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年广西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八)(防城港卷)(全解全析)
2020年广西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八)(防城港卷)全解全析1.【答案】D(2分)【解析】此题考查字音的正确读音。“强饮(qiáng)”应读“强饮(qiǐng)”。2.【答案】B(2分)【解析】此题考查形似字的辨认。A“相得益章”应为“相得益彰”;C“秘决”应为“秘诀”;D“弛骋”应为“驰骋”。3.【答案】D(2分)【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不能用来形容“努力”。4.【答案】C(2分)【解析】此题考查语病辨析能力。A搭配不当,“水质量”与“增加”、“信心”和“果断”搭配不当,将“增加”改为“提高”,“果断”改为“坚决”;B语意重复,“谈论”和“热议”语义重复,删去“谈论”;D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5.【答案】B(2分)【解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中的得体简明。答题时应注意:语言表达要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的体。B处“我”的表达没有礼貌,可以说:“好的,您看看,我们只带了鲜花。”6.【答案】B(2分)【解析】此题考查句子的排序。排序题要理清逻辑,可以借助“首先”“其次”“再次”等关联词,或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来判断。阅读语段得知,此题是阐述“中国诗词”的语段。通读句段可以发现,②句将目光投向漫长的岁月长河,由此引出③句,“诗人将诗意馈赠每个人”,故②③相联。①④从另一个角度指出诗文的传承,时代变化,但每一代都会有自己的纪念方式,④领起画线后的句子。所以排序应为:②③①④。7.【答案】B(2分)【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表述有误,应将“从《史记》到《清史》等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改为“从《史记》到《清史》一共二十四部正史”。8.【答案】B(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主要名著内容的掌握程度。其中涉及到人物与情节的对应关系,要注意根据平时的阅读积累来分析判断。对这个知识点,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A“沂岭杀四虎”是李逵所为,不是林冲;B表述正确;C表述正确;D表述正确。故选A。9.【答案】D(2分)【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的辨认和判断。“记忆的拐棍”比喻“技术帮人建立一个外挂的“人工海马”,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而且老年人反而在记忆方面更有优势”将老年人与年轻人的记忆力作对比,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10.【答案】C(2分)【解析】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第②段原文表述为“这种记忆使用起来总觉得不那么方便”,因此,并不方便找回记忆。11.【答案】D(2分)【解析】此题综合考查说明文阅读。其中涉及到文章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文的分类和说明语言的特点。本文主要说明如何将记忆力提高千倍,属于事理说明文。12.【答案】C(2分)【解析】此题考查对《行路难(其一)》一诗的内容的理解、手法运用的分析和思想感情的把握,解答时要结合整首诗,逐句进行分析。C项理解不正确,诗人巧用典故“品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曾经坎坷的品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13.【答案】D(2分)【解析】此题考查一词多义的解释。D项目的两个“及”都是“等到”的意思;A消失/与世隔绝;B独自/唯独;C相对,对着/回答。故选D。14.【答案】C(2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虚词和实词的用法。C项目的两个“与”都是“和”的意思;A他的/指两岸的山峰;B怎么/于此,在其中;D表承接关系/表并列关系。故选:C。15.【答案】D(2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掌握。作者描写湖上影子的顺序为长堤、湖心亭、舟、舟中人,是由远及近进行描写的,D项中“由近及远”理解有误。16.【答案】(1)(湖上)弥漫着水气凝成的冰花,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2分)(2)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和相公一样痴的人呢!(2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的词有: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全或都,一概。(2)句中重点的词有:“莫”是“不”意思,“似”是“像”的意思。翻译这两句时,除了这几个关键字词,还要使整个句子翻译的流畅性与准确性。17.【答案】(1)比得上(2)他(2分)【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应考策略:致力于课内,实践与课外——以内养外;联系学过的知识,推及到陌生的语境——从已知到未知。如,第(1)小题,“及”在课内学过的是“等到”的意思,但在这里解释为“比得上”;第(2)小题,“之”有时作助词,在这里做代词,解释为“他”。18.【答案】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2分)【解析】翻译文句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一般用对译法、替换法、调整法、保留法、增补法、删削法等办法进行翻译。翻译时注意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理解。此处注意“轻”的理解;注意“何吝”宾语前置句式的调整。19.【答案】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知错就改。关键词“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结合关键词联系文章作答)(2分)【解析】回答这一题的关键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然后,要先审题干,再找内容。这类题目的答案基本都能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如果内容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述,那学生就应学会根据文本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参考译文】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在家境衰败,无所依靠的情况下,抚育四个弟弟、九个妹妹,他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全都由他出力操办。曾巩写文章,涉猎广泛,气势很盛,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能超过他的。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是怎样的人?”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扬雄。”皇上说:“王安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20.【答案】(1)雪拥蓝关马不前(2)蜡炬成灰泪始干(3)千里共婵娟(4)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每空1分,有错则该空不得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①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②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③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④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21.【答案】(1)示例:减负顺应现代教育发展方向。减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素质;减负可以减少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减负举措。(减负是不能让我们拥有更强的竟争力的。减负会降低我们的核心知识学习水平:减负不利于锻炼我们的抗挫能力。因此,我们应在现阶段积极迎接挑战,不能盲目减负。)(4分)(2)越王勾践为了提醒自己不忘战败的耻辱,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前都尝一尝苦胆,后来他励精图治,让越国成了强国。(3分)(3)卧薪尝胆进取心(1分)【解析】(1)此题考查观点论述能力。观点论述题是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要求考生结合现实生活,运用议论文写作的知识表明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理由,归纳出相应的结论。它考查的是同学们的辩证思维能力,难度较大。这类题由论和述两部分组成,特点是有论有述,论述结合。题目中有明确的解答要求,即“写明观点、理由和结论”。观点要扣住“中学生到底要不要减负”阐述理由时可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等方法。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总结。同时,也要注意题目中的“80字以内”的要求。(2)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中的图文转换。解答此类题目,要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如果,图中有文字提示的也要注意看清楚。如,本题要求“将该故事简要叙写出来”,且画中有“卧薪尝胆”四个字。同时要做到语言简练,因为题干中有“60字以内”的要求。(3)此题考查对联拟写方法。对联的上下联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且意思具有相关性、相似性。进行这些特征进行下联的拟写。22.【答案】①背驼貌丑的母亲满心欢喜的给儿子送东西,儿子却觉得母亲丢人,怪母亲来校,态度恶劣。②女生嫌父亲买的衣服不好,无理对待父亲。(2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概括的基本格式: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概括要全面,用语要简洁。根据第①段到第⑨段的内容可概括为:驼背的母亲给上学的儿子送菜和换洗衣服,儿子态度冷淡,不耐烦。根据第⑩段和第○11段的内容可概括为:父亲给女儿买来新外套却遭到女儿的职责。23.【答案】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母亲背驼貌丑,行动困难,但背上的包却那样的大,突出了母爱的伟大。外貌、动作描写也为下文“子嫌母丑”埋下伏笔。(4分)【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题。根据描写母亲的片段来分析描写的方法,然后再根据文章的内容来谈作用。24.【答案】自己的父母以及所有深爱我们的亲人。(2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内容来分析“那个人”是谁即可。25.【答案】对文中的孩子说:父母供你们上学是那么的不易,可以说他们的苍老都是因为你们啊,你们怎么能嫌弃他们呢?对自己说:长大后一定要好好孝顺我的父母,不要让他们受苦了。(4分)【解析】本题是一道语言表达类的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作答时围绕孝顺父母,理解父母表述即可。但要按题干要求回答完整,题中设有两个问题:一是对文中孩子说的,二是对自己说的。26.【写作指导】1、定写作角度。这道题的题眼是修饰语“从未”,就是“从来没有”的意思,这样就可从时空角度把文题理解为“从来没有走远”。文题中“远”既指时间消逝的久远、空间距离的长短,也指心灵的隔阂或思想的偏离等。可选取某一个人(物)如何让“我”感觉从未走远,也可以写不同的人(物)令我感觉他们就在我身边的。2、选写作角度。从提示语可知,可写某一人、某份情、某种理。既可以抒写真情,又可以关注社会、思考生活,进而获得个性化的感悟。3、精构思。写作时要尽力写出其中的“变化”过程,即由起初的以为远去到感到就在身边的过程,是某物的触发,是某景的感染,是某人的启发……如具体写出自然就动人了。【例文1】从未走远有人说,也许再见的时候就该是在记忆之中了。我并非时常忆起舅公。或许是端午,或许是中秋,收拾起家中的大小物件时,会翻到舅公曾赠给我的三字经。那是一本手抄的线缝书,没有封面,或许是丢了,或许是起初就没有。书页已经发黄,大概这就是所谓岁月的印记吧,会给人一种遥远的厚重之感,那粉尘的呛人气味恰好也是如此,它不是过客一样的沙土,而是一种痕迹,是透过纸张的纤维,混合在笔墨纸砚的香气中,成为它的一部分。每每翻开这书,我总觉得好笑又可惜。年幼的我还依偎在舅公的身边,手里握着五颜六色的水彩,在这书上印上一个又一个的花样,或是成片,或是一个两个,又或是几滴透过生宣的油墨。不知那是的舅公是否和我有一样的心思。大概是不一样的吧。阳光穿过明净的玻璃,漫洒在棕漆的地板上,照在我手中的书上,我摩擦着幼时的涂鸦,感叹我那时的不通人情。这本书真是可惜了。“人之初,性本善。”舅公的梨木雕花的台子上盖着一块厚重的玻璃,我
本文标题:2020年广西中考语文全真模拟卷(八)(防城港卷)(全解全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35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