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 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1.了解诗人和时代背景,初步了解自由诗(新诗)的特点。2.赏析《雨巷》所运用的反复、重叠、象征等表现手法,探究“丁香姑娘”的含义。3.抓住意象(诗中的景物),感受《再别康桥》的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赏析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诗人对康桥的深情。学习目标诗两首重点1.感受诗歌的意境,体会诗歌意象(景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2.鉴赏《雨巷》反复、排比修辞和首尾回环的结构;鉴赏《再别康桥》首尾回环的结构,体味其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重点难点难点探究《雨巷》中“姑娘”的内涵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一、扫除生字《雨巷》①撑()着②彷徨()③寂寥()④彳亍()⑤惆怅()⑥颓圮()⑦篱()墙《再别康桥》⑧荡漾()⑨青荇()⑩揉()碎⑪浮藻()⑫沉淀()⑬长篙()⑭漫溯()⑮笙箫()chēngpánghuángliáochìchùchóuchàngtuípǐlíyàngxìngróuzǎodiàngāosùshēngxiāo二、阅读思考1.《雨巷》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2.读完《雨巷》,你认为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你有怎样的情感体验?3.《雨巷》这首诗中,诗人用了哪些形象表现诗歌的这种凄美、感伤的基调?4.《再别康桥》这首离别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直接体现这一情感的诗节有哪些?5.《再别康桥》中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来表达离别之情?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今余杭)人。“现代派”的代表诗人,翻译家,中国“左联”(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成员。1925年入上海震旦大学学习法语,受到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1929年,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因此被称为“雨巷诗人”。1932年赴法国,1935年从法国回国。1938年赴香港,与许地山等人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香港分会。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香港为日军所占领,戴望舒以抗日罪名被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从事翻译工作,不久在北京病逝。他被称为是“一个决心为人民服务的有才能的抒情诗人”。主要作品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作品风格戴望舒的诗深得中国古典诗词中婉约诗风的遗韵,又受法国象征派的影响,因而早期诗作总体上表现出孤独、抑郁的特点,后期诗作表现出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明朗、沉挚。作者简介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现代诗人、散文家。1918年按照其父的愿望,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入剑桥大学学习,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后,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建立“新月社”,同时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他这时向往英美式的政治理想。1927年,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建立,使他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产生怀疑。1928年6月到10月,他再度游历英国、美国、日本和印度。11月,最有名的代表作《再别康桥》问世。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遇难。主要作品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作品风格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其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影响,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作者简介写作背景《雨巷》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员和革命人士进行大肆屠杀与追捕,戴望舒也受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追缉而被捕。从狱中被放出后他隐居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当时,白色恐怖笼罩了全国,革命转入低潮。戴望舒和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一样,感到了大革命失败以后幻灭的痛苦、忧郁、苦闷,诗人便写下了这首《雨巷》。《再别康桥》1920年,徐志摩从美国动身到英国留学。第二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22年学成回国。这一段留学生活,特别是剑桥美丽的自然景色,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在星光下听水声,听近村晚钟声,听河畔牛刍草声,是我康桥经验中最神秘的一种:大自然的优美、宁静、调谐在这星光与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地淹入了你的性灵。”(《我所知道的康桥》)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启程回国前夕,写下了《康桥再会罢》一诗,表达对康桥的眷恋。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国。7月的一个傍晚,他一个人悄悄来到了久别的母校,漫步于寂静的校园,怀念逝去的美好岁月。但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没有人认识他,他满腔的热情和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无以倾诉。前来寻梦的诗人,怅然若失。乘船归国途中,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诗。1.新诗新诗指五四运动以来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最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也叫现代诗。新诗的主要特点是自由成章而没有固定的格律,语言接近口语而不尚典雅雕琢,真切地表现出现代人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2.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兴起于法国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不拘泥于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的、简单的描摹,注重用暗示、隐喻等手法表现瞬间的思想。它是诗人想象中的一幅写意画,是诗人意念流动中的一个场景,它常常在朦胧的意境中表达出幽微精妙的感情。这种感情既含蓄深隐,又能引起读者的共鸣。知识卡片3.新月派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新诗流派,它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很大,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为徐志摩、闻一多,成员有胡适、梁实秋等。徐志摩是新月派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闻一多卓有成就,他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对新诗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1.第一节中“油纸伞”“雨巷”两个意象有什么特点?在诗中有什么作用?“油纸伞”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雨巷”是悠长、寂寥的。两者结合,为全诗创设了一个低沉、凄清的感情基调。课文探究·雨巷2.第二节,诗人希望逢着的“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着什么样的特征?诗人为什么用丁香比喻她?从“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等诗句来看,诗人希望逢着的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美丽的外表、芬芳的气息、忧愁的心情。用丁香比喻姑娘,是因为“丁香”是美丽、高洁、愁怨的象征。这位“丁香一样的”姑娘实际上是诗人在黑暗的现实中一种美好而又朦胧的理想的象征。3.第三节,诗人反复说“像我一样”有什么用意?诗人反复说“像我一样”,说明“我”与姑娘心灵相通,唯其相通,才能借姑娘表达“我”孤独、苦闷、彷徨的心境,才能更好地突出“我”无限的期待和希望。4.姑娘由“走近”到“飘过”,再到消失,说明了什么?姑娘由“走近”到“飘过”,“她”的出现是那样快,逝去也那样快,一刹那擦肩而过,消失在前方,留给诗人的是伤感、悲叹,也让人久久咀嚼诗人追求希望、理想的彷徨心境。“丁香一样的”最后消失在雨巷的尽头,暗示“我”那美好理想的渺茫和难以把握。这正是那个年代青年知识分子迷惘心态的真实反映。5.“消了……散了……消散了……”写出了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写出了“丁香一样的”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一样一样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散。“消”与“散”拆用、合用,反复咏叹,写出诗人对姑娘离去的无尽忧伤。6.最后一节与第一节的内容基本相同,只是“飘过”与“逢着”不同,请探究诗人这样写的用意。“飘过”与开头一节中的“逢着”既是照应又有语意的递进。一方面表明诗人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另一方面却让人感到诗人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了,那种理想破灭而又无法挽回的苦闷、哀怨的情感更加深了一层。内容小结独自彷徨在雨巷丁香一样结着愁怨走近,投出太息般的眼光独自彷徨在雨巷希望逢着丁香一样的姑娘撑着油纸伞彷徨寻求重叠反复音调和谐理想可望不可即雨巷我姑娘消失孤独、哀怨、彷徨出现飘过,走尽雨巷我希望飘过丁香一样的姑娘继续彷徨求索课文探究·再别康桥1.第一节为什么连用三个“轻轻的”?连用三个“轻轻的”,反复强调动作之轻,是怕打破康桥的宁静美好。感情温柔、细腻,诗歌节奏轻缓、舒徐,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2.将“金柳”比作“新娘”有什么妙处?首先,将“金柳”比喻为“新娘”,形象地写出河畔的柳树在夕阳照耀下显出金黄色,这与穿红着绿的新娘形似。其次,柳条的柔美和新娘的婀娜多姿也极为相似。再次,诗人曾在康桥度过了一段极为美好的时光,所以康桥的一草一木都牵动着诗人的情思,“夕阳中的新娘”更能体现诗人对康桥一草一木的爱恋之情。3.如何理解第四节诗人写拜伦潭?这一节既有对拜伦潭美景的描绘,也有对往昔康桥生活的回忆。“揉碎”写出了“天上虹”倒映在清泉里,霞光被浮藻分散时五彩斑斓的样子;“沉淀”说明诗人对康桥的记忆之深;“彩虹似的梦”情景交融,美丽而朦胧,既写出了潭水的静美,又暗含诗人对康桥生活的留恋。4.如何理解第五节中的“寻梦”?“寻梦”是全诗的“眼”,是对上节“梦”的引申。此时此刻,诗人的心灵在康河里“泛舟”,追寻着当年留学时在康河里度过的美好时光。诗人在梦幻中、在回忆中“满载一船星辉”,那“揉碎”了的梦“重圆”,诗人陶醉了,忘情了,沉浸在斑斓的梦幻里,情不自禁地要放声高歌。5.如何理解第六节抒发的思想感情?诗人由梦境回到现实,想放声高歌,但因别情缕缕,离绪重重,“放歌”是不可能的,只能悄悄离去,表达了诗人浓浓的离情别绪。6.分析最后一节在全诗中的作用。内容上,最后一节写与康桥依依惜别,强化了诗人对康桥恋恋不舍的情感,也有几分洒脱。结构上,和开头一节首尾呼应,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效果。内容小结轻轻的走青荇星辉作别云彩金柳首尾呼应康桥景色现实(7节)寻梦清潭(2~6节)夏虫现实(第一节)再别康桥依依不舍秀美悄悄的走不带走一片云彩挥之不去深入探究主要有五个意象:油纸伞、雨巷、丁香、姑娘、篱墙。油纸伞: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寂寥地下着小雨,营造了冷寂、凄清的氛围。雨巷:悠长、寂寥、迷蒙,象征着当时黑暗、沉闷的社会现实。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丁香: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在古典诗词中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姑娘: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她哀怨、彷徨、彳亍、冷漠、凄清、惆怅,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消散——姑娘美丽而结着愁怨。篱墙:这个篱墙是颓圮的,营造出一种哀怨、凄凉的氛围。诗人用这些意象创设一种凄怨、哀愁、朦胧的意境,传达了一种“忧伤”的情绪。1.《雨巷》一诗中主要有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雨巷”象征追求之路。小巷深深,细雨蒙蒙,石板路迂回向前,两边的墙壁上或许有青苔点点,间或有人撑着油纸伞匆匆走过。我们可以把它虚化为一条“追求之路”,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着什么?“丁香”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花常见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美丽和忧愁。诗人将这种美赋予姑娘,“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美丽的。但这种理想像丁香或姑娘一样,转瞬即逝,不可把握,给人以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恋和无限的惆怅。2.《雨巷》中的“雨巷”和“丁香”两个意象有什么寓意?本诗采用的象征手法,不仅包括传统的象征手法,还包括新颖奇特的象征意象的创造、色彩的描绘和布置、音乐性的创造等,让读者既能轻松地读懂本诗的内容,又能品味出其中的多重意蕴。譬如,“丁香”是中国古代诗歌常用的意象,我们既可以把它看作诗人的理想爱人的化身,又可以把它看作诗人追求的理想,我们既可以将“雨巷”看作一条现实中的江南梅雨季节的小巷,又可以把它看作诗人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3.《雨巷》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请谈谈你的看法。第一节与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却不是简单地重复。首先,最后一节的“悄悄”与第一节的“轻轻”照应,但表意略有不同,“轻轻”强调动作的轻盈,“悄悄”表现了不忍打破康桥和谐宁静氛围的心情,强化了诗人心中对康桥的无比留恋和热爱之情。所以这样写并无重复之感。其次,这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结构形式,使诗歌具有了一种节奏感和旋律美。4.《再别康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 2 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55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