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选考部分第十七单元选修内容的考向与考法第44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内容索引考情分析探究规律热考导练把脉高考规律总结传授方法课时作业考情分析探究规律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年份·试题考查内容命题规律2018年Ⅰ卷中共对二战的不同认识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材料出处以中国学者的著作为主,兼有外国学者的原著。2.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的内容,这一点与选修一改革、选修四人物评价有较大的不同。3.从设问方式看,以比较类、概括说明类、背景原因类、影响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外,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时代背景进行分析。4.从时期上看,以现代史为主,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5.从内容上看,涉及战争背景、战争结果及影响。6.从与教材的关联度看,以选修3教材中第二、三、四、五单元为主,与其他章节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与必修1教材中国际关系格局部分有一定联系。Ⅱ卷联合国的产生Ⅲ卷二战时期英法对德经济封锁2017年Ⅰ卷开罗会议中美政府首脑会晤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材料出处以中国学者的著作为主,兼有外国学者的原著。2.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的内容,这一点与选修一改革、选修四人物评价有较大的不同。3.从设问方式看,以比较类、概括说明类、背景原因类、影响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外,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时代背景进行分析。4.从时期上看,以现代史为主,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5.从内容上看,涉及战争背景、战争结果及影响。6.从与教材的关联度看,以选修3教材中第二、三、四、五单元为主,与其他章节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与必修1教材中国际关系格局部分有一定联系。Ⅱ卷欧洲衰落与“欧洲联邦”设想的提出Ⅲ卷日本侵略口号的变化及其实质2016年Ⅰ卷越南战争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材料出处以中国学者的著作为主,兼有外国学者的原著。2.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的内容,这一点与选修一改革、选修四人物评价有较大的不同。3.从设问方式看,以比较类、概括说明类、背景原因类、影响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外,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时代背景进行分析。4.从时期上看,以现代史为主,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5.从内容上看,涉及战争背景、战争结果及影响。6.从与教材的关联度看,以选修3教材中第二、三、四、五单元为主,与其他章节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与必修1教材中国际关系格局部分有一定联系。Ⅱ卷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曼·罗兰的反战活动Ⅲ卷威尔逊的“十四点”计划2015年Ⅰ卷二战戴高乐抗战与法国复兴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材料出处以中国学者的著作为主,兼有外国学者的原著。2.从考查内容看,主要考查与教材知识紧密结合的内容,这一点与选修一改革、选修四人物评价有较大的不同。3.从设问方式看,以比较类、概括说明类、背景原因类、影响作用类为主,除结合材料外,比较注重结合所学知识特别是时代背景进行分析。4.从时期上看,以现代史为主,特别是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秩序。5.从内容上看,涉及战争背景、战争结果及影响。6.从与教材的关联度看,以选修3教材中第二、三、四、五单元为主,与其他章节内容有一定的关联;与必修1教材中国际关系格局部分有一定联系。Ⅱ卷苏联原子武器研制2014年Ⅰ卷联合国《不扩散核武器条约》Ⅱ卷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热考导练把脉高考考向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阶段特点、主要战场及其性质(1)大致分两个阶段:1939年到1942年为第一阶段,1942年到1945年为第二阶段。①第一阶段的特点:法西斯国家不断展开进攻,把战争推到最大规模;反法西斯力量处于战略防御阶段,逐渐联合起来,组成了反法西斯联盟。②第二阶段的特点:战争发生转折,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方向发展,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2)主要战场:中国战场、西欧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以及后来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等。①各个战场的基本目标都是要打败残忍的侵略成性的法西斯国家,因此总体性质都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这一性质在战争中占主要地位。②具体到各个战场又有所区别,中国战场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苏德战场具有卫国战争的性质,西欧战场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而北非战场却具有争夺殖民地的性质,太平洋战场具有争霸的性质。真题导练1.命题点:二战中英法对德国的经济封锁(2018·课标全国Ⅲ,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1939年11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1940年4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43%。——摘编自[英]利德尔·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指导语首先从材料中寻找关键词句:“经济作战部”“经济协调委员会”“阻止战略物资流入”“海战”“切断经济供应线”。然后从政治、经济、军事三种手段(三个角度)进行概括。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专门领导机构;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指导语“作用”根据以下关键信息概括:“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进口额下降”“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少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考向二雅尔塔体系下的局部战争(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热战”原因①根本原因: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在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热战”。②直接原因:在朝鲜,美国希望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出于冷战意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所以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美国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局部战争出现的原因①地区资源及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②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为争夺世界霸权,插手、干涉别国内政。③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矛盾和冲突。(3)20世纪90年代初的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对局部战争的影响①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国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增多。②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消失,原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真题导练2.命题点:美国与两次局部战争(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2013·课标全国Ⅰ,47)材料一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摘编自哈佛·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材料二1990年12月,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表示:“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摘编自威廉·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的原因。指导语从材料信息看,美国对越南战争的教训总结为:军事力量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只有美国利益受到明显影响才动用武力;只有得到公众支持才发动战争。海湾战争美国明显吸取了越南战争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动武前,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措施,如制裁等;海湾战争美国联合组建了多国部队,并得到联合国授权,还属于高科技战争,所以海湾战争没有成为“另一个越南”。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美国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南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指导语注意从两次战争对“国际关系”影响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考向三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1)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①地位: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出当今世界的多元化和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一个缩影。②作用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舞台,是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集会场所,是各会员国最重要的国际讲坛。是缓和国际冲突的重要渠道,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是维护和平的一个基地。推进了人权进步和世界非殖民化进程。是推动发展的先驱,为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改善人类处境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制定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主要机构。(2)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比较①相同点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反映了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心声。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其宗旨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都曾为大国所控制或操纵。②不同点国联强调大会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因而前者在运行机制上有很大弊端,后者更具有现实合理性与权威性。国联把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排斥在外,而美国未参加;联合国则是美苏两个大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后者更具有普遍性和强制力。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实质是大国瓜分殖民地的“外衣”;而《联合国宪章》主张尊重各国人民的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作用有限,并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联合国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上发挥了重大作用。国联由于未能制止侵略而威望急剧下降,最终消亡;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真题导练3.命题点:中国参与联合国的创建(2018·课标全国Ⅱ,4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1944年8~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中国建议”。10月9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1945年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
本文标题:(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十七单元 选修部分 第44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 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8125429 .html