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商人兄弟相及,凡一帝之子,无嫡庶长幼,皆为未来之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已无封建之事。周人即立嫡长,则天位素定,其余嫡子庶子,皆视其贵贱贤否,畴以国邑。故殷之诸侯皆异姓,而周则同姓异姓各半。下列观点与材料不相符合的是()A.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关系B.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是嫡长子继承制C.西周家国一体的伦理政治形成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汉代董仲舒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南宋朱熹主张“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对此理解准确的是()①理论范畴上是一致的②经学发展到理学阶段③都以道德教化为目的④都从统治者角度阐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军国重事,无不领之。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这说明该制度()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4.(明)洪武三年,沈秩受命前往浡泥国(今文莱),浡泥王称:“地瘠民贫,愧无奇珍以献。”沈秩竟然回答:“皇帝富有四海,岂有所求?但欲王之称藩,一示无外尓。”永乐三年(1405年)冬,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1402年即位)遣使贡献土产,明成祖封其为国王并赐印诰。对这种朝贡贸易理解正确的是()A.政治目的大于经济效益B.明清时期唯一的对外贸易方式C.加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D.成为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5.“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雄会万师。”这种“离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艺术特征与下列哪一艺术形式最符合()A.唐诗B.写意画C.京剧D.草书6.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下列属于其主张的企业类型是()①江南制造总局②汉阳铁厂③轮船招商局④上海发昌机器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7.晚清时人惊呼“五经去其四,而《论语》犹在疑信之间,学者几无可读之书,势不得不问途于百家诸子。”这一评论针对的是下列哪一著述()A.《海国图志》B.《新学伪经考》C.《变法通议》D.《文学革命论》8.某战争后的条约规定,中国派亲王载沣赴德国,以谢公使克林德被杀之罪;派亲贵那桐赴日本,以谢书记官杉山彬被杀之罪。并在克林德“遇害处所树立铭志之碑……”。此战争后()A.中国华夷观开始被打破B.列强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C.外国公使开始进驻北京D.革命开始成为中国时代主流9.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剪辫令”。此前,社会上对没有辫子的人,最好是呆看,但大抵是冷笑,恶骂。此后,留辫者则为社会舆论所不齿,“非讥之为豚尾,即詈之曰满奴,甚欲削夺其选举权,以实行强迫手段”。由此可见,辛亥革命()A.变中国由臣民国家为公民国家B.推翻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进步D.建立了文明开化、民主共和的新社会10.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讲到:“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为此,新中国外交方针的实施与该论述一致的是()A.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B.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C.改变中国半殖民地位,在国际交往中坚持独立自主D.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1.1963年,周恩来指出台湾必须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当地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等到时机成熟后,尊重蒋介石的意见协商后再进行。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B.已隐含后来“一国两制”的构想C.中共对台湾政策向和平方式转变D.打击了美国“两个中国”的阴谋12.下表据陈大伙《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复兴”的思想理路》相关内容编制。时期阶段思想理路思想内容清末民初萌芽屈辱中觉醒①在屈辱中寻求民族自信:“师夷”、“仿行”、“爱国”,“中华民族”观念正在形成之中抗战时期成长救亡中勃发②“民族复兴”意识勃发,中共提出“民族复兴”的终极指向和道路选择新中国时期升华奋进中超越③民族独立,社会变革,解放思想,中国特色,科学发展,全面小康,“民族复兴”空前自信对表中内容解读正确的是()A.①②③思想主题完全一致B.①②③都解决了中国问题C.①②③目标任务完全相同D.②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13.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阶段,是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进行放权让利;改革的第二阶段,跃进到产权变革,以及在股权多元化的前提下,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而在第三阶段,核心的变化则是从单个企业的改革转向整个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重组。可见,国有企业改革的特点是()A.具有渐进性和阶段性B.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C.废除了计划经济体制D.生产关系根本性变革14.公元前242年起,在罗马大法官中专门设立“外事裁判官”,他的司法权针对的正是异邦人之间的争议以及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的争议,人们总结外事裁判官的任务是“在异邦人之间”或者“在罗马市民与异邦人之间执法”。这说明当时罗马()①罗马人与异邦人之间矛盾日渐突出②国际贸易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③裁判官审判裁定成为新法创制的媒介④逐渐出现适用所有民族的法律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5.据金色财经2017年5月3日报道: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向伊丽莎白二世女王提请解散英国议会,并获女王正式同意,随即首相正式宣布解散议会。按照英国法律,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A.君主是实,立宪为虚B.首相有权解散上议院C.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D.女王有制约首相实权16.“(它)是一门奇妙的理论,提供了精确一致地解决关于原子、激光、X射线、超导性以及其他无数事情的能力,几乎完全使古老的经典物理理论失去了光彩。”这一理论()A.为近代科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B.弥补了对微观世界认识的不足C.打破了神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D.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17.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建设社会主义“要靠个人利益,靠同个人利益的结合,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达到共产主义,否则你们就不能把千百万人们引导到共产主义。”由此可见()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保国内战争胜利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巩固了工农联盟C.斯大林模式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推动苏联农业持续发展18.《世界史的构造》一书中将18世纪50年代至今的资本主义世界分成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750—1810;第二阶段1810—1870;第三阶段1870—1930;第四阶段1930—1990;第五阶段1990至今。下列表述准确的有()①第二阶段英国处于霸主地位,自由主义逐渐盛行②第三阶段美国处于霸主地位,凯恩斯主义盛行③第四阶段西方国家逐渐建立福利国家,始终加强国家干预经济④第五阶段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经济出现A.①③B.③④C.①④D.①②19.《欧美文学》中写道:“不少作家将动物学、生理学、解剖学等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文学创作。”19世纪后半期,将最新自然科学成果用之于绘画创作的美术流派作品是()A.《自由引导人民》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C.《日出·印象》D.《格尔尼卡》20.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奖得主阿玛蒂亚·森指出:这些反全球化人士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反对全球化,他们是在反对某种同他们本身信念、价值观相背离的全球化。其中有对南北差距拉大,分配不均的忧虑,有对几个大国主宰世界的不平,也有对目前这个缺少意义、经济效益的日益世俗世界的不满,以及为了维护自身的狭隘的民族利益甚至是无政府主义。该学者的观点是()A.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B.反全球化追求的是另一种全球化C.反全球化运动反对资本主义制度D.反全球化者不在乎全球化的影响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5分,第24.25题各10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21.在启蒙思想家看来,明清时期是个“天崩地解”的时代。这不仅有王朝兴亡的感慨,也是在一种新的“经济型态”崛起时,对旧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文化理念冲击后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明清以来,商品经济开始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一种积极因素”,而且在这个历史时期,在某些地域“发生压倒一切的影响”。徽州地区出现“昔为末富,今为本富”;在世俗层面上,商业习气已冲垮“重义轻利”等传统观念;一大批士人科举无望转而与平民阶层结合,冲破传统贾儒观而进入商人群体。明中叶以前的商人活动很难为自己的盈利欲找到合适的道德理由。明清启蒙思想家尝试并成功地使宋明的“理欲对立观”转向了“以欲为本的理欲统一观”,不遗余力地试图为“人欲”正名,找到合法的外衣。但它们并未完全取得独立之地位,往住通过天理的形式加以肯定。摘编自段江波等《试论明清社会的变迁及其商业伦理的发育》材料二:十六世纪末以至十七世纪的中国思想家的观点,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国社会条件的反映。他们是历史的觉醒者,他们在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和文学诸方面“别开生面”,还写出了将来社会全面图景的理想著作。他们的思想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解体过程和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先进阶级的要求,既有适应历史发展的进步的因素,又有受传统的思想所束缚的因素。摘编自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第五卷)》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指出当时启蒙思想家所持的态度。举例说明“士人与平民阶层结合”对当时中国文学形式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3分)(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明清史的所学相关知识,围绕材料二中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9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22.现代化的发展模式不是唯一的,世界各地区的现代化道路各有不同。依据一个国家的现代化时间和现代化最初的启动因素的来源,可分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和后发外生型现代化。阅读下列材料(13分)早发内生型现代化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不同启动背景与方式比较早发内生型现代化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现代化启动内部条件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增长,引发长期的渐进性的社会内部变革内部资本主义因素微弱,外来挑战造成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自我转型困难现代化启动外部条件开辟海外市场,拥有通过殖民扩张进行资源掠夺、资本积累、移民等先占优势被西方殖民主义边缘化或半边缘化,但可利用外资、外债和外国先进技术,发挥迟发展优势现代化启动一般以商业革命和工业革命为先一般以政治革命或改革运动为先导,推的顺序导,推动政治改革或革命,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下而上动经济改革与技术更新,变革的总趋势是自上而下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自主型市场经济从轻工业到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非自主型的中央统制经济或混合经济强制性的赶超型工业化战略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举例说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国家,并指出其“现代化主流模式与战略”的实现过程和现代化启动的顺序。(5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现代化的启动背景和方式。(8分)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随着法西斯主义的失败,美苏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冲突日益凸显。这种分歧主要存在于基本人权、个人自由、宗教自由等方面。共同的战斗也未化解美苏之间长期存有的互相猜疑。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和俄罗斯扩张主义情结。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行使霸权。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材料二:1945年后,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都需要安全保障,但是,它们对此的解释各不相同。苏联仍是一个地区性强国,“安全”对其而言意
本文标题:【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199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