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历史周练试题(4.16)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历史周练试题(4.16)一、选择题1.观察华商、日商纱厂资本分配及变化表(单位:国币万元)年份华商日商实数比重实数比重19219482.275.91967.115.2193115251.856.710851.140.3193617294.644.219615.150.1造成华商、日商发展变化的因素有()①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发展经济措施②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受到挤压③日本加紧对华侵略,在华势力不断扩张④华商发展缓慢,日商资本迅速增长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2.“商业革命在几个方面有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材料中的“几个方面”在欧洲直接体现为①广阔的市场②必备的资金③充足的劳动力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3.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工场手工业的复杂分工A.提高了生产劳动的技术性B.生产劳动操作日趋复杂化C.为机器取代手工创造条件D.反映英国的世界领先地位4.1983年(中国)政府推出了“以税代利”政策。大中型企业要求将其55%的利润交作税收,小企业则按照分成八个等级的税则表纳税,这样就切断了国营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直接联系。材料中的举措推动了()A.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B.政府部门职能的转变C.《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出台D.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5.协助成员国建立经常性交易的多边支付制度,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在有适当保证的条件下,临时提供普通资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机会纠正国际收支的失调,而不采取危害本国或国际繁荣的措施。以上材料()A.反映了世界贸易组织成立的目的B.说明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任务C.指出了关贸总协定签订的必要性D.揭示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宗旨6.下图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形象标志,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对其解读正确的有①它是中国汉字②它是中国书法③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的象形特征④它反映了中国汉字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7.《诗经》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有学者指出《诗经》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它站在社会公认原则立场上表达了人民对现存社会秩序的不满。可证明此观点的内容集中在A.《风》B.《雅》C.《颂》D.《九歌》8.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探索。成功的探索有()A.中国共产党八大B.1958年总路线提出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9.下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学习中收集的史料。这些史料最能说明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B.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C.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10.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11.《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周礼》记载:“以九职任万民……六日商贾,阜通货贿。”材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A.实施重农抑商政策B.重视和鼓励商业发展C.提倡“工商皆本”D.强调耕战以加强中央集权1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起点,这条道路的“特色”在于()A.采取武装斗争B.领导工人运动C.国共两党合作D.农村包围城市13.某学者评价鸦片战争:“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该观点强调的是中国A.国际地位的变化B.社会的变迁C.战败的结局D.经济的落后14.下列资本主义国家的政策措施中,最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是:A.兴办公共工程建设,实行社会救济B.实行社会福利制度C.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负担D.增加工资,改善待遇15.顾炎武是中国早期启蒙思想家之一。他曾说:“炎武以管见为《日知录》一书,窃自幸其中所论,同于先生者十之六七。”这里的“先生”最有可能是A.孔子B.黄宗羲C.李贽D.朱熹16.清朝时期,某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了当地官吏的百般刁难,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朝廷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都可以在长江自由航行,不受盘查,而我们中国人为什么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请回答:这件事最早发生在哪一年以后,这个商人指的是哪一个条约()①1842年②1844年③1856年④1858年⑤《南京条约》⑥《望厦条约》⑦《天津条约》⑧《瑷珲条约》A.①⑤B.②⑥C.④⑦D.③⑧17.春秋时期士人曹刿有“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之说;战国时期的策士冯谖寄食于贵族孟尝君门下,为发泄心中的不满弹铗而歌“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孟子则把“七十者可以食肉”视为惠民德政。这表明当时A.儒家学派规劝贵族实践仁政思想B.分封制强化的等级观念依然存在C.士阶层不被各诸侯国统治者重用D.经济落后滞缓了分封制度的瓦解18.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有学者曾经形象的把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比作“满弓待发之箭”。期中“弓箭”是指()①沿海开放城市如弓②港澳台如箭③西部大开发如弓④万里长城如箭⑤长江中下游如箭A.①②B.③④C.②⑤D.①⑤19.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20.五四时期,各色各样的主义蜂拥而人中国。从新实在论到尼采主义、国家主义,从先验主义到英美经验主义、实验主义乃至民主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都曾化为众多中国人的言谈和文章。这一现象()A.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未传人中国B.体现出国民崇洋媚外心态C.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D.说明了政府倡导思想自由二、综合题21.荣氏家族,是以荣毅仁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本家族,在长达一个世纪的岁月中,荣氏家族都在中国经济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高德步评价说:“从近代开始,荣家三代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创办的企业是中国民族企业的前驱;解放后,荣毅仁支持中国政府的三大改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荣家第三代荣智健等人对中国市场经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百度百科——荣氏家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的问题:(20分)材料一荣氏兄弟与其姑丈、辞官居于苏州家中的朱仲甫共同出资筹办保兴面粉厂。荣德生负责在无锡买地,荣宗敬负责向法国购买石磨,朱仲甫请好友、时任江苏省商务局局长的吴硕卿,直接禀明两江总督刘坤一。手续很快办妥,而且还获得了十年专利。准备动工之时,荣氏兄弟收到了县衙的通知,通知责令工厂迁址。原来,无锡绅士联名具告保兴面粉厂“擅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而且在古城边竖立烟囱,必将“破坏风水,有伤文风”。荣氏兄弟将详情申报商务局,并转呈总督府。不久,两江总督刘坤一传来批文:“士为四民之尊,立论尤当持平。烟囱即隔城垣,何谓文风有碍?该商将公田、民地围入界内,是否属实?由地方官查明,秉公办理。”经过查勘,“公地在附近则有之,恐不在内”。但士绅又以“烟囱树起,破坏风水”为由进行阻挠。知县孙襄臣仍坚持迁址,荣氏兄弟则继续施工。孙知县和常州府多次向上级部门禀告此事,而总督府的批文也前后下了七道。但无锡士绅还是不肯罢休,在第八次批文中,刘坤一写道:“知县办理无方,先行摘顶,以观后效。具呈阻挠人,查取职名,听候详参。着刻日详复!”——杨旭《荣氏兄弟》⑴根据材料一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3分)分析士绅反对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的主要原因?(2分)材料二保兴面粉厂在创办之初“……每包面粉总成本约1元2角。市面上洋粉每袋售价2元,从理论上说粉厂是有利可图的。然而,保兴用的是石磨,出不了一号粉,国产二号粉每包才售1元4角……平均每包只能赚1—2角,并无大利。而更要命的是,种种传言加上人们的保守思想作怪,由著名的拱北楼面馆率先表示:‘机器面粉不如土粉,不可用。’各家点心店闻声附和,保兴粉销路不畅,开工不足一月,已积粉数千包。只有麸皮倒还走俏,每担9角,农民在厂门口等着要。麸皮不是人吃的,不怕中毒。……打不开销路,保兴粉只得在干面行搀入土粉内出售,价格比土粉还贱。年终结账,虽未亏空,也无盈利,扯平。保兴苦苦经营了一年,只得暂时停机。”——杨旭《荣氏兄弟》(2)据材料二指出保兴面粉厂在创办之初,惨淡经营的原因。(4分)材料三:“为了打开销路,荣德生一面派人到本地各面馆、面店、点心店进行推销,实行先试用后付款的办法,并采取各种优惠条件来吸引消费者。另方面,他聘请王尧臣、王禹卿推销产品。王氏兄弟对北方的客帮极为稔熟,与营口、烟台、天津各帮坐庄也有交谊。经过王氏兄弟的努力,保兴面粉厂在北方打开了销路。这时,保兴厂更名为茂新厂。……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面粉在东北三省极为畅销,面粉价格也随之上涨。为抓住时机,扩大生产,荣氏兄弟向英国购买钢磨,改进生产设备,扩大了工厂的生产能力。茂新厂的面粉产量增至每天800包。同时,他们注意提高面粉质量,不收潮麦、坏麦,凡购进的小麦都要经过人工挑拣,而且包装美观”。——白寿彝《中国通史》(3)根据材料三,归纳保兴面粉厂经营状况好转的原因(4分)材料四:“1927年,……荣宗敬因抵制蒋介石政府强令摊派购买的‘二五库券’而遭到通缉。在国民党的压力下,荣宗敬被迫屈服,购下了摊派的‘库券’。但是,这时茂新、福新、申新总公司,由于国内捐税的繁重,以及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冲击,负债累累。到1934年,总公司资产总额为6800万元,负债却超过6300万元,致使大部分厂子被抵押了出去。”——白寿彝《中国通史》(4)据材料四指出影响荣氏企业发展的原因。(3分)材料五:1954年,荣毅仁率先向上海市政府提出将他的产业全部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而来。——《百度百科——荣氏家族》(5)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说说荣氏家族企业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材料六:1979年的中国百废待兴。邓小平找到荣毅仁,探讨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一些问题......不久,他按国际惯例建立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荣毅仁、荣智健父子,一南一北,纵横商海,叱咤风云,财富神话再次震撼世人。荣氏家族在中国、在世界各地正续写着新的辉煌和传奇。——《荣氏家族百年神话》(6)结合材料六和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荣氏企业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2分)22.【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17年高考将不分文、理科,教育改革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材料二: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间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东汉大学三万人,危言深论,不隐豪强,公卿避其贬议,……三代遗风,惟此犹为相近。——黄宗羲《明夷待访
本文标题:河北省定州中学2017届高三(承智班)下学期历史周练试题(4.1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252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