5分;无同比、环比的单位产品能耗变化状况分析扣5分;无节能措施的状况统计分析扣5分;无节能量计算扣5分;无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扣4分。DB32/T1696—20113表表表表1111能效之星要求(续)能效之星要求(续)能效之星要求(续)能效之星要求(续)指标要求/评价要点能源管理制度(300分)制定年度节奖超罚办法,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考核5分。企业合理运行30分。在更新设备时,未充分考虑能源利用效率扣10分;未进行合理的设备维护、保养扣10分;未有效利用余热、余压扣10分。检查与纠正(90分)有能源审计报告7分。是循环经济示范(试点)企业国家级8分;省级6分;市级3分。有清洁生产审核报告7分。有水平衡报告7分。有电平衡报告7分。有能量平衡报告7分。有平衡报告7分。近三年有节能监测报告,监测合格率达到100%,15分;监测合格率达到90%及以上,经整改后100%合格,10分;监测合格率达到80%及以上,经整改后100%合格,5分。近三年专用设备有效率测试报告,测试率达80%及以上25分;测试率达60%及以上20分;测试率达50%及以上10分。技术进步(300分)生产工艺和设备(60分)国际创新技术60分;国内创新、国际较少应用或国内率先引入30分;省级创新、国内较少应用或省内率先引入15分;市级创新、省内较少应用或市内率先引入9分;市内较少应用6分。自动化控制水平(15分)管理级、过程控制级、基础控制级计算机联网15分;过程控制级、基础控制级计算机控制7分;基础级计算机控制3分;基础级常规仪表控制1分。优化控制水平(15分)实现主工艺优化控制并提供分析报告15分;部分设备间优化控制10分;个别设备间优化控制5分。企业技术中心(30分)国家级30分;省级20分;市级10分。产品创新(60分)近三年有省级以上证书,≥3个20分;≥2个10分;≥1个5分。近三年有发明专利≥2项或实用新型专利≥10项40分;发明专利≥1项或实用新型专利≥5项20分;实用新型专利≥2项10分。工艺技术创新(60分)近三年省级以上验收或鉴定项目数≥3项20分;2项10分;1项5分。近三年省级以上验收或鉴定的工艺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40分;国内先进20分;有项目验收或鉴定10分。技改项目实施(60分)自愿协议书技改项目≥5项6分;≥3项3分;≥1项1分。引用国际先进技术、国内较少企业应用24分;引用国内先进技术、省市较少企业应用15分;引用省市先进技术7分;已较普遍应用3分。投入资金占营业额的比例≥2%,30分;投入资金占营业额的比例≥1.5%,20分;投入资金占营业额的比例≥1.0%,10分。能源绩效(375分)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60分)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见表2,60分。DB32/T1696—20114表表表表1111能效之星要求(续)能效之星要求(续)能效之星要求(续)能效之星要求(续)指标要求/评价要点能源绩效(375分)资源综合利用指标(25分)a)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90%,10分。每低于2%扣1分,扣零为止。b)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符合节水型企业要求15分。每低于1%扣1分,扣零为止。能源经济指标(55分)与企业上年度比能源成本占生产成本的比例下降5%及以上15分;下降3%及以上8分;下降2%及以上5分。与企业上年度比工业总产值能耗下降比例20%及以上20分;下降比例10%及以上15分;下降比例5%及以上10分。与企业上年度比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比例20%及以上20分;下降比例10%及以上15分;下降比例5%及以上10分。节能量(200分)产品节能量、综合节能率见表3,200分。温室气体排放(35分)与企业上年度比万元产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比例5%及以上35分;下降比例3%及以上20分;下降比例1%以上10分。4.3评分与计算方法4.3.1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评分标准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评分见表2。表表表表2222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评分表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评分表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评分表产品单位产量综合能耗评分表序号项目60分40分20分1按现行标准低于现行标准先进值5%及以上低于现行标准先进值3%及以上达到现行标准先进值2按行业平均水平低于平均水平20%及以上低于平均水平10%及以上低于平均水平5%及以上3按本企业同期水平比本企业上年降低25%及以上比本企业上年降低15%及以上比本企业上年降低10%及以上4.3.2产品节能量、综合节能率评分标准产品节能量、综合节能率评分见表3。表表表表3333产品节能量、综合节能率评分表产品节能量、综合节能率评分表产品节能量、综合节能率评分表产品节能量、综合节能率评分表上年度综合能耗万tce/a产品节能量目标万tce/a综合节能率目标%≥800—4≥200—4≥100—4≥5087≥3058≥1838DB32/T1696—20115表表表表3333产品节能量、综合节能
本文标题:DB32∕T 1696-2011 “能效之星”评价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352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