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一“顺乎世界之潮流”1.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2.学习要点(1)了解鸦片战争后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等有识之士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把握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一二三一、“睁眼看世界”1.历史背景清朝国势渐趋衰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读书人远离社会现实,与统治者一样,沉浸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2.代表人物及其贡献(1)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华事夷言》等书籍,成为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当时的抗英斗争提供了参考。(2)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明确而系统地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3.主要影响(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道。(2)洋务派逐步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以此指导了洋务运动。一二三二、维新变法1.维新思想的发展(1)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开始出现。(2)19世纪90年代,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维新思想逐步走向成熟。2.维新思潮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1895年,康有为发动“公车上书”,提出具体改革措施。1898年,他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变法要求。(2)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等一系列文章,宣传民权学说,提倡维新变法,要求“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3)谭嗣同大胆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4)1898年,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出版,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和“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进步理论。一二三3.维新变法思潮的历史意义(1)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2)要求建立君主立宪制度,力图让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3)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封建君权,猛烈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一二三三、走向共和1.历史背景和时代条件(1)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的受挫。(2)《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深。(3)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一二三2.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1)1894年,孙中山在“兴中会”的秘密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一文,系统批判了康有为的保皇立宪主张。(3)1903年,邹容发表《革命军》等著作,以饱满的激情宣传反清革命。(4)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明确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定为政治纲领。一二三3.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1)状况:1905—1907年,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要不要革命、要不要建立民主共和政体展开论战。(2)影响:①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作好了舆论上的准备。②使许多知识分子放弃了君主立宪的思想,投身于革命事业。4.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问题康有为思想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分别有哪些?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康有为的思想?(1)主要特点: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把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思想与儒家经史相结合,使其维新思想具有“儒表西里”和“托古改制”的特点。(2)影响:康有为利用儒家权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合理性,为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披上了儒学的外衣,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大飓风”和“火山大喷火”般的巨大影响。(3)认识: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反映了他敢于挑战封建正统思想的精神,体现了他向西方学习、变法改革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面前的软弱。应当说,康有为是“跪着造反”的,在思想上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例题】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中改革科举制的相关问题。A项是读书人反对梁启超主张废八股的原因,而不是事件本身产生的影响,所以错误。梁启超等人也是知识分子,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故C项错误。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说法错误,如康有为将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故D项错误。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因主张废除八股取士而遭到参加会试的大多数举人敌视,恰恰说明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所以B项为正确答案。答案:B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1“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737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