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选修部分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46讲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1)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①秦统一六国(b);②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③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b);④秦始皇的功过(c)。(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①“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②“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b);③“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c)。(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①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b);②统一台湾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b);③抗击沙俄侵略(b);④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c)。(4)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①孔子的生平(b);②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c);③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c)。(5)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①亚里士多德生平事迹(b);②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c)。考试要求:内容索引核心考点深化讲重点扣真题课时跟踪训练练规范练速度主干知识夯实理主干通考点主干知识夯实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秦统一六国——(b)(1)条件:①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强盛,为统一天下提供了条件;②战国时代久经战乱的人民都渴望统一;③秦国广泛吸纳贤士;④秦王审时度势,战略策略正确。(2)过程: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大帝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b)(1)创立皇帝制,自称“始皇帝”。(2)在中央建立起直属于皇帝的中央官僚体系——三公九卿。(3)在全国推行以郡县制为基础的中央集权制。郡县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秦将其推广到全国,其实质上是对分封制的否定,更有利于维护统一局面。易错提醒3.巩固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b)(1)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的字体,促进文化交流和发展。(2)经济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和发展。(3)交通上:统一车轨,修筑驰道,开凿灵渠,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4)军事上: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奠定中国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格局。(1)通行全国的“圆形方孔”钱,蕴含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凸显了“皇权至上”和“国家统一”理念。(2)文化上采取的举措,其前提是国家的统一,反过来其又巩固了统一局面,影响深远。微点拨4.秦始皇的功过——(c)(1)功: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2)过:秦始皇暴政导致秦很快灭亡。①“焚书坑儒”实行思想文化专制。②无限制地使用民力、物力,征收大量赋税。③制定严酷的刑法,实施暴政导致秦速亡。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c)(1)历史:统一全国,吸取隋亡教训。(2)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提高效率,强化君权。(3)用人:选贤任能,虚心纳谏。(4)经济: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5)以民为本,慎用刑罚: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6)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2.“贞观之治”的主要表现——(b)(1)政治清明、社会稳定。(2)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3)民族团结,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4)对外政策开明开放,与亚洲、非洲地区的友好往来加强。3.“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c)唐太宗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唐朝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入了鼎盛时期,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贞观之治”调整了统治政策,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王朝的长治久安,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基础之上的。微点拨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帝1.平定三藩之乱和噶尔丹叛乱——(b)(1)平定三藩之乱:扫除了西南地方割据势力,符合国家的统一趋势。(2)平定噶尔丹叛乱:三次亲征,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取得平叛的胜利,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统一国家的广大疆域。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唐太宗以平等友好为主,反映了封建社会繁荣时期的时代特征,康熙帝以武力平叛为主,反映了封建社会日益衰落,西方资本主义兴起,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时代特征。微点拨2.统一台湾和加强对蒙藏地区的管理——(b)(1)统一台湾:令施琅攻占澎湖,迫使郑氏政权降清。设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2)加强与蒙古族、藏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清朝特封四大活佛,既保护佛教,尊崇活佛,又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3.抗击沙俄侵略——(b)通过两次雅克萨之战,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1689年,中俄双方平等协商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维护了中国主权。4.康熙帝在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c)(1)功绩:康熙扫除了西南地方割据势力,抗击了外来侵略,基本奠定了中国版图,缔结、巩固了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康乾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2)消极:对内加强专制(文字狱、设南书房),对外轻视西方,实行闭关政策,未能紧跟先进潮流,为后来近代中国的落后埋下隐患。(3)总评:康熙帝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一生的文治武功,臻于极致,开创出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繁盛时代——康乾盛世。四、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1.孔子的生平——(b)(1)少年学礼: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2)开办私学:三十岁时精通“六经”,开始收徒讲学。(3)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4)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5)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2.孔子在政治、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思想与主张——(c)(1)仁的思想:“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仁和礼治理社会,反对苛政。将礼和仁结合,让礼体现仁的精神,让仁有礼的约束。(2)礼的思想:礼即周礼,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3)中庸思想:为了协调仁和礼,提出中庸思想。他认为“克己复礼”,要恰到好处,“和而不同”。(4)孔子的教育思想:“有教无类”;首开兴办私学风气;注重因材施教、言传身教等。(5)整理编撰古代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使中国古典文化绵绵不绝。《论语》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3.孔子在中国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与影响——(c)(1)对中国①古代政治:孔子整理和修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其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缓和矛盾,维护统一,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②古代文化:以仁、礼、中庸为核心的儒家思想内涵,渗透到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规范之中。③古代教育: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产生了深远影响。(2)对世界①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②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如何对待传统文化(1)要懂得尊重、珍惜、保护我国传统文化。(2)我们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3)我们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继承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要求结合起来,做到与时俱进。名师讲解五、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1.亚里士多德生平事迹——(b)(1)师从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学园学习,敬重老师,但不盲从,被誉为学园的头脑。(2)离开学园后,主要从事科学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成为博学家。(3)教师生涯:马其顿国王聘其为亚历山大王子的私人教师;在雅典东郊创立“吕克昂学园”,提出“中庸之道”。2.亚里士多德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c)领域成就哲学客观世界真实存在,并决定人类的认识;确定了哲学的研究对象;著《形而上学》“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生物学动植物分类物理学具体事物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逻辑学三段论教育学创立学园,著书立说,创造宽松学术环境伦理学“中庸之道”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生活在奴隶社会,代表的都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相同的阶级属性决定了二人的思想具有一定的相通之处。“中庸”思想只是二人相同思想的一部分,这种思想从本质上来说都是为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微点拨核心考点深化考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共同影响(1)政治上:都对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①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中央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修筑长城,北击匈奴;统一车轨,修筑驰道,有利于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②唐太宗东征西讨,统一全国,奠定了唐朝基业。他吸取隋亡教训、虚心纳谏、重用贤才、心存百姓,奠定了“贞观之治”的局面。采取了灵活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流和发展。③康熙帝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统一,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战争。(2)经济上:都采取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①秦始皇统一货币、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有利于农业的发展。②唐太宗提倡节俭,注重发展农业生产,轻徭薄赋,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③康熙帝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派人治理黄河水患,六次南巡,视察河工;改革赋制,减免赋税、厉行节俭等措施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3)民族关系上:都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①秦始皇对北方的匈奴族一方面进行军事战争,一方面修筑长城,防止匈奴南下侵扰;对南方的越族采取军事措施,统一岭南后,实行郡县制进行管辖。②唐太宗对突厥族采取了军事战争和安抚册封的策略;对吐蕃采取“和亲”政策;对东北和西南则采取册封政策以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③康熙帝对叛乱的蒙古族噶尔丹采取军事征服的政策;对西南藏族地区进行册封。(4)文化上: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对文化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①秦始皇统一文字的措施有利于文化的发展,但“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政策又不利于文化的自由发展。②唐太宗延续隋朝的科举制,有利于重视人才风气的形成。③康熙帝重视文教,选用文士,组织编成《康熙字典》,以宽宏的心态对待西方,接受西方传教士带来的西学等都有利于文化发展,但出现的“文字狱”现象又阻碍了文化的发展。2.评价古代政治家功过的一般方法为结合政治家的活动一分为二地评价。一般从以下角度进行归纳评价:(1)是否完成国家统一,推动历史发展。(2)是否调整政治措施,保持社会安定。(3)是否调整经济措施,重视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经济发展。(4)是否采取措施,促进文化繁荣。(5)是否采取措施,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的融合与团结。(6)是否反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7)是否符合世界潮流。如康熙帝横向看对世界大势缺乏敏感意识,“天朝上国”梦让中国错失了发展机遇。1.(2018·4月浙江选考,33)阅读文本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先民平(公平)其政者,莫遂(达到)于秦。秦皇负扆(帝位)以断天下,而子弟为庶人。所任将相,李斯、蒙恬,皆功臣良吏也。……末俗以秦皇方(比)汉孝武(汉武帝)……孝武一怒,则大臣莫保其性……自法家论之,秦皇为有守。非独刑罚依科也,用人亦然……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而愈劝……世以秦皇为严,而不妄诛一吏也。由是言之,秦皇之与孝武,则犹高山之与大湫也。……秦制本商鞅,其君亦世守法……非草茅、搢(缙)绅所能拟已。——摘自《章太炎全集·太炎文录初编》直通高考材料二谈到中国的代表性文化遗产,不能不提及44年前的考古发现,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用铲子、刷子和棉签打开已尘封两千多年的黄土,一个排列严整、气势恢宏的神秘地下军阵重现世界。谜一样的秦陵,谜一样的始皇帝。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生动传神,兵器与雕塑技艺高超;有学者则从历史认识入手,认为秦兵
本文标题:(浙江选考)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第46讲 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课件 人民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073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