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课标要求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目标导航1.结合历史背景,阐述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重点)2.马丁·路德和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难点)基础落实壹深化探究贰内容索引达标检测叁基础落实壹1.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1)社会上:人人都是,都受到天主教会的控制和影响。(2)政治上①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制度。②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3)经济上: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占有各国土地的1/3,甚至更多。2.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14、15世纪,欧洲近代产生,却受到天主教会的阻碍。3.天主教会的腐朽堕落:从西欧各国搜刮巨额财富,并建立,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4.德国社会矛盾的焦点:是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天主教会成为德国社会矛盾的焦点。一、背景天主教徒教阶天主教会封建主资本主义因素宗教裁判所德国知识点拨(1)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它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思想控制力,干预各国政治、垄断文化教育、控制人的生活,其根本目的是确立教会组织的独裁统治和独尊地位。(2)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是封建势力的代表和维护封建制度的重要力量,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14~16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文艺复兴运动,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二、内容国家人物内容影响或特点德国马丁·路德(1)提出“”的思想,《圣经》是信仰的惟一根据。(2)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1)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2)逐渐成为德国的标准语言。(3)创立了主要在德国、传播的路德教瑞士加尔文(1)认为《圣经》的权威至高无上,主张。(2)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并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3)把信仰得救解释为_____。(4)把日内瓦改造成________的神权共和国(1)教义更加符合____________的利益。(2)教会组织更为严密,很快传播到法国、尼德兰、英国等国因信称义圣礼德语北欧信仰得救先定论政教合一新兴资产阶级英国亨利八世建立民族教会,通过《至尊法案》,解散修道院,没收其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俗(1)改革依靠王权进行。(2)具有不彻底性,保留较多________成分伊丽莎白一世重申《至尊法案》,通过《_________》,把《圣经》定为信仰的惟一标准三十九条信纲自上而下天主教思维点拨(1)天主教统治的腐朽激化了社会矛盾、新旧文明的矛盾冲突加剧、德意志近代化的发展要求,这一切决定了宗教改革必然首先在德意志地区展开。(2)教会兜售“赎罪券”,引起各阶层人民的愤怒,成为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3)加尔文宗教改革中符合资产阶级的经济活动①他认为发财致富的人是上帝的选民,获得上帝的恩赐等。②主张选民要以奋斗精神获得事业的成功,并具有节制、忍耐、简朴、诚实、讲信用和谦逊等高尚美德。深化认知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因信称义”是对基督教教义的继承和发展,其产生植根于西欧社会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是天主教会的封建统治阻碍了社会发展的反映。1.教会改革(1)措施①革除天主教会内部弊端。②宣布是宗教事务的最高权威。③加强的活动,创立耶稣会。(2)影响①一定程度上纯洁了,恢复了天主教会的部分势力。②耶稣会既充当了的急先锋,又为东西方做出了贡献。三、影响与评价教皇宗教裁判所天主教会殖民侵略文化交流2.宗教宽容(1)背景①各教会之间争论、迫害和战争不断。②有识之士呼吁给予人民“”。(2)概况①德国:1555年,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定“”。②法国:1598年,颁布《南特敕令》,宣布天主教为法国国教,同时在法国全境有信仰的自由。良心的自由教随国定新教3.评价(1)积极意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欧洲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2)问题与前景①宗教迫害与宗教纷争愈演愈烈。②实现彻底的,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资本主义宗教宽容历史认识正确认识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运动(1)从其原因看,是在欧洲资本主义出现和发展的背景下进行的。(2)从其斗争对象看,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3)从其内容看,简化宗教仪式,反对奢侈腐化,迎合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要求。史论要旨(1)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大的国际中心。(2)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提出“因信称义”思想,加尔文宗教改革提出先定论观点。(3)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是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手段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运动。知识图示返回深化探究贰史料一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①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一位西班牙官员史料二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②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史料三许多修道院③与公共妓院无甚差别。——伊拉斯谟史料解读①表明天主教会搜刮了巨额财富。②说明中世纪的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不择手段。③表明天主教会腐败不堪。主题一宗教改革的背景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这位西班牙官员对天主教会的观察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提示实质:天主教会已成为赚钱敛财的机器。(2)从史料二看,天主教是怎样维护其统治的?提示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3)结合对上述史料的理解,谈谈你对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的认识。提示中世纪晚期,天主教会已腐化堕落,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史论总结宗教改革的背景(1)必要性(根本原因):天主教的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政治、经济、思想、生活等方面)。(2)可能性①经济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共同要求反教会,进行反封建斗争。③政治因素:民族观念的形成和民族国家的崛起,要求摆脱天主教会控制。④思想文化因素:“异端”思想、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推动宗教改革。⑤直接因素:在思想文化和经济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教会贪婪腐败,最终引发改革运动。史料一马丁·路德是16世纪宗教改革的倡导者……他的神学思想强调“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要想称“义”,即灵魂得到拯救,不在于遵守教会规条,不在于本人的善行所积正气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个人对上帝的信仰……1517年10月,路德以学术争论的方式在维登堡大教堂的大门上张贴了“欢迎辩论”的《九十五条论纲》。《论纲》使①赎罪券在德意志各地的销路大减。史料二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天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②长老制;简化宗教仪式;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私产、贷钱取利同担任教士职务一样,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的神学思想在许多方面与路德相同,如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惟一根据和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等。——以上均摘自《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主题二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史料解读①“赎罪券”中的“罪”:基督教认为人类从始祖亚当、夏娃违背上帝的旨意,开始堕落,犯有“原罪”,具有罪性。以后又不断违背上帝的规条,不断地产生罪行。上帝为了拯救人类,特意派他的儿子耶稣将上帝的旨意传达给人类。上帝以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方式来替人类赎罪。耶稣付上罪的代价后,人类只要信仰基督耶稣,就可以赎罪得救,在末日审判时被上帝称为“义人”。②指教会惟一首脑是基督,教友一律平等。执掌教务的人一律由教友代表推荐。问题思考(1)通过史料一,马丁·路德认为“因信称义”的实质是什么?它代表当时哪些人的利益?提示实质: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2)结合史料一、二,分析马丁·路德、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的异同,并指出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提示相同:否定罗马教皇权威,主张“因信称义”;简化教会仪式。不同:加尔文主张“先定论”;鼓励经商致富。实质: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盖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3)马丁·路德、加尔文宗教改革体现了强烈的人文精神,你认为这种人文精神的含义是什么?提示反对盲从盲信,倡导个性解放,是对个人能力的进一步尊重(或相信只要信仰上帝,灵魂就可以获得拯救)。史论总结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皇的权威,主张信仰得救的原则,都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2)不同点①路德的神学思想中人是出发点和目的,而加尔文的神学思想中上帝是一切的出发点和目的。②路德宣称教徒“因信称义”,十分强调精神领域里个人信仰在获救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加尔文比马丁·路德更进一步,提出了“先定论”的学说,认为上帝预先的挑选才是真正决定一切的基础。③路德使人的精神被赋予了神圣性;加尔文则使现实的经济活动也获得了神圣性。④加尔文的主张更为激进,其更激进之处表现在建立民主教会和严厉排斥异己,以及主张国家的民主化和共和化上。加尔文的主张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影响到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特别对法国和英国的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返回达标检测叁1.15世纪,欧洲中产阶级与国家君主觊觎教会巨大的地产和各种金银珠宝、艺术作品等巨额可动产财富,同样让他们垂涎的是以什一税的形式从各个国家源源不断流入罗马的税收,以及大量的诉讼费、特许费和豁免税。这导致了A.人文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B.近代欧洲革命的相继发生C.教权与世俗权力的矛盾严重D.信仰危机在欧洲不断发展1234√解析材料反映了15世纪时欧洲资产阶级、王权与天主教会在经济上的矛盾,人文主义思潮产生于14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近代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王权的政治革命,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信仰问题,故D项错误。2.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C.人本主义思想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1234√3.宗教改革中产生的新教在教义方面的共同点有①信仰得救②《圣经》是最高权威③通过教士等神职人员得救④信徒人人可以成为祭司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④√123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控制和禁锢着人的思想和行动,任何不符合宗教教义的行为都被认为是叛逆和异端,随时会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当一个人被认定为“异端”时,便会受到许多酷刑的折磨。例如,一个叫托马斯·萨默的商人被抓住私藏德意志新教领袖马丁·路德的著作,最后被乱石砸死。——摘编自丹尼尔·迪尔《人类酷刑史》材料二这福音(《圣经》的组成部分之一,被认为是上帝的原始话语)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上帝给我们的恩典,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获得。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摘编自马丁·路德《论基督徒的自由》1234(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世纪基督教的特征。答案成为控制和禁锢人们思想和行为的工具;追求“权力”和“金钱”,成为教会窃取财富、维护权威的工具;从精神上控制、从物质上搜刮民众。1234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其核心主张即可。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天主教的地位、对财富的追求、对民众的控制与掠夺等方面概括。(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人的灵魂得救的问题上,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答案不同:天主教会主张“因行称义”;路德则主张“因信称义”。返回
本文标题: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西方早期的改革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课件 岳麓版选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176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