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语言的演变-1-语言,存在的家园-2-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课序题目作者学习目标1《语言的演变》吕叔湘1.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本文阐述的观点2.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2《汉字王国中的“人”》[瑞典]林西莉1.疏通行文思路,理解文中观点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及语言风格3《咬文嚼字》朱光潜1.理解本文的观点,分析论证思路2.品味文章语言,分析论证方法4《简笔与繁笔》周先慎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基本观点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分析其语言特色-3-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学法提示1.理清文章思路,明确写作重点。理清文本的写作思路,搞清文章的中心论点、分论点各是什么;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运用论证方法的技巧。2.探究文本内容。对文字的形体特点、古今词义的不同,要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探究;语言文字的运用可结合写作实践进行探索。通过探究学习,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看法。3.讨论交流。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学习时要进行讨论交流,激活思维,从而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4-语言的演变-4-汉字的王国-5-语言的演变-5-语言的演变-6-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赏析]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首句“残阳”紧扣标题“暮江”二字。“铺”字用得贴切精当,显示出阳光是斜照而非直射。“瑟瑟”本是宝石名,这里用来形容残阳照不到的半边江水的颜色,与阳光照到的呈红色的一面交相辉映,“可怜”即“可爱”的意思,展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该诗写景之微妙,历来备受称道。-7-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本文选自《语文常谈》,全书包括八篇文章。前七篇是作者1964年应《文字改革》月刊编者之约,分期在月刊上发表的。最后一篇是1980年续集出版时补进去的。分别是:1.语言和文字;2.声、韵、调;3.形、音、义;4.字、词、句;5.意内言外;6.古今言殊;7.四方谈异;8.文字改革。课文是其中第6篇。原题为《古今言殊》,含有四个标题: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删去了最后一节,题目也由作者改为《语言的演变》。-8-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吕叔湘(1904—1998),江苏丹阳人,我国当代语言学家、教育家。吕叔湘先生的研究重点是汉语语法。吕叔湘先生是我国最具社会影响的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前期主编和我国第一部语法词典《现代汉语八百词》的主编。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及《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等。这些著作引例弘富,分析精当,在汉语语法体系建设以及理论和方法上都具有开创意义,是我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重要成果。-9-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注字音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朱熹.xī苜蓿..mùxu昳.丽yì吗啡..mǎfēi窥.探kuī引擎.qínɡ骊.lí荚.果jiá骓.zhuī胰.子yí骐.qí荤.素hūn-10-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加点字读音加点字读音差差.不多chà解解.剖jiě差.别chā押解.jiè参差.cī解.氏xiè便方便.biàn尽尽.管jǐn大腹便.便pián尽.头jìn-11-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写汉字词语易错字词语易错字土kànɡ炕逻jí辑kēnɡ害坑jī拿缉鼻tì涕舟jí楫孝tì悌作yī揖大ɡài概chāi开拆kǎi叹慨分xī析-12-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解词语(1)忌讳:因风俗习惯或个人原因等,对某些言语或举动有所顾忌,积久成为禁忌。(2)朝发夕至:早晨出发晚上就能到达,形容路程不远或交通便利。(3)席地而坐:原指在地上铺了席(坐、卧在上面),后来泛指在地上(坐、卧)。(4)名同实异: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13-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近义(1)留传·流传辨析:“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前者侧重时间角度,后者侧重指空间角度。例句:①把珍贵史料和重要经验记载留传下来,对于启迪后人借鉴历史有着实际意义。②朋友圈中流传着一条“孩子在金源丢了,在厕所找到时被剃光头”的消息。对此,海淀警方进行了辟谣。-14-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辨析:“夜以继日”,日夜不停;“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夜以继日”多作学习、工作、劳动等词语的状语,着重指精神;“通宵达旦”主要指时间,其后面的中心词较广泛。例句:①从湛南顶管工程开工至今,建设单位一线干部职工夜以继日,坚持全天候连续作业。②每年到了丰收季节,这里都会举行庆祝晚会,大伙儿通宵达旦地唱歌跳舞,好不热闹。-15-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梳理文章思路,理解本文阐述的观点。1.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说明其作用。提示首句“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语言也是这样”即课文的中心句,体现了课文的基本观点,统摄全篇内容。2.文章第一部分与第二、三两部分之间是什么关系?提示第一部分是说明语言演变的概貌,第二、三部分是从语汇、语法、语音三个局部进行具体说明,表现为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从概貌到具体,条理特别清晰。-16-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语汇的发展变化呈几种趋势?提示①随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②随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③新增外来语;④词义的改变——名同实异,词义扩大、缩小、转移、弱化;⑤单音词多音化;⑥名称、字眼的变换。4.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哪些语法方面的变化?提示①古代特有的语序,现代不用了;②现代产生了“把”字、“得”字等新句式。5.吕叔湘先生从哪些方面阐述了语音的变化?提示①古诗不押韵了,说明韵母有了变化;②古诗“平仄不调”,说明声调有了变化;③形声字的读音跟它的声旁并不相同,说明声母有了变化。-17-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及语言特点。1.课文开篇提到了朱熹听不懂孔子和弟子们的谈话,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者以此开篇有何用意?提示假设论证和举例论证。朱熹是南宋儒家大师,为《论语》作注,是孔子思想权威的解释者,连他都听不懂孔子和弟子的谈话,说明这不是对儒学的理解水平问题,而是语音、语法、词汇问题了,这样很有典型性,可顺势引入本文的主题。-18-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课文提到《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为了证明什么问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提示以《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例,证明了语言变化之大,古代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并指出变化的具体体现。一是字形的变化,二是字义的变化(①义不变,单音节变复音节;②义不变,使用受限;③意义消、存),三是语法的变化。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3.讲解语汇的消失,课文为什么以《诗经·鲁颂》中“马的名称”为例?作用何在?提示在农业社会中,马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耕作和交通的重要工具,人们为了便于交流信息,给各种各样的马起了专名。作者举“马”的专有名称消失的例子,典型地证明了“有些字眼儿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的语言现象。-19-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4.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从课文中找出例子进行说明。提示本文语言通俗而准确。语言通俗表现在:用浅显易懂的实例论述有关问题,如为了阐述语言也像世界上万事万物那样发展变化这一相当抽象的道理,便用一个假设举例像讲故事一样加以论述。语言准确表现在:用词精确,注意分寸。如“作为连词的‘而’‘与’,只见于一定的文体;表示从属关系的‘之’只用于‘百分之几’‘原因之一’等等;起指代作用的‘者’只用于‘作者’‘读者’等等……”这一部分内容里没有枯燥难懂的专业术语,反而像平常说话一样朴素易懂。“只用于”等词又说明了“而”“与”“之”“者”等词在使用时受到的限制,用词极有分寸,充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严密。-20-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导学号34010000除了本文中举出的例子,你还知道哪些语言变化的例子?请从现实生活中列举一些实例,谈谈词义的扩大、缩小与转移。提示本题是结合文本知识,梳理现实生活中有关的语言变化的例子。只要用心搜寻,这样的实例是很多的,但要具体说出所举词语的词义变化。-21-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参考答案(1)词义的扩大。如:“打”,基本义是“击”。如打狗、打野兽。后来把与之相关的动作也称为“打”,如打架、打靶(射击)、打冷枪,随着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由“打”的引申义继续引申发展,“打”的用法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打镰刀(制造)、打谷子(收割、晾晒)、打毛衣(编织)、打墙(修筑、建造)、打包裹(捆扎)、打酱油(买)、打烧饼(做)、打格子(画)、打灯笼(举、提)、打蜡(涂抹)、打信号(放射)、打电话(发出)、打主意(定出)、打杂儿(做、从事)、打麻将(做某种游戏)、打手势、打哈欠(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官腔、打比喻(取某种方式)、打官司(发生与人交涉的行为)、打柴(砍、割)、打的(乘坐)等,介词的“打(从)东边来”等。-22-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词义的缩小。如“金”在古代泛指金属;今天缩小为表示黄金。仅在词语里面个别保留了古代用法,如“五金”“冶金”等。(3)词义的转移。如“兵”本义是兵器,现在指士兵。兵器是一种器物,而士兵是人,两个意义很明显属于两个不同的范围,这就是意义的转移。再如“走”,古代指跑,今指步行。-23-语言的演变XINZHIDAOXUE新知导学DUXIEYANSHEN读写延伸DAYIJIEHUO答疑解惑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有人把这篇文章归入说明文,也有人把它归入议论文,你觉得怎样归类好呢?提示观点可以不同,但不管持何种观点,要言之有理。如果认为是说明文,就要结合文本特点说明理由;如果认为是议论文,也应结合文本阐述本文所体现的议论文的特点。参考答案观点一:归入说明文好。这是一篇解说汉语言文化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祖国土(文本研习) 语言的演变课件 苏教版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54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