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1.说出自然带的概念和分布。2.结合材料,分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结合实例,分析地域分异规律及其成因。4.学会运用地域分异规律,评价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一二三四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规模不同的地域分异2.陆地自然带空间尺度特征全球性包括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等陆地环境呈现为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纬度位置→热量海陆位置→水分气候类型植被、土壤自然带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一二三四图表导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教材图5.7)读图可获得以下信息:(1)自然带的分布及其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2)非洲大陆的自然带基本上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3)亚欧大陆东、西两岸自然带基本呈南北更替、东西延伸,且在温带地区都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但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同;中纬度地带,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呈现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4)澳大利亚大陆的自然带呈半环状分布。(5)美洲大陆西海岸自然带呈南北狭长的带状分布。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一二三四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2.形成基础热量。3.分布规律自然带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4.分异表现低纬、高纬地区:自然带横穿整个大陆中纬度:自然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一二三四由中越之间的北仑河口,沿我国东部沿海北行至中朝之间鸭绿江口,沿途可见到的自然带依次有哪些?体现什么规律?点拨: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和温带混交林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一二三四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海陆分布。2.形成基础水分变化。3.分布规律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一二三四请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将下列三句诗排序:“风吹草低见牛羊”“风沙茫茫大如天”“林海茫茫云似雾”。点拨: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故排序为:“林海茫茫云似雾”“风吹草低见牛羊”“风沙茫茫大如天”。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一二三四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影响因素海拔的变化。2.形成基础水热状况差异。3.分布规律山麓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谱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地带带谱相似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垂直带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完整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一二三四在同一山地,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和背阴坡哪个坡分布的高度较高?为什么?点拨:同一山地,阳坡光热条件优于阴坡,自然带分布的高度高于阴坡。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一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地域分异规律比较项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影响因素主导因素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成因分析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分异规律延伸方向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更替方向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图示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比较项目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典型地区低纬和高纬度的低平地区中纬度地区典型案例沿20°E非洲大陆自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中纬度(40°N~60°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题1】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A,B,C,D。(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分布有何特点?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它的形成原因为。(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受何因素影响?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解析:结合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可知,A为热带雨林带,B为热带草原带,C为热带荒漠带,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各自然带大体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明显地反映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E为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对流运动减弱,形成了热带草原带。赤道以南的热带荒漠带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呈南北狭长分布。答案:(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2)以赤道为轴,呈南、北对称分布。由赤道到两极(3)非地带性此处为东非高原,地势较高,气温较低,使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偏少,形成热带草原带(4)寒流(本格拉寒流)。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方法技巧对比法记忆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具有相对应的关系,即不同温度带的气候对应不同的自然带类型,现以北半球为例,对应如下: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二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带和气候带;反之亦成立。2.山地自然带谱的数目垂直带谱的复杂程度与山地所在纬度、山地的相对高度、山地海拔相关。一般来说,山地所在的纬度越低越复杂,越高越简单;山地的海拔越高越复杂(当然有极限),海拔越低越简单,甚至没有;山地的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同一自然带,越向低纬度,其分布的海拔越高。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山地自然带的类型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下图)。4.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一般来说,阳坡高于阴坡,这与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阴坡有关,具体如右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5.雪线的分布高度雪线是山上积雪冰川带下界,其分布高度和山坡的坡向、山体所在纬度都有关,具体如下图所示: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例题2】(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米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毫米,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完成下列各题。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该地区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故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第(2)题,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B项正确。A、C、D三项错误。答案:(1)B(2)B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方法技巧判读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本方法——“四看法”一看基带类型:由基带类型可推知山地所处的气候区。二看带谱的丰富程度:相同高度的山地,自然带带谱越丰富,说明山地所处的纬度越低。三看同一自然带在山地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一般情况下,同一自然带在阳坡、背风坡分布的海拔较高。四看雪线在不同坡向分布的高低:雪线较低的往往为迎风坡或阴坡。MUBIAODAOHANG目标导航ZHISHISHULI知识梳理ZHONGNANJVJIAO重难聚焦
本文标题:2019版高中地理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46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